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暗藏玄机”的录取通知书,蕴含多少深意与期盼

龚先生 工人日报 2023-12-20

见过由薄如蝉翼的“5G钢”制作而成的录取通知书吗?考入北京科技大学的本科生大开眼界,他们收到的通知书材质是该校教师与校友携手研发的高品质超薄钢,是对“卡脖子”技术的重大突破。

见过通知书中附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彝绣卡套吗?考入东南大学的学生收到了这样一份将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融合在一起的录取通知书,4500个彝绣卡套由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200名绣娘手工制作而成。过去10年,南华县一直是东南大学的定点帮扶县。

见过“能吃的录取通知书”吗?兰州大学2023级新生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内,居然有一张牛肉面券,学生可凭券在指定时间内兑换一碗正宗牛肉面。

“以钢为纸”的录取通知书。图源:北京科技大学官方微博

随着新生招录工作推进,近日,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上新”。作为与学生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媒介,把录取通知书做成“艺术品”成了近年来不少大学的常规操作。

“是谁流下了既嫉妒又骄傲的眼泪,是我。”

“不建议用这么好看的录取通知书,因为我毕业了。”

欣赏着一份份有颜值、有底蕴、有识别度的录取通知书,许多“曾经是大学生”的网友坐不住了。有人感叹自己“生得太早”,有人喊话母校“强烈要求‘以旧换新’”,还有人调侃“现在复读重考来不来得及?”

“出圈”的录取通知书之所以引人关注,只因那薄薄的一张纸承载的深远意义。

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有着藏在数学公式里的浪漫。图源: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

对大学来说,录取通知书是邀请函,是见面礼,更是自我介绍。在有限的发挥空间里为即将入校的新生营造出仪式感,让他们对要生活学习数年的地方有良好的第一印象,反映的是一所学校的智慧与用心。

于是,为了展现学校特色,浙江农林大学以刨切微薄竹为原料制作录取通知书,通知书打开后还有立体银杏树林造型——那是该校的代表树种。为了体现学校精神,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礼盒内包含了“一滴水”造型小物件,要借此将学校“饮水思源”的校训形象地传递给新生。

对广大学子而言,录取通知书是自己寒窗苦读十二载的收获,也是开启一段新旅程的凭证。不同于之前“目标是高考、学习有老师、生活有家长”的日子,进入大学意味着人生、人格独立的开始,意味着多元选择的出现。这条路如何走,录取通知书是高校给新生送去的“第一堂课”。

于是,复旦大学将开化纸作为录取通知书载体,以鼓励学生专注学业、奋力探索。几年前,这项失传已久的制纸工艺经该校高分子材料、化学、古典文献等多学科联合攻关,被成功“复活”。可以想象,新生手捧这页纸,感受到的既会有文化传承的魅力,也会有埋首科研创新的动力。南开大学则寄给新生两颗来自周恩来总理故乡淮安的莲花种子,寓意做人应如“花中君子”般正直、高洁。

附赠莲花种子的南开大学录取通知书。图源:南开大学微信公众号

在数字化时代,实体录取通知书已基本失去了“通知”的功能。然而,相比于过往白纸黑字、朴实简洁的风格,越来越多的高校反而更愿意在录取通知书上下功夫、做文章。因为它已日益变成一个窗口,彰显着高校在治学育人方面的风采。作为最高等级的教育场所和年轻人的聚集地,大学录取通知书中反映的价值取向也是时代的风向。

从这个角度看,与每年毕业季都会走红的“大学校长致辞”一样,人们关注高校录取通知书“上新”,不仅因为它的精美和创意,也不仅因为它体现出的对学生的欢迎与期望,更因为对整个社会而言,它所传递的文化传承与价值理念等层面的信息,会被更多人细细体味与感知。

要知道,好的大学精神,不应仅仅存在于校园之中。它传播得越广、越远,从中受益的人就会越多。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相关新闻

警方“高端”普法,这样的“整活”可以再多些

校长寄语,再华美的辞章也敌不过一次真情流露

本期编辑:孙震

(点击关注工人日报微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