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 | 神舟升空用了20分钟,而这群中国工人为之穷尽一生!

2016-10-17 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

致敬工人

10月17日早晨7时30分28秒,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20分钟之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张又侠宣布,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悉,北京时间19日凌晨,飞船将“握手”天宫,形成组合体飞行30天,这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然而这灿若星辰的辉煌背后,

正是无数个坚守岗位、

默默奉献的中国工匠,

奠定了中国航天的擎天基石,

铸造了中国航天的不朽奇迹! 



崔忠崔忠,1926年出生,籍贯北京。1949年3月,他被分配到北京的南苑航空修理厂(航天211厂的前身)当机械员,从事飞机修理和航空液压附件修理等工作,特级技师。他从机械员干起,后任工段长、车间主任,现已去世。1955年起,崔忠任211厂13车间附件工段总工长,1958年任14车间代理工长。他在近程火箭的仿制过程中屡立战功,成功地解决发动机燃烧室和环形气瓶试验中的许多技术问题,在我国成功仿制第一枚导弹中做出了贡献。1985年,崔忠离休后,婉言谢绝了几个单位的高薪聘请,返聘回厂。60多岁的他,为了找任务,不辞辛苦地东奔西跑,几乎跑遍了整个市场,有时累得腰都不能伸,但仍坚持工作从不休息。1952年、1953、1955年,崔忠三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董士林董士林,籍贯北京,男,汉族,生于1924年,籍贯辽宁沈阳,中共党员,初中学历,特技技师,1945年参军,1952年到航天211厂工作,曾任铆接工、钣金工、工段长,现已去世。1956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劳动模范)。
顾大明顾大明,男,汉族,生于1931年,籍贯江苏,中共党员,高小毕业,国家级技师,1947年参加工作,曾任航天211厂车工组组长,现已去世。1989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陈钟盛陈钟盛,男,白族,生于1928年,籍贯云南省大理,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研究员,我国著名铸铁冷焊专家,1955年211厂参加工作,曾任航天211厂技术员,现已去世。1979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网上关于他们的材料几近为零,正如支撑中国航天事业的工匠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却不求一字一句的回报。
余梦伦余梦伦1936年11月8日出生,籍贯浙江余姚,1960年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后到航天部门工作,是我国著名的航天飞行力学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研究员、科技委顾问、博士生导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余梦伦长期从事航天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和发射工作,参加了我国多种型号产品和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等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系统提出航天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理论和方法。在我国某重点型号产品的研制中,他提出模拟再入环境试验的低弹道方案,满足了国内进行该型号产品飞行试验的要求。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中,他提出发射返回式卫星的小推力弹道方案,大幅度提高了火箭的运载能力。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研制中,他提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亚轨道发射弹道方案,较大改善了外弹道测量与运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余梦伦曾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曾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等社会职务。1979年,余梦伦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刘宝镛刘宝镛1936年出生,籍贯天津,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而后长期从事火箭的飞行力学和总体设计工作,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2001年,刘宝镛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型号系列总设计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等职务。自1987年起,刘宝镛担任国家某重点型号的总设计师。他大胆超常采用新技术,并组织攻克了12个分系统的13项重大技术关键,亲自主持确定了大量具体技术方案,领导了各项重大的地面考核试验,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并亲自制定了《设计守则》和各研制阶段的考核标准,确保了关键技术的工程化和安全可靠性、实用性,方便了系统的维修保障,为该型号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他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一)。2000年,刘宝镛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高凤林此次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而提起长征运载火箭,就不得不提起火箭“心脏”(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高凤林,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下属的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的一名员工。他现年47岁,本科学历,特级技师,中共党员,从事氩弧焊工作29年。高凤林1980年技校毕业分配到火箭发动机制造车间,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至今。高凤林先后荣获全国十大能工巧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绕月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华技能大奖,被树为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我国研制中的新一代“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高凤林负责为它焊接发动机,发动机喷管上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足球场两圈。航天制造要求零失误,对于焊接工作来说,一点小小的瑕疵,可能就会导致一场灾难。“航天无小事”,高凤林说,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我就十分钟不眨眼。”每次有新的火箭型号诞生,对高凤林来说就是一次技术攻关,最难的一次,高凤林泡在车间里,整整一个月没合眼。高凤林技艺高超,有人开出高薪挖他,外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但他全都拒绝了。拒绝对方以后,他仍然在自己的老工厂里,淡定地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35年的时间里,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高凤林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
来源:工人日报、央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官网
猜你喜欢

聚焦 | 他,缔造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太空之吻”(附视频)

大国工匠 | 他的耳朵能“找”出钢轨裂纹(附视频)

本期编辑:赵航 贺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