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苏

2017-07-30 中医宝典

紫苏篇

一碗田螺紫苏汤

竹篱茅舍周围没有闲草,用得好都是宝。

有一天小指月跟爷爷俩人各背着一个药蒌,一大一小,到周围割紫苏去了。

爷爷边割边问小指月,这紫苏有什么作用啊?小指月早就知道爷爷会随时提问,便不假思索地说,紫苏辛温,一能解表散寒,治风寒感冒,二能行气宽中,治胸肺脾胃闷胀气滞,三还能解鱼蟹毒,对于吃太多鱼蟹引起中毒而导致腹痛吐泻的人,可以用它来解毒。爷爷听了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沿着小山路一直走到山脚,有户农家。这户农家的男主人经常到河里捉田螺,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换点油盐。

这天这家大嫂隔远就看到竹篱茅舍的爷孙俩人悠闲地走着,左手拿着刀,右手拿着一把紫色叶子的东西,在边走边聊。她马上迎上去,着急地叫道,老先生,老先生,且慢走!我家男人昨天又吐又泻,现在肚子还痛,不知道怎么回事?

爷孙俩听了后,跟她到农舍里去看,只见大叔躺在床上,用手捂着肚子,眉头紧皱,看样子腹中痛得难受,不然怎么如此强壮的一个大男人,居然难受得皱眉咬牙。

切完脉后,老先生就问,昨天肚子痛之前,你们吃了什么?

大嫂马上端出一大盆田螺,说,这几天抓了很多田螺,卖也卖不完,所以自己就天天吃,昨天一下吃了很多,一吃完后肚子就胀,胀到受不了,又吐又泻,吐泻完后,人就蔫了,躺在床上,还没缓过来。

老先生便问小指月说,为什么吐泻呢?小指月寻思了一下说,吃了脏东西,或吃太多,消化不了,就要通过吐泻来给邪以出路,这是身体在自救。

老先生又笑着笑问,那该怎么办呢?小指月指着手中的紫苏说,办法不都在这手上了!

爷孙俩相视而笑,便把两大把紫苏给了大嫂,并叫她用一把去熬汤。这一把少说也有二三两,连梗带叶都可以用。

老先生又说,好吃不多吃,山珍海味吃太多了,人也病得快。海鲜鱼肉田螺螃蟹,虽是美味,总不如粗茶淡饭。以后要注意饭到七分饱,放开肚皮地吃,只会把病给吃进来。说完爷孙俩便回竹篱茅舍去了。


第二天早上,一阵紫苏的香气把小指月从梦中唤醒过来,只见爷爷端着一碗紫苏田螺汤,放在桌上。小指月一个鲤鱼打挺,就从床上跳下来,这可是不容易吃到的好东西啊!

但是一想到昨天看到那大叔痛得脸都发青的样子,小指月又犹豫了,说我不再做实验了。这个教训从别人身上得来,总比自己去挨苦要舒服。

爷爷听后哈哈大笑,说,原来你还是怕尝药,怕以身试药试病,但这次不是叫你像那大叔一样生病,这次是上好的紫苏田螺汤,今天早上那大叔亲自送过来的田螺,我们用昨天采来的紫苏做汤。

小指月眼睛一亮问,那大叔怎么样了呢?爷爷笑道,当然是生龙活虎了。吃完紫苏汤后肚子就不痛了,昨天好好地睡了一觉,今天醒来龙精虎猛。

小指月露出了快乐地微笑说,那这个田螺汤吃了应该没事。爷爷笑笑说,当然没事,那大叔并没有在做田螺汤时放些新鲜紫苏进去,而且是一下子放开肚皮当饭吃才会吃坏。你看在做鱼蟹虾螺的时候,放进新鲜的紫苏叶,一可以调味辟秽,二可以芳香醒脾以开脾胃,还可以解毒,防止这些水产品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轻微的食物中毒,甚至皮肤瘙痒出疹子这种过敏反应。你加进这紫苏叶进去,拌煮时吃,这方面的担忧就可以减免。

只听得一阵喝汤声,还有小指月的赞美声“真好喝”,一碗田螺紫苏汤转眼就被他喝完了。

虚人感冒用参苏饮

紫苏跟麻黄都能够解表散寒,治风寒感冒,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什么时候用紫苏,什么时候用麻黄,小指月有些糊涂了,特别是学到这些药物功效相近的时候,他就有点矛盾,到底该用紫苏还是该用麻黄?

这时爷爷便说,麻黄、紫苏都是辛温发散,麻黄发汗解表力量峻猛,紫苏发汗解表力量缓和,轻证可用紫苏,重证要用麻黄。

小指月又问,如果用错了怎么样呢?爷爷严肃地说,祸不旋踵。轻证用麻黄,若体虚之人,必汗出不止。重证你用紫苏,风寒闭表厉害,你这紫苏上去,病重药轻,如隔靴挠痒也治不了。小指月马上会意。


这时一个小女孩在她母亲的带领下,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小女孩的母亲说,这娃子感冒咳嗽都一个月了,还流鼻涕,怎么吃了那么多感冒药,稍微好点又重新感冒,反反复复,搞不好?

