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道·专题 | 当外卖骑手戴上能语音通话的头盔……智能化劳保用品给职工带来了什么?

工人日报 2022-08-02

6月,是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帽、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安全带等劳动保护用品(以下简称劳保用品),事关职工的作业安全。


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随着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以及生产作业环境的改变,职工对劳保用品有了新需求,期待劳保用品的配备和发放都能与时俱进。


受访专家建议,运用新技术为劳保用品添“智”,为劳动安全加“码”,在提升劳保用品功能性和舒适度的同时,在劳保用品的发放、使用、管理上实现智能化。


外卖骑手戴上智能头盔


“为保证速度,送餐路上,常常需要接听电话或接单。”广东省佛山市美团外卖骑手张军告诉记者,骑手们一般会把手机用相机绳挂在脖子上,或是用支架固定在电动车车把手上,方便随时接听电话、查看订单信息。


1974年出生的张军,当骑手已有5年时间。一直以来,送外卖路上的安全隐患,是他与家人最担忧的问题,“接电话和接单时,不得不单手骑车,既要看手机又要兼顾路况,遇到突发情况,会来不及刹车。”


张军听说,经常有骑手在送餐路上因为操作手机、接打电话分心而发生车祸。


美团北京望京站骑手王女士佩戴智能头盔送餐。 


最近一段时间,一顶智能头盔,让张军感到,跑在路上的日子更安心了。


“即将到达目的地,是否需要联系顾客?”6月20日,佛山市禅城区的街道上,张军头上的智能头盔发来语音指令。无需动手操作,张军口头回复“确认”,头盔就直接拨通了顾客电话。


今年4月起,该公司在北京、珠海、佛山、苏州、东莞等地试点投放了10万顶智能头盔,这款头盔采用物联网传感器检测技术、智能语音交互技术以及5G通信技术,搭载的语音通话和接单功能,大大提升了配送安全性。


“不戴头盔就相当于没打卡,戴头盔时长不达标,会视为缺勤。”谈起头上的智能头盔,张军说,夏天总有骑手觉得戴头盔太热,不愿戴,现在智能头盔能自动监测骑手戴盔情况,相当于强制性要求戴头盔,降低了安全隐患。


“扫”出来的安全感


 在煤矿、建筑等行业,工人“头顶上的安全”尤为牵动人心。

 

“20多年前,安全帽质量不好,容易摔坏,有的甚至起不到防护作用。”52岁的游弋,是一名有着31年工龄的老矿工,他告诉记者,现在,矿工的安全帽质量更好也更轻便,下井必备的自救器,设计也更人性化。

 

工人在进行安全帽撞击项目体验。新华社发(梁孝鹏 摄)


不过,他更憧憬的是,矿工能用上带有通话、定位功能的智能安全帽,这样发生意外时,就能及时得到救援。

 

为劳保用品添“智”的期待,正在一些地方“梦想照进现实”。除了起到保护作用,在新技术加持下,高性能的劳保用品和装备不断“上新”。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杨杰在煤矿干了30多年,他所在的矿井为每位下井矿工都配备了定位系统,芯片就装在矿工必备的矿灯里。

 


“这是吸取了以前煤矿事故的教训。有了定位系统,矿工在哪里,电脑监控屏上显示得一清二楚。”杨杰说,这也是出于井下生产管理的需要。如今,他所在的矿井还实现了井下图像识别,能通过视频“揪出”违章行为,大幅提升了井下作业安全。据他了解,目前一些煤炭企业正推行5G智能安全帽,可集定位、感知、预警和音视频通信功能于一体。

 

在一些建筑企业,升级后的安全帽让工人“扫”出了安全感。


走进中建科工集团深圳公司大鹏医院项目,记者留意到,项目人员的安全帽上都有一个“定制”的二维码——扫描即可快速了解人员姓名、工作区域、特种证件、工种操作规程等信息,相当于给安全帽装上了“智慧大脑”。


中建钢构深圳自贸时代中心项目工人杨建锋对一则新闻记忆深刻:一个工地发生了事故,钢筋直接戳穿了工人的安全帽,而这顶安全帽只要3.5元。“如果安全帽质量过关,就不会出现这类问题。”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工地使用的安全帽,集体采购价也要50元。

 

“戴上智慧安全帽,心里踏实多了。”杨建锋告诉记者,扫描安全帽上的二维码,不仅能查阅工人交底资料,帮助管理人员判断工人是否适合上岗,还可以获取培训视频以及安全帽厂家、出厂时间等信息。


劳保用品发放也要与时俱进


 领取劳保用品要去指定办公室,但工人上工时间和办公时间“对不上”,常常“扑空”。采访中,深圳一处工地的建筑工人向记者吐槽。

 

记者了解到,一些企业在发放劳保用品的数量、频次上也多有限制,不仅定时定量,且手续复杂。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任国友看来,不仅劳保用品的配备需要与时俱进,劳保用品的发放也要更加人性化。


中建钢构广东厂的工人游润东告诉记者,现在扫描一个二维码,填写领取需求,就会有专人把劳保用品送到工人手中。记者了解到,有的企业还设立了“劳保超市”,职工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提前预约,一键完成领取过程。

 

“劳保用品好不好用,职工最有发言权。”在任国友看来,在对劳保用品的选购上,应更注重听取职工的声音,在选购产品时,要依据职工工作性质和劳动条件差异,更多地满足职工岗位和个性化需求。


任国友强调,伴随劳保用品的升级换代和功能提档,企业不仅要持续保证劳保用品的资金投入,选择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三证”的供应商,足量采购新型劳保用品,而且不得以币代物发放。对于采购到的劳保用品,要专物专管专用,妥善管理。


“劳保用品选购和发放的与时俱进,考验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人文关怀意识。”任国友说。


工道第 290 次推送


记者 | 刘友婷 李淇

编辑 | 陈晓燕 王维砚


『往期精彩』


工道·专题|这些小微企业为何很快“动心”了?


工道·专题|就业季,劳动合同里的这些“坑”要小心


工道·一周速览|全总部署2022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温州打造产业工人“技能数字大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