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稿171】鏖战新冠感染

工人日报 2023-02-08

过去20天,许多人“阳”了,许多城市“高烧”不退。

过去3年,新冠病毒的不同毒株曾于不同时期在不同区域流行过。这一次,十多亿人要共同直面的,是奥密克戎毒株。

病毒冲击着人体的免疫系统,也冲击着社会运行的每一环:从医疗卫生到物资供给,从居家生活到企业生产……

这个冬天,一场与奥密克戎毒株的鏖战在所难免。对大多数人来说,迎接病毒冲击波的方式都一样:经历、互助、坚持。

直到浪潮退去,我们取得胜利。

——编者



大考


本报记者 罗筱晓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主任许辉很忧心:截止到12月23日,她科室里的35位血透护士已经全部“阳”了,而此时长沙市以及整个湖南省的新冠病毒感染高峰还没有到来。

“新十条”等措施落地后,变化立竿见影。由于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本身免疫力更弱,12月初以来,湘雅医院血透中心就不断接诊到阳性病例。一开始,血透中心还能腾出专门的时间段为这批病人做透析;后来确诊患者不断增加,院方只能在病人透析时分出“阳性区”和“阴性区”,以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

不过这样的措施无法保证医护人员免于“中招”。新机制运行一周后,许辉开始陆续收到队伍“减员”的消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普通护士需接受数月的培训才能成为相对熟练的血透护士,这就意味着血透中心难以靠其他科室的支援来补充人力。一名血透护士“阳”了,她的工作只能靠别的血透护士顶上;工作强度增加后,剩下的护士“阳”的概率又会增大。

人员的紧张状况很快凸显出来。正常情况下,血透中心每位护士每班负责四五位透析病人。12月17日那天,由于前期病倒的同事无法返岗,两名已经出现了低烧、咳嗽等症状的护士不得不各自分管了10位“阳性区”病人,工作量翻了一倍。

在湘雅医院发热门诊,护士长蔡小芳也正在迎来“艰难时刻”。据她介绍,“新十条”出台后,发热门诊每日接诊数量由原先不足百人次快速增长到目前的350多人次,“未来一段时间,这个数字还会不断攀升”。

蔡小芳曾长期在感染科工作,对这轮正在席卷全国的感染浪潮,早在11月时她就有所预判。因此在此前近一个月时间里,蔡小芳多方协调加强了发热门诊的药物储备、危重症患者所需医疗器械储备等。此外,她还对门诊内所有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院感知识培训,“连保安、保洁人员都包括在内”。

事实证明,充分的准备很有必要。截至目前,湘雅医院发热门诊的床位周转、物资供应等尚处于正常状态;身处高危岗位,蔡小芳及她带领的7位本科室护士还有一半仍保持着抗原检测“一道杠”。

北京多区在体育馆开设了发热门诊,图为一名医生在简易诊室里问诊。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

不过,这并不代表发热门诊没有后顾之忧。从北方多地已有经验看,一旦感染高峰来袭,发热门诊和急诊将首先遭受冲击。争分夺秒在大浪打来前筑起防波堤,是包括湘雅医院在内的南方各地各级医疗机构的当务之急。

目前,蔡小芳手中可排班的护士有16名,这支队伍来自多个科室,由医院临时抽调组成。此外,湘雅医院要求每个科室安排30%的人力处于机动状态,以供全院整体调配;预计到新冠病毒感染叠加其他疾病的患者会越来越多,医院已做好了从隔离楼栋到隔离病区直至隔离病房的预案……

在难以借助外力的血透中心,许辉正与自己的队伍设法熬过难关。为了维持350多位患者的正常治疗,绝大多数“阳”了的医护人员在退烧后即返回岗位;有的症状较轻的护士主动要求把休息时间排给感觉更难受的同事;下一步,许辉计划继续将科室门诊医生回撤以补充人力空缺。“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靠大家一起扛过去。”说这话时,许辉的口吻里既有忧虑,又带着坚决。