小指月就先问了,怕不怕冷,出不出汗?只见那娃儿穿着一件比较厚的衣服,而且还带着帽子,爷爷看在眼中,心中早有答案。小女孩的母亲说,都不敢吹风,也没什么汗,还经常头痛,胃口也没有,老是打不起精神,上学都耽搁了。

爷爷摸完了脉,问指月你看这是什么回事呢?小指月寻思了一下说,脉浮又有点弱,既有风寒表邪,又有中气不足,这可该怎么办?用补嘛,会把邪给恋住;用发汗嘛,这么薄的底,肯定受不了。

爷爷笑着说,如果用汗法可以治好,她前面吃那么多感冒药,早就好了。小孩子有什么生理特点呢?小指月马上想起来说,脾常不足,容易内伤实滞,外感风寒。爷爷又问,既然知道体虚脉弱,外有邪风脉浮,那该怎么办呢?小指月笑笑说,补气解表咯。爷爷接着说,那用什么方子呢?小指月想都没想,便说,参苏饮。

爷孙相视而笑,一张以人参配苏叶为主的补气解表方,治疗气虚反复外感的病证,就写在了纸上。

几天后小女孩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把帽子也丢掉了,也不怕冷了,胃口也开了。反反复复折腾了她将近一个月的感冒,居然两剂参苏饮,就让她气足风散,诸症自愈。

爷爷便问小指月,为什么前面医生用麻黄汤越发汗她越容易感冒呢?小指月说,爷爷以前说过,当两军对战,守卫兵力不足时,你打开城门,反而引邪入内。所以当体虚力弱时,一个小感冒你都不能用大发汗,一发不患邪之不去,而患邪之复来。

况且毛孔一打开,就要消耗正气,本身正气不足,邪风就趁着毛孔钻进来,这就是麻黄汤用不好还会加重感冒的道理。

不过小指月还有点不解为何在参苏饮里头人参就放那么一丁点,爷爷点了点头,他知道细心的小指月一定会从发现这参苏饮的秘密,那就是人参剂量绝对不能大。病人体虚力弱,你稍微用小剂量,小剂量可以走上焦住元气,祛除邪气于肌表。

爷爷早就准备好了,拿出了喻昌的《寓意草》,指了一段叫小指月读下去。小指月恭敬地捧过书本,便用那清脆的声音读了起来:

伤寒病有宜用人参入药者,其辨不可不明。盖人受外感之邪,必先发汗以祛之。其发汗时,唯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去,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

这一段一读完,不用爷爷解释,小指月立马明白了虚人感冒,用小剂量的人参配合治气神药苏叶,轻微地宣开一下肌表,这样风邪去,卫气得补益,身体自愈。这样就截断了缠缠绵绵感冒不止。

小指月想不到这么矛盾的病证,把两个办法统在一起,就把病给治好了,他以前只想到体虚要么就补气,想不到一补,外邪就更加留恋不去。然后他又想,有外邪那就发汗逐邪,想不到用大剂量去发汗,反而把身体搞得更虚,邪气反而去而复来。

想不到爷爷居然用这种小剂量的补气法,配上解表散寒,疏通气机非常平和的苏叶,两个一搭配,补气祛邪,小女孩一个月都好不了的感冒就彻底好了。可见感冒用药不当,也会拖得缠缠绵绵,用药得当,照样覆被而卧,随手取效。

气滞加外寒怎么办?碰到简单的外感风寒可以一汗而解,碰到简单的内伤食滞,可以一气理顺,消食化积。

可如果既有风寒感冒,又有胸脘痞闷,胃口不开,这该怎么办呢?而且像这种情况最常见于小娃子,这不一个妇人,带着她五岁的小娃子,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娃子都快一周没胃口了,又怕冷打喷嚏,当感冒治,反复治不好。

老爷爷便问小指月说,为什么发汗解表解不了风寒感冒呢?小指月笑笑说,食物要靠脾胃来运化,药物也要靠脾胃来运化,脾胃运化不了,虽然把风寒赶出去,但肌表气血上不来,一样会很快感冒回去。

老爷爷点了点头说,《难经》曰,损其脾者,饮食不为肌肤。当脾胃有食积,吃进来的营养就消化不去。脾胃是周身气血生化之源,它自己消化不了水谷,就没有多余的气血供给五脏六腑,四肢百脉,肌表毛孔,所以肌表毛孔必然会为之开合失常。小指月点了点头说,难怪一般解表散风寒的药,治不了他的感冒。

老爷爷说,确实这就不是麻黄所能了,应该找一味药,它既能够外散风寒,又能够理气和中,你想想用什么药呢?小指月一下子就反应过来说,非紫苏莫属。

老爷爷又说,那该用什么方呢?小指月说:

香苏散内草陈皮,

外感风寒气滞宜。

恶寒发热胸满闷,

解表又能畅气机。

小指月不仅把汤方说出来,还把方歌像脱口秀那样,很有节奏感地吟了出来。这个以香附配合紫苏再加甘草、陈皮,组成四味药的香苏散,既能够通过苏叶表散外面的风寒之气,解开畏寒头痛无汗的症状,又能够通过苏叶配香附、陈皮来理气和中,解开胸脘痞闷,不思饮食的中焦瘀阻症状。

所以这娃子吃两天药,就胃口开,怕冷消,胃口一好起来,整个人就活蹦乱跳,笑逐颜开了。

紫苏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用于风寒表证,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妊娠呕吐。

来源:中医学贴吧,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上图,识别图中二维码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紫苏】更多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