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忆杀 | 以后,你可能再也买不到这些牌子的牙膏了......

2017-02-08 工人日报

对于众多“80后”、“90后”来说,黑妹牙膏曾经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嘿,黑妹”这句广告语,曾经让黑妹牙膏红遍大江南北。直到1996年,黑妹和中华、两面针这三大国产品牌曾分别占据着东部、南部和西部市场,形成三足鼎立格局。上个世纪,黑妹牙膏在巅峰时期曾创造过年销售额6亿元的成绩。然而如今黑妹牙膏似乎正在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有媒体报道,北京多家超市已经开始停止黑妹牙膏的销售。


沦为超市“弃儿”



“黑妹牙膏卖得不好,今年开始超市就不进货了。”在北京物美超市方庄店,一位店员一边整理货架一边告诉记者,现在购买量较高的品牌以云南白药、竹盐和冷酸灵牙膏为主,而黑妹牙膏自去年起就一直处在超市月销售量最差的位置,“半年也卖不出两三支”,今年超市也因此停止了进货。


昨天,记者走访几家超市发现,尽管黑妹牙膏仍然在销售,但并没有与中华、高露洁、云南白药等多数牙膏品牌摆放在同一侧货架上,而是放在牙刷产品的旁边,所占货柜面积极小。从价位上看,黑妹牙膏可以用“低廉”来形容:在众多国产牙膏均价在12元以上的映衬下,黑妹牙膏的价位在3.9-12.5元不等。天猫超市销售的黑妹牙膏也只有3种,单品总销量从13-8120件不等。而同样以中草药牙膏为主打的品牌:云南白药、竹盐等品牌的单品总销量则是几十万至几百万件。


进军酒店行业难拯救业绩


实际上,在传统渠道难以打开局面且竞争程度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黑妹牙膏开始借力酒店旅游业突围。据黑妹官网显示,“黑妹酒店旅游用品目前已牢牢占据中国酒店旅游用品第一品牌的地位,全国四星级以上的酒店普遍使用黑妹的洗漱用品,黑妹酒店旅游用品的年销售量更是超过5亿支,并远销中国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地区”。

  

但是,酒店牙膏这一业务是否能带来长久的收益还是未知数。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酒店的“五小件”产品利润十分微薄,另外,牙膏产品销往酒店渠道,会给人一种比较廉价的感觉,难以在消费者中建立品牌忠诚度。

  

央广财经观察员陶跃庆认为,酒店销售量虽然很大,但酒店利润非常低,因为酒店要控制这一部分的成本,不会在这上面花太多钱,这部分销量并不能支撑公司业绩。所以,真正能够进入商超,进入到品牌行列,才能成为一个支撑产品,维持公司运营。


在黑妹牙膏母公司——美晨集团的官网上可以看到,公司先后进军医药、建材、物流行业,开拓信息科技业务;后来颓势渐现,又开发维亚国际广场,生产食品乳化剂等产品,投资小额贷款公司。多点开花之下,美晨集团旗下的日化老品牌如白猫爽身粉、白莲花露水等产品,也日渐淡出市场。


专家:多元化发展或是陷阱

 

陷入多元化怪圈的不只有黑妹牙膏,曾经红极一时的两面针牙膏也被多元化拖累。两面针上市融资后先后涉足纸业、精细化工、医药、房地产等领域,然而两面针上市第三年主营业务便开始亏损。今年初,两面针发布《2016年年度业绩预盈公告》称,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约为2200万元到2600万元。但仔细一看,这是因为两面针卖了手中的股票才勉强盈利。

 


业内人士分析,主业连续亏损十年,两面针自身定位模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广告语是‘口口好牙,两面针’,这是一个有点模糊、笼统的概念。你是解决洁齿、防蛀?还是防御牙龈出血和过敏?没有给消费者一个清晰的购买理由。同样是中药成分的牙膏,云南白药就给了消费者一个非常简单清晰的理由,就是防御牙龈出血。销量从0元到30亿元,现在仅次于高露洁。 ”

 

央广财经观察员陶跃庆认为,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多元化发展与其说是双刃剑,不如说是陷阱。多元化意味着你要把资金、人才、市场、品牌推广全部重新建立起来,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认为在一个主营业务之下有更多发展,才是一个大企业集团的样子。但事实证明,当你把所有资本、资金、人才都分散的时候,可能沉默地更快。

  

一份数据显示,十年前,黑人、佳洁士、高露洁、云南白药和中华牙膏占据中国牙膏市场68%以上的份额。而如今,在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的网站上可以看到,2015年大卖场销售进入行业销售前10名的品牌为黑人、云南白药、佳洁士、高露洁等,其中一半为国外品牌。尽管在线销售方面云南白药牙膏摘得桂冠,但第二至第四名都为国外品牌。

  

陶跃庆指出,一招鲜吃遍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如果仅仅依靠一个产品打天下,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因为别人在研发上投入更多。所以,如果有钱,就多投入到研发中,让市场更细一点,让产品更丰富一点,这才是一个企业真正做大做强的根本原因。



那些红极一时的民族牙膏品牌都去哪儿了?


如今去超市买牙膏,眼跟前一溜儿的某露洁、某洁士、某某白药,甚至更多进口的牌子。作为80后的本编不禁纳闷儿,冷酸灵、田七和蓝天六必治呢?这些古老的牌子都去哪儿了呢?



