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震撼!走进现代化的车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7-04-23 蒋菡 工人日报

3月末,记者走进银川滨河如意服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河如意)5万平方米的服装车间时,扎着两个小辫的上衣一厂厂长付芬正骑着平衡车与段长沟通工艺细节。“在车间里走一圈有1千多米,原来我每天上班要走3万步,现在只要1万步了。”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滨河如意是如意集团在银川的9个项目之一。作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榜单中排名第一的企业,如意集团落子宁夏,不仅是响应“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也是通过发展智能制造将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相融合的样本。


带着一连串问号,《工人日报》记者近日走进如意在宁夏的多个车间,了解智能制造给纺织服装企业生产一线带来的变迁。


和工人君(ID:grrbwx)一起来看看,走进现代化的车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当裁缝遇上智能化

一台裁床前,机器自动把面料展开,按照设定的程序裁剪起来。

滨河如意技术厂长林丽告诉记者,一般的自动裁床只能裁剪素色的衣料,而这台世界最先进的裁床可以实现多品种多面料裁剪,“花纹、格子的面料都行”。

林丽1999年毕业后进入如意集团,去年滨河如意建成,企业安排她来银川。“之前没来过宁夏,印象中应该比山东落后些,来了以后才发现,这儿的车间要比山东的大五六倍,设备都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很震撼!”

整个裁剪车间分为裁床、粘合等几大工种,几乎都靠机器完成。“车间高度自动化,几乎没有太累的工种了。”在纺织服装行业干了20多年的林丽感叹。

滨河如意采用全流程智能化的服装生产线,设备全部向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制造商定制。尤其是某加拿大企业专为其研发的智能吊挂线,实现了从裁剪、缝纫、整烫直到智能配对仓储的不落地式生产流程一体化和信息传递的无缝对接,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在滨河如意5万平方米的服装车间,管理人员骑上平衡车沟通工作。工人日报记者蒋菡摄

 “智能吊挂线尤其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林丽说,原来一个订单两三万套,现在一个单子往往只有两三百套,还要用10多种面料,有时,甚至一个订单只有一套、一件。

裁剪完成之后,每个裁片都会上到智能吊挂线上,传送到二楼的缝纫车间。

上衣腰部收省是对工人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原来用的是平缝机,现在是自动收省机。光标定位后,机器可自动完成收省。

“格子面料这道工序,原来要两三个人做,现在只要一个人即可轻松完成。”林丽说,只要设好参数,机器做出来的产品一模一样,质量和稳定性有保证。

自动化设备被更多采用,流水线分解更为细化,工人的操作难度由此降低。

缝纫车间的机台上,有PAD显示工艺要求、款式要求等各项信息,工人可据此操作。工人日报记者蒋菡摄

滨河如意正在构建一整套“智能工厂IT信息数据一体化平台”,使得每一个环节的数据信息能够及时传输到平台上共享,获得针对性地处理反馈,实现全业务流程可视化、可追溯目标。这条智能制造生产线目前已完成10个板块。


当挡车工遇上电瓶车

走进宁夏如意科技时尚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如意)的纺纱车间,扑面而来的是纺纱车间特有的棉絮与高温高湿环境混合的味道。当一个坐着电瓶车的挡车工进入视线的时候,记者才发现了这个车间的不同。

位于银川市贺兰县的宁夏现代纺织产业示范园是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第一个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2013年8月,宁夏如意首个入驻园区。

第一次来厂里,曾是失地农民的赵丽娟觉得车间“好大好亮好气派”,经过培训,她成了名细纱挡车工。

车间里经常进行各种技能竞赛,促进工人们不断提高技术。工人日报记者蒋菡摄

相比其他企业,宁夏如意车间大、生产线长——单个车间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生产线直线长度达400米,这给挡车工带来了超负荷的劳动强度。

 “连续工作几个小时,腿疼脚疼,回到家真是一动都不想动了。”有的工友没干多久就走了,赵丽娟也曾想过不干了,但又不甘心就这么轻易放弃。

2014年12月,车间开始推行电瓶车代步。工人坐在这款专为挡车工设计的电瓶车上即可挡纱接线。

“以前我一个人可以看6台车,后来坐上电瓶车可以看10台车。”赵丽娟说,以前每天挡车得走约15公里,开上电瓶车上后轻松多了,产量增加,工资涨了。

宁夏如意副总经理高志国介绍,目前,在宁夏如意各分厂实验区推广的电瓶车已达28台,人均看台数量由以前的5至6台增至8至10台。

2015年,电瓶车上又装了IPAD,能显示断头位置。“哪里出现大面积红灯,说明落纱,要赶紧换管。”赵丽娟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95k62czs&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下一步,宁夏如意将在电瓶车挡车基础之上进一步创新“电瓶车+空捻器+断头光电感应”“电瓶车+E系统+单锭检测”等新型值车操作系统的研发,一场以值车操作法为引领的创新大幕徐徐展开。

车间在变,工人也在变。两年半的时间里,普通员工赵丽娟从挡车工、班长、段长一路成长为车间主任。


当智慧工厂遇上智慧城市

 “第一次看到这个车间时,太震撼了。”3月28日,滨河如意总经理王晓渊坦言,此前一直在日本从事如意集团出口贸易工作的他,起初不太愿意来偏远的宁夏。

 “后来发现这个智能化工厂的配置在全球可能都没有第二家。”他说,前来考察工厂的国外品牌商也感叹,这里完全颠覆了他们对于传统服装厂的概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955unx5w&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事实上,对于如意集团而言,落子宁夏不是一次单纯的产业转移,更是把握“弯道超车”的机遇和推进“反梯度”转移的尝试。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纺织业不太景气,利润率不高。如意集团董事局主席邱亚夫意识到:最难的时候也是机遇出现的时候。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如意集团在沿线加速布局,在促进产业转移的同时,撬动自身转型升级。

宁夏如意就是如意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的第一个产业项目,也是我国首个数字化智能科技纺纱示范基地

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乌海及陕西榆林能源金三角核心位置的宁夏,每度电费用不到山东的一半,蒸汽费用仅为2/3。“光电和蒸汽这两项,一年大约可以降低成本近3亿元。”宁夏如意副总经理高志国说。

更重要的是,银川在大力打造智慧城市,这个西部城市谋求突破的着力点与纺织服装这个传统产业重塑活力的发力点找到了结合点之处——大数据与智能制造。

借助银川的大数据平台,宁夏如意的所有工厂都将是工业4.0版的智能工厂,生产全流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数据自动存储并汇总分析。

企业在招工方面的需求则与当地失地农民安置、生态移民安置等政策相契合,让农民在家门口变身产业工人。据了解,如意在宁夏的项目全部达产后,用工总计将达到3万人。


猜你喜欢

速看 | 敲黑板!未来几个月将有这些大事影响你的生活

大揭秘!超越部分欧盟国家的上海最低工资标准,原来是这样来的……

本期编辑:赵晨晨

(长按二维码,关注工人日报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