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香薷

2017-07-30 中医宝典

编者按

前几个故事老爷爷和小指月分别介绍了发散风寒的麻黄、桂枝、紫苏和生姜,今天我们介绍发散风寒的香薷,请看小指月的故事。


香薷篇

一味香薷治阴暑


暑热炎炎,连竹篱茅舍也变得一片炎热无比。小指月摇着扇子,额上的汗,却没有停下来。 屋外那蝉鸣声,一浪盖过一浪,好像越热它叫得越兴奋。山脚下的人们在屋里都觉得热,纷纷找大树来避暑。

小指月很奇怪地问,爷爷,为何你不用蒲扇呢?你不热吗?爷爷笑笑,吟诗一首曰:


众人避暑走如狂,

唯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

唯人心静身清凉。

小指月一听,他就知道爷爷为什么可以冬不炉夏不扇,爷爷很少焦急烦躁过。看来热在外面,更在自己的内心啊!

这时茅舍门外传来敲门声,原来一个农民喘着粗气,伴着咳嗽进来了。在诊台前,小指月问,你这是怎么回事啊?有这么热吗?这农民说,我在干活,这天太热了,出汗后,怎么觉得头晕晕沉沉的,全身都使不上劲来。然后赶紧在树下阴凉处躲一躲,趴在下面睡了一觉,一醒来后,怎么全身又怕冷,又酸痛难受,鼻子也不通气?小指月说,你这应该是着凉了。

农夫问道,这么热的天,怎么还着凉了呢?小指月也被问得哑口无言,老先生便清清嗓子说,夏月贪凉阴冷,坐卧当风,最容易着凉。你现在是不是觉得头晕怕冷,浑身酸软呢?农夫点了点头。

老先生问小指月,这该怎么办呢?小指月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老先生又问,都是感冒,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发汗解表药?

小指月说,病有轻重,药有四时之不同。秋冬寒闭腠理厉害,这时非麻黄不足以发其汗。春夏毛窍开发,稍微用点香薷,就能够祛邪达表。

老先生便说,那就包两包香薷各一两,给他泡茶泡两天吧。小指月就把早已经包好的香薷,拿出两包来递给这位农民。

原来老爷爷早就料到今年暑季有很多贪凉阴冷的病人,他们很容易得暑湿感冒,所以提前就备好暑湿感冒要药香薷,专门治疗阴暑之证。

小指月又交代这农夫说,这香薷煎汤不要煎太久,久煎后,香气跑掉,效果就不太好,喝的时候要放凉来喝,太热喝了容易呕逆,因为这汤药有股特殊的香气,凉冷服用,就可以很快暗度陈仓。

这农民也不知道什么叫暗度陈仓,只记得治感冒的解表药不要煎太久,而这香薷煎汤后要凉服,回去还要避风冷,不要贪凉阴冷。

这农夫吃完一剂,胸就不闷,头也不晕了,出了微微的汗,身体酸楚感都消失了。第二剂下去,鼻也不塞,也不咳嗽了,又恢复了生龙活虎的样子,可以下田干活去了。

人真是奇怪病起来寸步难行,神疲乏力,一旦吃药恢复健康,便龙精虎猛。可见身心健康是多么重要!

李时珍说,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所以用香薷来治疗暑季感到阴凉是一个特效单方。故香薷有夏月之麻黄的美称。乃夏季感冒之专药也。


爷爷经常对指月说,一个医生善于用香薷治阴暑,这不算高明,更要善于知道为什么会得阴暑,你如果暑湿感冒治好了,好了疮疤忘了痛,又在树下纳凉睡觉,坐卧当风,吃冰冻西瓜,那很快又会得上阴暑。

所以小指月便问爷爷说,爷爷,有没有根治疾病的药呢?爷爷总是笑着说,一个感冒一辈子要发多少次,不是靠药物来根治疾病,而是要靠饮食起居,情志喜怒,要慎风寒、节饮食、惜精神、戒嗔怒。

小指月听了后,赶紧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保生四要:

一曰慎风寒。

二曰节饮食。

三曰惜精神。

四曰戒嗔怒。

施比受更有福

夏天经常会碰到藿香、香薷之类解表化湿的药,但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小指月怀着疑惑,想开口问爷爷,但欲言又止,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爷爷又会跟他说,想知道梨子的味道,自己去尝吧!于是他把采好的香薷跟藿香放在一起,大家都叫香,这香有什么不同呢?

