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袋垃圾释放的善意

龚先生 工人日报 2023-02-08

见朋友圈不少人在分享一个建议,“如果确定自己已经阳性,麻烦大家丢垃圾的时候最好消杀一下,很多垃圾清运人员和拾荒者是老人,他们大多数买不到退烧药,他们更弱势。”


哪怕自己病了,也注意体谅周围人尤其是弱势者,这让龚先生想起前几天看到好友分享其楼内确诊邻居在每天开窗通风前,都会在群里告知左邻右舍,提示大家避开同一时间开窗或在楼道通行——此举甚至成为该居民楼阳性患者共同遵守的“开窗法则”,赢得全楼邻居的点赞。有一种体谅叫不动声色,有一种善意叫悄无声息。比如,冬日寒冷,北京有小区居民将厚衣服放在小区出入口,供外卖快递小哥选取,袋子外会标一句“1米75的身高可以穿”;家人发烧,没有布洛芬,向群里邻居求助,“我家有,放你家门口,自取哈”;开车到路口,等着腿脚不便的老人慢慢走过斑马线,不贴近、不催促;推门进入楼宇后,为后面的人扶一下门……它们都是举手之劳,做不做,没人监督,没人点赞。每每看到媒体报道,哪个地方有人勇救落水者,或者千钧一发之际托住坠楼儿童,龚先生会悄悄地问自己:“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会出手相救吗?”说实在的,真的不太自信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换一种方式安慰自己,“这事不是那么巧就能遇到的”。是的,救人命的事,不常发生,尤其不常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但把污染的垃圾消杀一下、扎紧袋子再扔,这事可能不少人正在遇到或即将遇到。类似的,还有之前有人提醒,碎玻璃在扔掉之前,多套几层垃圾袋,避免划伤收运垃圾的工人。举手之劳且没人监督、没人点赞的事,生活中应该还有不少。与那些拍成视频展示在社交平台的“奇闻轶事”相比,它们不会引来流量,不会招来粉丝。在这个“流量才是王道”的时代,拿一袋垃圾来说事,似乎显得有些矫情。善意有没有轻重、大小之分?应该有吧,不太肯定。对那些为公益事业捐出大笔钱款的,对那些灾难降临毅然逆行参与救援的,龚先生跟很多人一样,从心里钦佩。对这些人和事,媒体就应该大张旗鼓地报道,让善意被更多人看见,让温暖被更广泛传递,它们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正能量。只是,还有一种善意,悄无声息,不动声色,来去无形,像把污染的垃圾消杀一下之类。龚先生相信,在诸多法律、明文规定之外,总有无形的公序良俗就在那里——无论你看得见或看不见,它们就在那里。或者说,它们本就应在我们每个人的良知里。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相关新闻

发疫情财?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网友力挺“准点下班”,是反感职场“内卷”

本期编辑:赵晨晨

(点击关注工人日报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