1

 “蓝天六必治”曾经红火一时



六必治代言人李嘉存好久不出现在荧幕上了


很多人关注到六必治,是看到他的广告。


1993年,相声演员李嘉存当上了这支牙膏的形象大使,拍了个片子,京味儿十足的语言和富态的肚子,加上那句“吃嘛嘛香”经典的口号,在央视播出后,厂家的订单就如雪片般飞来,很多人也通过这支牙膏广告记住了李嘉存,同时也让这支牙膏热销南北。


六必治牙膏历史很长,开始于1911年的“同昌行”,到了1957年,蓝天集团推出国内首支含氟牙膏,1992年推出国内首支全效牙膏。


这支牙膏从籍籍无名到瞬间大红大紫起来再到跌落谷底,不过三五年时间,到了1996年发展到了高峰,国内牙膏市场有近16%的市场份额,掌握在其母公司蓝天集团手中。


1996年以后,六必治牙膏销量下滑,2003年的市场份额跌落到2%,2004年卖身立白集团。卖身后,大家已经很少见到六必治的产品了。


2

 “田七”复出后又没影儿了


田七的母公司奥奇丽


诞生1945年的田七牙膏,很多老年人十分钟爱,因为这牙膏里添加了三七,名副其实的草本功能性牙膏,在上个世界90年代甚至前十年,商场超市小卖部里还有出现,是中草药牙膏中的佼佼者,在2004年前后年销售4亿支,劲销10个亿,据说其他一个单品一年就可以卖2.6个亿元,也因此这支牙膏成为国内牙膏产品四强,彼时与高露洁、佳洁士和中华三大品牌称兄道弟。


然而,从2003年开始,田七牙膏母公司广西奥奇丽开始多元化发展,拖累了这支劲头十足的牙膏,大概在2014年左右,名声显赫的田七牙膏停产。


本来大家以为田七真的“死”了,没想到过了两年,就在2016年中期,田七宣布复出市场,又是打着中草药概念复出,然而,留给它的市场机会太少了,国内牙膏市场格局早已稳定,黑人、佳洁士、高露洁以及云南白药、中华等占据共计75%的市场份额,留给田七牙膏的份额已经很小。


最近,看到田七牙膏的大股东钦联控股集团旗下公司发生兑付危机,看来刚刚复出的这支牙膏,也是凶多吉少。


3

“两面针”:一口好牙,只剩回忆


两面针也是亏损多年


老百姓最早认识“两面针”完全是因为它的广告,广告说一口好牙齿,旁边摆着这支粗绿体字的牙膏盒,现在只剩回忆。


两面针牙膏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民族品牌的一枝独秀。


从1978年诞生第一支“两面针”,1980年新厂建成,在市场红火了20多年,


2006年销量达到顶峰,营收达到3.12亿元,但在2007年营收陡然降至1.78亿元,到了2011年,营收维持在1.05亿元。


从2006年高峰期开始衰落,两面针高层并没有重视,当时采取的措施利用多元化试图做高业绩。


也就是在那之后,这个做牙膏的企业,开始在房地产、实业以及资本运营等领域频频发力,特别是马朝梅上任后,多元化更是向多元化纵深推进,除了牙膏业务,还涉足洗涤用品、旅游用品、精细化工、房地产等8大产业。


不料,还是多元化拖累牙膏主业,在2015年净亏1.73亿元,如果过去的2016年继续亏损的话,不排除被ST(特别处理)的可能。


4

红极一时的“黑妹”牙膏也没落了


为黑妹牙膏拍片的这个妹子怎么看起来挺眼熟?


黑妹牙膏是广州牙膏厂生产的,曾经是南方最牛歪的牙膏,听老人家说,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黑妹牙膏还要通过国家商业部门统一在粤、桂两地销售呢。


这是黑妹的前身,1986年前后,广州牙膏厂才正式将内含香味的牙膏命名为“黑妹”。


黑妹到底是深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最近几年通过不断的产品升级,来实现针对细分市场的转型,在2012年和2013年两年时间,黑妹推出17款新品牙膏,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发力,但是,大家买牙膏时,那些外资品牌牙膏往往占据货架最显眼的位置,只有细心人才发现黑妹牙膏待在货架最偏远的角落。


5

更多的民族品牌,如落叶般消失了



民族牙膏品牌市场份额大多被外资品牌吃尽


还有一些曾经在市场上有点名气的牙膏品牌,也在快速发展的日化产品迭代中慢慢退出市场,记得年少时还用过白猫股份的美加净牙膏,哈尔滨日化的三棵针牙膏,丹东的康齿灵牙膏,大白兔牙膏、芳草牙膏等,如今都鲜有出现在超市货架上。


这几年,外资品牌强势进入国内,国内日化企业纷纷被并购、收购或者合资,在民族品牌发展日益艰难,有数据表明,外资牙膏品牌占据超过6成市场份额,在这样的态势下,很多国产牙膏企业纷纷“突围”,比如云南白药成功跨界,成为国内第一支推出牙膏的药企,也是唯一一支与各大外资品牌牙膏出现在大卖场货架上的国产牙膏品牌。


来源:央广新闻(cnr_cnr)、央广网综合北京商报、斑马消费整理

猜你喜欢

实用 | 无论你的月收入多少,一定记得分成3份!

逆天 | 社保卡新功能,不看吃大亏!

本期编辑:贺少  曲欣悦

(长按二维码,关注工人日报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