“一起扛过去”同样是蔡小芳接受采访时数次提及的说法,不过她口中的“一起”还不仅仅包括医护力量。

12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宣布,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对全国医疗系统而言,这意味着又一场“大考”的到来。当已经在疫情防控一线战斗了3年的蔡小芳被问及还需要什么支持时,她的回答来得很快。

“请大家一起扛一扛,把医疗资源尽可能地让给急危重症患者和特殊人群。”


运转


本报记者 裴龙翔

习惯成自然地给电瓶车和餐箱消了毒,再紧一紧绑腿,美团配送上海市普陀区环球港站点骑手王进又开始了新一轮货物装车流程。餐箱、脚踏板空隙处、车把手……按照目前“一车至少送10单”的标准,王进必须把每一处能够利用的空间都塞得满满当当。

12月13日起,除特定场所外,上海其余场所不再查验健康码,也不再要求扫场所码。在王进的印象里,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推送到他手机上的订单开始快速增加。

过去3年,在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疫情形势每有较大变化,外卖、快递总是首先受到影响的行业,这一次也不例外。

北京,一位快递员正在加紧处理堆积的包裹和快件。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

12月中旬,北京迎来了新冠病毒感染高峰。一方面是居家的民众对物资需求激增,另一方面是骑手、快递员大面积感染。在持续一周多的时间里,无论是点餐、买药还是买菜,人们都反复在手机屏幕上看到“正在等待骑手接单”或“运力已满”的字样;至于快递,能不能收到则要“看运气”。

同时期,上海的情况要好一些。刚开始几天,王进不时会接到“超大分量”的订单,“明显是囤货的”;后来,人们发现虽然等待时间变长了,但东西总能买到,“订单的分量也就正常了”。

不过,王进的压力并没有因此明显减弱。往常他从早上8点开始接单,最迟到晚上八九点就能收工,但最近每天他都要干到深夜11点多才能把手中的订单送完。这几天上海迎来了寒潮,外卖订单进一步增加,再加之陆续有同事感染后停工,像王进这样还能在外面跑的骑手都是“能多送一单就多送一单”。

王进做了个对比,平常他每天大约跑60单,现在这一数据提升到了90多单,订单里食品、日用品、药品无所不包。最多的一天,王进送了104单,那是他做骑手3年多来的最高纪录。

同样的时间要多送三四十单,王进一秒钟都不能浪费。采访那天,上海最低气温接近0℃,但因为总是手提肩扛跑进跑出,王进的额头一直微微冒汗。刚闪身进电梯,他给顾客的电话已经拨了出去,“您好,您的订单马上送到,请开门取一下。”这样可以省下几秒钟敲门的时间。每次路过换电站,王进总会下意识地估算电瓶车剩余电量对应的里程数,以确保自己不用为换电池单独跑一趟。

上海街头奔波的外卖小哥。新华社记者 杨有宗 摄

由于大多数订单是无接触式配送,一天下来王进连和自己的服务对象打个照面的机会都很少,不过这并不代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就此中断。有一次订单送达,顾客在屋内大声嘱咐王进一定带走门口架子上放着的刚煮好的咖啡,“暖暖身子”。几天前,王进的同事杨富华接了一个全程60多公里的跑腿单:给一位独居老人送退烧药。杨富华骑行了4个多小时抵达目的地,隔着房门,老人先是警惕和疑惑,接着有些意外,确定是自己女儿寄送来的物资后,他又是开心又是感激,不断对杨富华说着“谢谢”。“那一刻,我送的不再只是货物,还有关爱与温暖。”杨富华说。

进入12月下旬,随着骑手“阳康”后陆续返岗,再加之各地快递员驰援,北京运力紧张的情况正在缓解。在上海,王进和杨富华还要再坚持一阵:南方多地的感染高峰期正在逼近。

王进经历过今年上半年上海的那一轮疫情。这个冬天,即使订单再多,他也极少有怨言或感到焦躁。王进知道这就像寒潮是春天到来前必经的过程一样,对他和上海数以万计的骑手来说,保持自己的节奏顺利送达每一单,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也是这座超级城市要完全恢复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


