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每日科技速递】我国长征运载火箭完成发射252次

2017-10-13 欢迎来看 上海科协


我国长征运载火箭完成发射252次



  日前,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表示,我国长征运载火箭至今发射252次,将344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具备了将实用航天器送入各种空间轨道的能力。

——新华社

 

《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
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出炉



  10月11日下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正式发布。


  《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共8个部分,明确了上海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桥头堡作用的功能定位、实施路径,尤其是聚焦六大专项行动,提出了60项实实在在的行动举措。作为重点内容之一,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行动主要围绕全面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与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利用优势科技资源,依托功能性平台和项目,促进科技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

——看看新闻网

 

黑洞吞噬物质
讲究“细嚼慢咽”


  几乎每个星系中心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最新研究发现,这些黑洞在吞噬周围物质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因为如果吞噬物质速度太快,有可能反而将这些物质推开。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博士后克劳迪奥·里奇团队的这项发现,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科技日报》

 

不用病毒
纳米颗粒也能递送CRISPR“剪刀”



  英国《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日前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了通过纳米颗粒而非病毒来递送CRISPR基因组编辑分子的方法。实验中,美国科学家利用这种非病毒递送方法,有效纠正了引起小鼠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遗传突变。

——《科技日报》

 

科学家将光子弯曲至被实际通信使用的波长




  几十年来,光子纠缠在量子计算和通信中的潜力一直为人所知。然而,妨碍其直接应用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很多光子纠缠平台并未在大多数通信形式使用的范围内运行。


  一个国际团队展示了一种新的纳米尺度技术,从而开始解开纠缠光子之谜。该技术利用半导体量子点将光子弯曲至被如今流行的C波段标准使用的波长,他们在日前出版的美国物理联合会所属《应用物理快报》上报告了这一成果。

——科学网


研究发现地球生命并未如此大不同




  所有看上去不同的物种实际上过着非常相似的生活。这种趋同表明,也许有朝一日,预测多少物种生活在特定的栖息地内将成为可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博物学家》杂志。


  科学家分析了4个大洲的134个蜥蜴物种。对于每个物种,他们分析了关于其生态学的50多个特征,诸如栖息地类型、觅食方式、繁殖产出以及对于捕食者的防御。研究人员反复发现不相关的蜥蜴出现在类似生态位上。在134个物种中,有100个出现这种情形。这远远超过随机发生的概率。例如,非洲变色龙拥有和美洲灌木变色龙相同的生活型。而澳大利亚棘蜥占据的生态位和北美角蜥几乎相同。

——科学网

 

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裸露“可燃冰”




  日前,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执行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的航次中,船上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携带我国自主研发的拉曼光谱探针,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了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并证实其为天然气水合物。

——中科院

 

我国自主智能卡车完成高速公路测试




  由3台解放牌智能牵引车组成的集装箱运输车队近日在长深高速成功完成实车测试,标志着国内商用车首次在高速公路环境下实现智能驾驶功能的应用。


  据介绍,此次测试主要包括自适应巡航(ACC),紧急自动刹车(AEB),自动车道保持辅助(LKAS)三项功能。在自适应巡航(ACC)的测试中,控制系统启动后,车辆能够自动按照设定的车速进行巡航。在紧急自动刹车(AEB)的测试中,控制系统不仅可以发出警报提示,还能自动制动刹车。当自动车道保持系统(LKAS)激活时,驾驶员双手可以离开方向盘,进行如喝水、取物品等活动。

——新华社

 

中科院专家发现植物伪装术
同一物种在不同山头颜色不一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山植物多样性研究组的孙航研究团队发现,植物可以通过表型分异实现伪装色彩,局部适应周围环境,同一物种在不同山头颜色不一。

——澎湃新闻

张江尝试牛津人才"预孵化"


  张江高新区海外揽才出新招,由其设立的中国首家海外人才预孵化项目日前落地牛津大学,为海外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域人才提供国内相关政策、知识产权、技术、投资对接等全方位的前置服务。

——网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