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的“磁石” ——从新增院士看市科协搭建高能级人才平台
作者 | 姜晓凌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名单,上海再添11位两院院士。
翻开这些院士的简历,我们欣喜地发现:新增工程院院士贾伟平、范先群、吴明红分别是第12届、15届和16届“上海市科技精英”得主;新增工程院院士朱合华与新增中科院院士李劲松分别是第13届和第16届“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获得者……截至目前,在已经评选出16届“上海市科技精英”中,已有81位当选为两院院士。
朱合华
李劲松
此外,新增工程院院士蒋昌俊为上海市科协副主席;新增工程院院士杨为民获得2020年“全国创新争先”奖;在2021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中,上海女科技工作者毛献群占据一席;近期,经中国科协评选,由市科协推荐的青年女科学家邓雨君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候选人进入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最终角逐。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正是市科协促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成功,科技人才举荐有效化,表彰工作品牌效应凸显的完美写照。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的新氛围,一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蓄水池”、高能级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的“磁石”正在稳步建设之中。
人才的平台能级有多大,对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助力就有多大。
这是不断完善的举荐人才激励机制——
在人才举荐上发力,厚植智力沃土。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推选和“上海市科技精英评选”“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评选”等人才奖励项目为引领,探索人才举荐配套服务项目,突出学术导向,严格标准程序;深入开展“创新争先”“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等活动,以弘扬科学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积极推荐我国优秀科学家进入国际科技组织领导层,在重要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从定位作用到目标举措,从工作导向到检验标准,市科协突出“慧眼识才”,彰显让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魄力和勇气,坚持厚植人才优势、培育创新沃土,人才举荐示范效应、标杆效应显现。正如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所说:“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需要这样一批人,他们身怀创新理想、为目标孜孜以求并乐在其中。为人才赋能,市科协将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使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人才有活力,发展有动力。
如今,市科协正努力构建“塔尖”高层次人才,夯实“塔基”青年创新人才,建立面向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主体的优秀科技人才表彰奖励体系,“形成金字塔型人才结构,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的远景规划正在逐步实现。
高水平人才高地是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联通全球人才网络和创新网络的核心枢纽,是构成和影响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基础,更是联通国内、国际循环高通量的战略链接和关键节点。
这是愈加明晰的吸引人才思路理念——
在人才引进上探索,汇聚创新合力。会同浦东新区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这是全国首批离岸基地试点之一,是科协组织一项在人才引进机制和创新创业模式上的全新探索和实践。基地联合境内外科技团体、专业孵化平台和机构,成功举办6届海外人才上海自贸区创业汇大型对接交流活动,通过全球引才引智服务国家战略。几年来,市科协“大海智”犹如“强磁场”,正吸引着全球创新创业人才来到自贸区,吸引诺奖获得者、世界顶尖科学家来沪交流研讨,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助力“卡脖子”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在激发活力上汇聚,策源创新思想。设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专业委员会,由许宁生、毛军发、陈凯先三位院士担任主任。首发《中国集成电路技术路线图(2019版)》,编撰出版《上海科技工作者发展报告2015-2019》,组织科技人才积极建言,获得国家领导人、中国科协领导、市领导批示。加强与德勤中国、联合利华、强生中国、欧莱雅、蔡司等国际企业的交往合作,围绕数字化转型、减塑行动、碳达峰碳中和等社会热点,策划举办活动,打造“国际科技会客厅”,让海内外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在科学会堂牵手、携手。
从畅通人才引进到汇聚高端智慧,从传承优良学风到引领人才涵养,市科协一项项制度举措环环相扣,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人才优势,把发现、培养、凝聚、举荐、用好人才贯穿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和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舞台。“在科技人才使用上要搭建创新争先平台,通过搭建学术平台、科普平台、智库平台,推动科技与经济、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思想库与决策层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激励科技人才投身科创中心主战场,施展抱负、建功立业。”马兴发强调指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如今,市科协正坚持实践标准、长远眼光,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努力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一步一个脚印做好相关工作,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在引才引智中更好成为纽带,培养造就更多优秀后起之秀”的奋斗目标正在扎实迈进。
高效能人才治理:
在提升服务中释放活力
有什么样的人才,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有什么样的未来。而真正的人才,最看重的是成长的舞台、发展的空间。
这是持续推进的服务人才制度保障——
在人才服务上提升,营造温馨家园。为顺应科技创新形势任务和高端中青年科技人才发展需要,市科协于2020年9月27日成立了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联谊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当选为会长。联谊会突出“高端小众、跨界融合”的定位,进一步推动中青年科技人才情感的互动、学科交叉的互动、倡导科研诚信和学风道德的互动、科学普及的互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
在上海科技报开设“柯律师信箱”专栏,由上海市律协各专业委员会律师对法律咨询提供法律解答,内容涉及知识产权、劳动保障、婚姻财产等多个方面;由上海市科协、华东政法大学牵头,撰写编辑上海科技工作者法律知识丛书《民事法律知识问答》,分为上下两册,计划年内出版。
此外,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依托科协系统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和学会力量,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职业拓展;深入园区、企业,开展创新方法培训、知识产权巡讲。围绕非公企业科技人员的职业发展,做好职称申报受理服务。
从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到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沟通,从强化公益性服务到提升科技浓度,提高情感温度,市科协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团体、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等在人才发展治理中的作用,要着眼于当前和未来的发展,真正让人才成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战略资源、关键动力、引领力量。“把科协组织建成团结奋斗、爱国奉献的科技工作者精神之家、价值之家、发展之家,建成追求卓越、创新突破的科技工作者筑梦之地、赋能之地、成就之地,使科协组织更好成为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家园。”谈起市科协“十四五”规划,马兴发归纳指出。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如今,市科协正用科学家精神引领科技人才,用广阔的舞台动员科技人才,用优质的服务汇聚科技人才,“为人才打造更为舒心舒适、安全稳定之服务和生活环境”的美好图景正在渐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