互助


本报记者 李国

“请问谁有富余的退烧药?我可能‘中招’了。”12月17日下午,租住在重庆大渡口区的薛赟出现了低烧、全身酸痛等症状。由于没有提前备药,彼时线上线下药店的退烧药又都已断货,孤身一人在重庆工作的薛赟只能试着在大学同学的微信群里求助。

很快,同学周舟的电话打了过来。这让薛赟有些意外:上学期间他与周舟交往不多,毕业后更是基本没了联系。

电话接通,周舟沙哑的声音一听就是“阳过”了,“我已经退烧了,剩下的布洛芬都可以给你”。

来不及客套,薛赟赶紧要了周舟的地址,与合租室友一同驱车前往。周舟则把药品消了毒,仔细包裹后放在自己的车位上。前后不过一个多小时时间,两个老同学完成了“无接触式取送药”。

12月中旬以来,随着新冠病毒传播,重庆各区感染人数持续增加。特殊时期,退烧药、抗原检测试剂盒成了稀缺品;有的区域因为运力紧张,线上购买食品和日用品也变得不容易。这种情况下,邻居、同学甚至陌生人间的互助成了抵抗疫情的一股坚实力量。

在童家溪镇天成社区,业主陈光亮已经围着抗原检测试剂盒忙乎了不少日子。陈光亮在一家药品公司负责购销工作。疫情开始蔓延后,陈光亮所在的业主微信群里不断有人发布“求抗原”的信息,于是他一方面利用自己平常积累的购销渠道四处寻找试剂盒;另一方面不断收集居民需求信息,一旦到了货,就根据每个家庭的人数和情况拆盒分发。

“不收钱,免费送,但前提是不能多拿。”陈光亮说,过去十来天时间,他先后收罗到了20多盒抗原检测试剂盒,“本来就不值多少钱,能救急才是最重要的”。

救急,或许是居民互助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怕被感染或已经“中招”病倒,最近越来越多民众处于居家状态。在天成社区经营生鲜超市多年的田清想到老弱病残群体买菜不方便,便主动与社区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表示愿意为特殊人群免费提供蔬菜包。

花菜、四季豆、莜麦菜……按照每家3天的需求量,近10种蔬菜在超市的案台上一字码开。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从打包、消毒再到装车配送,仅用了不到一下午的时间,田清的“爱心菜”就送到了社区30户特殊人群的家里。

在九龙坡区地博春天小区,10岁男孩明明的爸爸妈妈都“阳”了。既担心隔离不当传染给孩子,又受困于病痛无法照顾孩子的生活,明明的父母一度急得团团转。住在同一楼栋的林茂得知消息后,直接把明明接到了自己家。除了提供一日三餐,她还临时客串起“家庭教师”的角色,白天督促孩子上网课,晚上则帮他检查课后作业。

12月24日,贵阳市云岩区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指导市民如何服用退烧药。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就在不到一个月前,此时助人的林茂自己也是受助者。那时候,小区封控,她又因为健康码“变红”被迫足不出户。楼里的邻居有的给她送菜,有的给她送饺子,“不仅饿不着,有时还吃不完”。直到解封,林茂家里的物资都还有富余。“邻居,不就得需要时搭把手吗?”对这次“意外带娃”经历,林茂这样说。

你缺我补,相互照顾,以物易物,免费赠药、赠物……这个12月,相似的情景在无数个业主群、同事群乃至陌生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上重复上演。人们不断说着“谢谢”,也不断被给予感谢,但还有更多的话,似乎不用表达,大家就都各自明白了。

就像薛赟。他在取药返程途中又收到了周舟的微信,那是一条数百字的根据自身经历总结的与病毒斗争的“经验贴”。薛赟拿着手机,在对话框里输入又删除,再次输入再次删除。最终只回了一句话:“等我们都好了,一定要聚一聚。”


复工


本报记者 李昱霖 本报通讯员 焦会利

12月19日,一个普通的周一。走进工作的车间,石家庄人程惠却有一种久违的轻松感:她所在的60人班组总算扛过了“感染风暴”,返岗率已恢复到90%以上。“完成各项生产任务都不在话下。”程惠说。