他发现藿香的香居然是一股幽幽香,而且这香气闻起来,就很舒服,令人心旷神怡,想要吃点东西,难怪藿香能够辟恶邪气,恢复肠道正气,使得脾胃湿浊降,清阳升,有利于更好地消化食物。

但一闻香薷的香就不同,这香薷的香没那么清幽,而是更浓郁一些。浓郁的香的最大特点,就是强烈善于外散,所以香薷以发汗解表见长,而藿香更偏重于化中焦湿浊。

小指月把自己采药闻药的感受告诉爷爷时,爷爷默许地点了点头,对小指月说,学医路上会有很多个为什么,爷爷不可能每个为什么都跟你讲,你要学会自己去解答,要学会捕鱼的技巧,而不是学会向别人讨鱼。

施比受要快乐,一个懂得真正做学问学医的人,他就像太阳一样,要把光芒布散给万物,施给大地,而不是向别人要光芒,你明白吗?小指月!

小指月半懂不懂,爷爷就跟他说,学医你是想学到能够不断教给别人知识的医道,还是只想学到不断向古人向别人乞求偏方秘方的医术呢?小指月说,我要学太阳,学医道。

老爷爷接着说,要学医道,就要善于感悟天地之间,万物之理,要善于自己去摸索,要做一个不断付出的人,你知道吗?然后爷爷跟小指月讲起一个故事。

两个小鬼,在阎王爷那里,准备投胎。阎王爷说,这里有两个命,一个命是出生后到处拿别人的东西来吃;一个是出身后,要把自己的东西到处拿给别人,你们两个各选一个吧!那个聪明的小鬼反应最快,我要那个到处拿别人东西吃的命运,而另外一个小鬼就只能做到处给别人东西的命运了。

小指月马上问,那结果怎么样呢?爷爷笑着说,那个到处拿别人东西的小鬼,后来变成一个乞丐,那个到处给别人东西吃的小鬼,最后变成一个大富长者,到处修桥施路,捐钱捐物资。

爷孙俩对视一下,竹篱茅舍里面又传来哈哈的笑声。因为他们要做最幸福的人,最幸福的人就是不断地付出,不求回报,像太阳一样,真正的快乐是在感恩付出之中,而不是在不断索取。于是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上写道:施比受更有福,更快乐。

湿毛巾与香薷治水肿

在南方很多水肿脚气的患者,为什么呢?湿性趋下,南方雨湿多,地势低洼,所以人容易伤湿。所以爷爷常跟小指月说,如果在南方不懂得除湿之法的话,想治病是行不通的。有句俗话叫,手拿三把伞(散),一天走到晚。三把伞即银翘散、藿香正气散、五苓散。

连续下了十余天的雨,到处天地看起来有些水泱泱,多日没见到火辣辣的太阳,小指月都嘟着小嘴说,人都快发霉了。看着那挂在窗口上湿漉漉的毛巾,小指月摇摇头。

爷爷笑笑说,指月啊,你看毛巾是上半截重还是下半截重呢?指月摸摸脑袋,不知道爷爷又要考他什么,一时居然答不上来。爷爷接着又问,你看毛巾上半截干爽,还是下半截干爽呢? 小指月再去摸摸毛巾,咦,怎么这毛巾,上半截都快干,下半截还这么沉湿漉漉的?

爷爷笑笑问,那你能从中看出什么道理呢?小指月一拍脑袋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毛巾是上半截干爽,下半截还沉重,水湿是往下半截注,所以人体应该是水湿趋下。难怪爷爷摸到双脉沉濡,都要问病人是不是双腿走路非常沉,像拖泥带水一样,提都提不起来。很多病人都会很惊讶,因为自己都没有告诉老先生,怎么老先生一探脉就知道自己的感受呢?  所以中医你得自己善于观物取象,善于体会医理,医理不是给你拿来谈玄说妙的,而是要用自身去践行。

这不一个妇人双腿都肿起来,爷爷叫她把脚放在竹椅上面,让小指月去按按她的脚,一按下去,这脚居然一个坑,好久才弹起来。

小指月再一切脉,这脉又带点浮紧,就很奇怪,这该怎么办?脉浮紧,脚又水肿,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如果脉沉下去,可以因势利导,把小便利出去,可这脉浮起来,病人还有感冒的现象,畏寒,少汗,头痛,身重。这该怎么办呢?

