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忽视这些小举动,轻则伤人,重可致命......

2018-03-29 工人日报

3月9日,才3个月大的童童(化名),被从高空中坠落的苹果砸中,截至21日,年幼的她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从高空坠落的小物件,从车窗飞出的空水瓶,停在路边的车突然开门......这些,可能是生活中并不鲜见的现象。可往往就是一些小的举动,容易酿成意外事故。和工人君(ID:grrbwx)来看看。


高空坠物

事件

2018年3月9日下午,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观澜碧桂园小区,一名3个月大的女婴童童(化名),被坠落的苹果砸伤。深圳市儿童医院初步诊断为,重度颅脑损伤、创伤性休克等。截至21日,童童仍处于昏迷状态,未脱离生命危险。

警方经DNA比对,确定扔苹果的人是小区24楼的一名女孩。女孩的父亲称,11岁的女儿向家里的宠物狗投食时,误将苹果从阳台扔了下去,导致此事发生。

高空坠物伤人,这已不是第一次。

2016年11月,四川遂宁,一名1岁女婴被楼上掉落的健身球砸中头部,伤情十分严重,抢救无效,不幸离开人世。

2015年3月,河南平顶山,王某被高空抛掷物砸中头部,被诊断为颅脑外伤,左侧额顶部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额顶部凹陷性骨折。

2014年11月,湖北武汉,一名40多天的女婴被高空抛掷的水泥块砸伤,法医鉴定为七级伤残。

......

危害

高空坠物,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致人伤亡的事件并不鲜见。


有数据表明,一只30克的鸡蛋从高空坠下的能量,从4楼抛下来会让人起肿包,从8楼抛下来就可以让人头皮破损,从18楼高甩下来就可以砸破头骨,从25楼抛下可使人当场死亡!

图片来源:生活报

高空抛物,极不文明,更会对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高空抛物在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财物损失的严重后果以及高空抛物者的观恶意程度,可能涉及到犯罪和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


提醒:别在窗外、阳台随意乱搭建杂物架,刮风天气关闭窗户,拒绝高空抛物,消除安全隐患,尽最大可能防范意外的发生。


开车门事故

事件

2017年8月,北京,杨某乘坐在小轿车的左后座,下车时,打开的左后侧车门与刘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相撞,致刘某颅脑损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交通队认定杨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汽车驾驶人胡某负次要责任。公诉人建议判处杨某有期徒刑一年至一年半。

 

因开车门导致的交通事故不是第一次,很多人特别是乘车人下车前没有注意的意识,结果导致悲剧发生。

2016年,河北燕郊,一名女孩骑车遇上路边轿车开门,咚的一声撞上。女孩倒地后捂着胸口,随后被急救车送往医院。

2015年,江苏启东,一名28岁骑电瓶车的女子被出租车突然打开的车门撞倒,倒地后被驶过的公交车碾压身亡。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612hhnnoz&width=500&height=375&auto=0

危害

飞驰的电动车、自行车撞上打开的汽车车门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在路上不断上演。

 

随手开车门,看似是个很小的举动,但如果酿成事故,造成的损伤一般都比较严重,轻则致人受伤,重则致人身亡。

因为,开车门是一瞬间的动作,猝不及防,车门的硬度也比较高。特别是近些年电动自行车飞速增长,车速普遍过快也让此类事故的损害进一步升级。

 

提醒:①停车位置要选好;②学习“荷兰式开门法”:左驾用右手开车门,右驾左手开,这样开车门时上半身会自然向后转,可避免视觉盲区;③乘车人看清车辆前后左右的行人车辆情况,“左顾右盼”,确认安全才可开门;④车门先开拳头大小缝隙确认安全,也提醒过往的骑车人或路人,门要开了。


车窗抛物

事件

2017年12日,四川成都,一名环卫工人在高架清扫路面垃圾时被撞,坠下高架桥,不幸身亡。环卫公司说,清理车窗抛物是环卫工人受伤的重要原因。

2016年7月,重庆,一名面包车司机在高速路上,随手扔了个饮料瓶,砸到后车,赔了约1.8万元。

......

危害

车窗抛物是最常见,也是最遭诟病的陋习之一,不仅影响市容市貌,更对交通安全造成威胁。

当驾车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在高速上行驶时,从车窗抛出的物体,威力接近于小口径手枪的子弹冲击力,对其他车辆构成极大威胁!

此外,几乎每年都有环卫工因清理车窗抛物而受伤。


提醒:《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不管开多好的车,从车窗抛出垃圾的同时,也抛出了车主的形象和素养。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车窗抛物带来的危害和严重性。

拒绝车窗抛物,文明行车,其实不难做。


有些小举动,看似小事一桩,实质危害严重。为他人,也为自己,拒绝高空抛物、乱开车门、车窗抛物,把安全隐患消灭在初始!

工人日报(ID:grrbwx)综合整理


相关新闻

中央深改委召开第一次会议,定了这些大事!

机关多年回头看:这些经验,值得所有公职人员珍藏!

本期编辑:赵晨晨 

(长按二维码,关注工人日报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