石家庄是最早出现新冠病毒感染高峰的省会城市之一。12月6日,“新十条”出台的前一天,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三分厂员工程惠“阳”了;两天后,她所在的D3组组长尹翠红也“两道杠”了;再后来,就不断有组里、厂里同事病倒的消息传来。

疫情来袭,生产却不能停。按照应急预案,际华三五零二公司很快在员工宿舍整理出350多个床位,不少职工也主动申请住进公司以保证产线人手。然而即便如此,“减员”仍在继续,很快,全公司班组员工到岗率降至70%以下,D3组最困难时仅剩下十余位员工在苦苦支撑。

作为全国最大的职业装、军需被装产品生产基地,际华三五零二公司每月产值可达1亿多元,订单向来一个接一个。一旦生产减缓甚至停顿,除了可能违约,各方面的成本也会陡然升高。“那段时间,企业从上到下都急得不行。” 公司党委书记韩月芬说。

居家第7天,程惠接到了还在病痛中“挣扎”的组长尹翠红的电话,对方声音嘶哑口吻急切,“组里订单完不成,你能顶上吗?”

“我能。”12月13日,抗原检测刚转“阴”的程惠返岗了。

程惠在际华三五零二公司工作了十多年,日常就是一位“多面手”。特殊时期,她更是又当生产员工又当管理组长,有时还要当“救火队员”——哪个工序人手紧缺、哪个工序产品有积压,程惠就要出现在哪里。

就这样,在员工严重缺勤的情况下,程惠带领D3组硬是把最急的订单全部按时交付了。再回想起那段最难的日子,她自己都忍不住得意和骄傲,“我们厉害吧?”

D3组厉害的成绩单,是部分症状减轻后及时返岗的员工和极少数未感染的同事一起“拼”出来的。疫情期间,在际华三五零二公司各处都能见到同样“拼”的人。主管营销的总经理刘卫东为了跑市场、拿订单,已经两个多月没回家;纪委书记许俊明20多天吃住在办公室负责公司日常管理;业务员曹栝为保证一批急需的样衣尽快发出,全程追踪进度,好几个晚上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病毒最终没能减缓际华三五零二公司向前的速度。截至目前,该公司2022年承揽的订单额已突破20亿元,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并创历史新高。

阵痛后的石家庄,正全力恢复生产的企业还有很多。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的“已阳员工”约占员工总数的55%,按照公司规定,员工“阳”后经过“7+3”天居家隔离,可根据身体情况自愿上班。据公司工会主席王彩霞介绍,目前已有300多位“阳康”员工返岗,“企业的产能也已恢复了一半多”。此外,一些生产抗原检测试剂盒、急需药品的企业更是日夜不停想法设法提升产能。

经历感染风暴后,际华三五零二公司全面复工。受访者供图

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12月12日,石家庄下发《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确定了减免企业房租、延期缴纳税款、稳岗就业等8个方面23条举措,全力帮助企业把“失去的时间和效益”夺回来。

12月19日,一个普通的周一。际华三五零二公司三分厂D3组的产线已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有序。偶尔,程惠和工友们会交替咳嗽几声,那是新冠病毒曾经在身体肆虐后残留的痕迹。

同一个周一,在工厂之外,石家庄的大街小巷上,流动的人与车在变多,开张的商铺在变多,快递、外卖的速度在变快。也是在不时的咳嗽声中,城市正在归来。


来源:工人日报

相关新闻

白肺与原始毒株有关吗?调整后防控重点是什么?回应来了!

关注|感染新冠后,医生不建议做的10件事

本期编辑:罗筱晓 赵晨晨 于芊芊

(点击关注工人日报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新冠又“抬头”!这些误区,专家提醒→
广东新冠感染增加1万余病例,专家提醒
美国每户家庭,限领4份新冠自测盒,包邮送到家!
多地公布新冠疫苗自费接种价格,最低126元一支
上海发烧的人增多?注意:新冠新变异株来了!还需警惕这种病毒→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