爷爷便笑笑说,上次不是跟你讲到麻黄提壶揭盖的道理吗?小指月一拍拍大脑说,我怎么现在才想到呢!然后老爷爷便叫指月写上香薷配白术,这就是《外台秘要》上的薷术丸。

原来现在是夏暑之季,你想要发汗解表,又有能利水消肿,选香薷是最好。香薷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本草正义》说:

上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达皮毛,以解在表之寒。

下能通达三焦,疏膀胱,通小便,以导在里之水。

用白术这补脾圣药,可以加强土能制水的作用。所以两味药一用上,这腿肿了好几天的妇人,很快就消退下去。

她说,原本怕冷的,吃了这个药,出了点汗,然后每天排很多尿,肿胀的腿一天就比一天轻了,三剂药吃完,就完全不肿了。

小指月看到爷爷,用香薷,有时用5克8克,有时居然用30克50克,不解其故地问,为何?  爷爷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所以用香薷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取它轻舟速行之意。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量宜稍大,而且可以浓煎,取它重剂直达病所,起沉疴,利膀胱。

小指月明白了,原来药物的不同剂量变化,可以体现出它不同的功效来,中药真是太灵活了。  小指月在他的小笔记本上写道: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用香薷发表,宜用轻剂。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用香薷利尿,需用重剂。

香薷止血之功

有两兄弟,父母早亡,家中只能有一个人去读书。。做哥哥的勤劳节俭,起早摸黑,赚取微末的收入,然后供弟弟去读书。怎知做弟弟的非但不知感恩,游手好闲,不求上进,反而跟小混混们到处玩乐。

做哥哥的看在眼里,怒在心里,劈头便骂,操起竹杖来就要打。幸好被邻居们止住了,做弟弟的还死不悔改地说,你不是我父母,凭什么打我呢?这样做弟弟的照样外出玩乐,我行我素,不理解做哥哥的苦心。

几次三番后,终于把这做哥哥的气得舌头上都出血了,这时哥哥也知道自己劝不回来弟弟,先治病再说。于是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老先生问小指月说,舌上出血,怎么治呢?小指月翻开《肘后方》说,这上面记载服用香薷汁,每日三次,可以治舌上忽出血如钻孔者。正好这几天采了大把的香薷,这香薷汁一喝进去就止住了。

香薷难道有止血的效果?小指月甚是不解。老先生吟起《草药歌诀》来说:

草木中空善治风,

对枝对叶能医红。

叶边有刺皆消肿,

叶中有浆拔毒功。

小指月马上想起这个自己背得再也熟悉不过的《草药歌诀》,今天爷爷居然也背出来,是不是要跟我讲里面的道理。于是提起精神留心听。只见老先生便开始解读这几句话。

原来草木中空的善于祛风,中医认为很多蔓藤类药都有中空之象,善于游走,中空善通表里气,能够令表里气机疏通,气机流通,风邪自解。

那些枝叶相对称生长的植物,其中香薷就算是善于医治出血。

那种叶带刺的,比如穿破石,皂角刺,两面针,它就善于消肿止痛。因为这带刺的它就有这刺的药气在上面,善于开破。而所谓的痈肿,就是气血聚在局部,不得破出。

那些叶里藏着浆汁的就善于拔毒消痈,所以对于蚊虫、蜂蝎咬伤,可以把这些带有浆汁的草木搓烂流出粘液来,敷在局部就有助于拔除毒痈。

香薷是典型的对枝对叶而生,所以知道它有治疗血出的效果,故对碰到鼻衄不止,或舌上出血,这些偏于在上的出血,因为香薷气清香,而善于生发,所以可以用。

这做哥哥的舌上出血止住后,不断地摇头叹息。小指月看了后,大是疑惑,人家治好了病都高高兴兴,你怎么这样,治好了病,还愁眉不展。这哥哥听后,只好把家丑拿出来说。病不瞒医,这是一条规则,病人既然找到了医生,就没有什么好隐藏的。

看到这做哥哥的愁眉不展,小指月也摇摇头,表示这个已经不是医生能治疗的范畴了。想不到爷爷笑笑,好像早已成竹在胸。每次看到爷爷露出这种微笑,小指月就知道这里头肯定有戏。爷爷在这做哥哥的耳边说了几句话,小指月估计是爷爷在传锦囊妙计,也不好意思打听。

过了几个月后,他们爷孙都忘了这件事了,突然有一天两兄弟前来竹篱茅舍,不是来看病,而是来道谢的。

不是谢爷爷治好他舌头出血,而是谢爷爷让他兄弟和好如初,究竟爷爷说了什么话呢,小指月想不透。

原来这做哥哥一回家后,就在死去的父母牌位前,日夜哭诉,不吃不睡,说自己教导无方,自己没用,不配做哥哥。俗话说,长兄为父,既然不配做哥哥,就想到九泉之下向父母谢罪。一天两天三天都是这样,做哥哥的形容憔悴,颜色枯槁,做弟弟的大受感触,非常惭愧,悔不当初,从此改邪归正,努力读书,不再沾染坏习气,兄弟之间感情更加和睦。

香薷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用于:暑湿表证,水肿,小便不利。

来源:中医学贴吧,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上图,识别图中二维码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香薷】更多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