【文本解读】蔺丽燕:从文本写作角度浅谈《说“屏”》
关注“语文湿地”,和6万多语文人一起许给生活一个美好未来!
从文本写作角度浅谈《说“屏”》
文/蔺丽燕
《说“屏”》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所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入选现行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在平常教学中,多因考虑到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就按说明文文体来处理,但一节课下来,教学难免太过单薄。
上《说“屏”》之前,请教了师傅和组内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在大家的大力支持和集思广益下,设计了从其它角度上《说“屏”》的教学设计。那节《说“屏”》,用了一课时。教学环节如下:
(一)用写“屏”的诗句导入。
(二)检查字词的预习与积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的问题:“通过阅读课文,你了解到了哪些关于‘屏’的信息?”
(四)再读课文,把握作者对“屏”的情感。
(五)三读课文,思考几处诗词在文中的作用。
(六)课堂拓展。这个环节,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款集科学性、实用性、绿色环保性于一体的“屏”。
上完课后,前去听评指导的老师们说,整堂课上得还比较好,尤其是在拓展环节,学生们的讨论以及设计思路和展示表达,是那节课的一大亮点。待我冷静下来之后,回头回顾和反思那节课,整体的感觉就是轻飘飘的不接地气。正真的语文课,是不需要花架子的。一些热烈的讨论,如果不是站在语文的角度,不是从语文的根本出发,一切都是浪费时间的徒劳。其次,语文语文,要有“语”,更要有“文”。文字的美感,文学的诗意,文化的高度。虽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我想这才是语文学科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到底怎样解读这篇文章呢?定位是最重要的,这篇文章到底怎么设计,才能更好地体现文字的美感,文学的诗意,文化的高度?
再三研读《说“屏”》,发现在这篇短小的科普文中,首先作者恰到好处地引用古代诗文,戏曲中与“屏”相关的名句。把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放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既引出了文章要介绍的事物“屏”,又增加了语言的美感,铺垫了一种诗意的氛围。除此之外,在后面的段落中,也散落着一些诗句,名句。诗句们的出现,给了我一些启发。
如果从写作的角度出发,我们能不能以这些诗句名句为切入点,从文本写作角度,执教《说“屏”》?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目的是给他们个写作的榜样。”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发现我们的阅读教材中那些有利于学生写作的文本,巧妙地开展微作文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读”与“写”结合、“方法”与“训练”结合。
本文说的是“屏”,引用写“屏”,吟“屏”,含有“屏”的诗词巧妙地引入文章内容。这种用诗词做开头的写作方法,不是一种很好的作文开篇法吗?用诗词做引子,又有诗意,又显内涵,比起“开门见山”式的开篇,更平添了几分诗意。
《说“屏”》一文中间一些段落,为了浅显地引入“屏”的分类,作者引了《牡丹亭·游园》中的“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在文章结尾处,作者又引了“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的句子,与文章开头在结构上有呼应美,对称美。另外,用诗句做结,诗句本身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为“屏”拓展了空间,给读者回味遐想的余地。
而且,仔细阅读《说“屏”》一文,会发现,正是有了这些长长短短,参差不齐的诗词,文章的意境与格局,也更为深广了。这也是为什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一再强调学生,灵活运用诗词,为文章语言润色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求学生诵读古诗词,记忆古诗词,积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原因。
基于这一点,我们不妨筛选一个日常事物,或者特定的风景,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借鉴《说“屏”》的结构和写法,也来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个未曾实践的教学构思和设想,也许还存在诸多的瑕疵与不足。
再回到《说“屏”》,回到文本本身,回到语文学科上来。其实,仔细研究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少的篇目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微写作训练要素:朱自清的《春》当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画面描写的结构方式,不可以迁移到“秋”或“冬”的描写当中吗?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寄予美好生活的愿景,不也可以让学生对照今天的生活与他来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吗?朱自清的《背影》和李森祥的《台阶》里是不是也可以以“父亲”这个人物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人物动作细节、神态细节的描写,并且通过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现开掘感悟人物内心深处的柔软疼痛与崇高?
从文本写作角度出发去研读教材,设计教学环节,一方面解决了部分教师上作文课不知道该上什么的“愁苦”,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尝试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和条件。
善于挖掘和发现,依据不同的文本特质,找到适合落实微写作训练的要素,时时对学生开展微写作训练,对文本内容进行如此的处理,才不会淡化语文的“本色”,才不会丢掉语文的“本质”,才不会失去文字、文学、文化的“本真”。
作者简介:
蔺丽燕,内蒙古准格尔旗第九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湿地栖居者。以蜗牛的姿态,行走在语文的康庄大道上,坚信心若向暖,生活必定是花开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