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学校该怎么设计?Crossboundaries在深圳作出一次前瞻性的探索

点击关注👉 儿童设计大数据 2023-11-15

世界那么大,为防走散,请大家

点击上方 “儿童设计大数据→ 点选“关注公众号 ”

跟我们一起,为儿童设计!


Crossboundaries用12个”箱式房打包箱“装配式单元 (以下简称”箱式单元“)组成最新装置,是对未来学校的一次大胆探索。未来教育必将随着社会关系而变革,未来学校将在广泛社会场所出现,而装配式运用正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装置概览
设施是2019届深圳-香港双年展主题展览的一部分,它探索在未来教育模式下,教育建筑领域预制和模块化搭建的可能性。
组展共设5个展台,均采用中建科技提供的标准箱式单元建成。Crossboundaries的作品被命名为“无限6”,位于18mx18m的场地上。”无限6“平面上十字交叉的“X”形布局,将18m×18m的场地划分为4个独立的小广场。
▼场地鸟瞰

“X”形创造了不同空间,整个结构呈开放状态,每一单位模块为一个完整空间,多处开放性链接,可以无限添加更多的标准箱式单元模块。多模块组合起来,可以在三维向度上无限生长,建筑就能变成一个有无限可能性的空间,来灵活适应不同的场所和功能需要。

主要预制构件于工厂制作完毕,现场直接组装,从而在较短时间内能保证施工的高效精准和建筑质量。支撑结构选用梁柱结合的框架结构,楼板和非承重隔墙等易于改变的构造,使划分和组合教室内部空间变得轻而易举。


因为框架结构体系、维护构件,如墙、栏杆,可以灵活布置,使“无限6”能够面向公共空间展现出最大的开放性。这预示着未来的教育,无论从教育模式、周边环境、空间大小等维度,都有无限的可能性。
▼“无限6”由12个”箱式房打包箱“装配式单元组成
无论从东南西北,空间都是开放与贯通的状态。这一理念来自于Crossboundaries对未来的憧憬与想象——学校超越围墙,成为一个开放、互动的空间。“无限6”是对未来学校美好愿景的展示,它从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开始,可随时增加、递减、安放到任何地方。


在Crossboundaries看来,未来学校涵盖6种理念。

1. 共享空间

学校应该是一个共用的聚集空间、一个生活中心、一个社会互动的孵化器,它不仅让学生和教师参与发生,而且可以发动整个社区参与其中。
▼户外聚集空间

2. 内外流动

学校应该为孩子们提供更为丰富的空间体验,模糊空间内部和外部的物理阻隔,她将遍布于城乡之间,甚至设立在大自然中,学习将会是与自然世界、人类社会互动的过程。
▼设计模糊空间内部和外部的物理阻隔
3. 私密天地
提供独立的私人空间,作为学习,或是作为小组讨论的场所,让深入思考在片刻宁静中发生。
▼相对隔绝的角落
4. 丰富材质
通过丰富绚烂的色彩喷涂,弱化标准预制模块的冰冷感,诱导孩子们释放出奔放自由的想象力,拓展其天性,让天然的生命力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色彩绚烂的喷涂表面
5. 开放互通
建筑立面上的宽敞开口使学校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以开放的态度,勾勒出城市有趣一景。大面积视窗可通过小型阅读壁龛进一步扩展其作用,这些壁龛可随时随地组装使用,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参与新的动态学习方式。
▼宽敞开口展示开放的态度
▼开放互通的空间

▼楼梯间
6. 智能科技
学校应被视为一个智能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空间,它鼓励多元变化的理念互动交融、蓬勃发展。教育使得一切皆有可能,有限变为无限。
▼不断变化发展的智能空间

装置融入以上六种理念:四个小空间广场由“X”形联结,每个广场均为半开放、半围合形态。伫足在小广场中央,“无限6”延伸的建筑两翼像打开的书页一般以欢迎的态度展示聚会区、私人空间、内外空间、篮球场、秋千区,并通过色块区分空间的功能。让每个功能区域都好玩,这是必要的元素。
▼“无限6”呈现出欢迎的姿态
集会广场以“外楼梯”为亮点,地基的抬高,形成一个小小的舞台,可以演讲、可以办公开课、可以听音乐、可以表演舞台剧,满足多种功能需求。进出原则以小门廊为代表,延伸至更为开放的游乐场,并在运动广场实现。
“无限6”的总体布局是合与分的统一,既完成场地与单体建筑、功能与形式之间的有机结合,又为未来的有机生长预留无限可能性。
▼“外楼梯”形成一个小小的舞台
Crossboundaries在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一所学校是否可以完全由模块组成,并形成独具魅力的建筑体和真正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空间?
▼内部空间

▼设计示意图
作品“无限6”想表达的是,教育空间缔造者、建筑师需要不断拓展,空间应始终呼应未来教育学习方式,无限的未知都在不远的将来等待我们。
▼整体鸟瞰



项目名称:无限6未来学校

主办方:龙岗区人民政府

合作方/搭建方:中建科技有限公司

位置:中国,深圳展区

面积:324平方米

展品尺度:200平方米

设计周期:2019年11月-2019年12月

材质:钢结构、瓦楞钢板、玻璃丝绵夹芯板

设计方:Crossboundaries, 北京

项目负责人: Binke Lenhardt(蓝冰可),董灏

设计团队:Marijana Simic, 崔雨柔, 侯京慧,郝洪漪,高旸

摄影/摄像:白羽



本文授权转载自设计联,儿童设计大数据推荐发布


我们的小目标

2年内,发布1001个儿童设计案例


完成:214/1001




关注公众号

回复“进群”,加入儿童案例分享群


儿童设计大数据

欢迎点赞、转发,和我们一同成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