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生姜(下)

2017-07-30 中医宝典


编者按

上周老爷爷和小指月用生姜驱除清晨的雾露寒湿、治疗了呕吐、水火伤、跌扑伤还解了半夏的毒,今天我们继续跟着老爷爷和小指月看生姜的其他妙用~

姜枣茶,治痛经

《黄帝阴符经》曰,“动其机,万化安。”这六个字,小指月琢磨了很久,什么是治病最好的时机呢?如何在最好的时机下手?为什么别人用姜枣茶治不了痛经,爷爷用就治得了呢?这还得从一例七八年顽固痛经的女孩子说起。

有一天,有对母女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老爷爷问她们,怎么回事啊?做母亲的说,我娃子每次月经来都肚子痛,最厉害的在床上滚来滚去,用热水袋敷都不管用,老先生有没有好的办法呢?

小指月先摸了下脉,说,咦,这手怎么这么冰凉,脉这么沉迟。爷爷便问,沉脉主什么呢? 小指月说,沉主里,主气血亏虚。就像江河水不足,水位就沉下去。

爷爷听了笑了笑,他知道小指月现在领悟脉法,懂得取象譬喻,于是再问,那迟呢?小指月寻思了一下说,迟为有寒。天气温暖,万物就跑得快,天气寒凉,大家在路上行走就很迟缓,所以血气遇温则行,得寒则凝滞迟缓。

爷爷听后点了点头说,为什么会痛呢?小指月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爷爷又问,怎么不通,如何不荣?小指月说,血脉为寒邪所克,寒主收引,即是不通;气血不足,推动无力,不能荣养,如此不荣则痛。

老爷爷又问,为什么脉象沉迟呢?为什么会不通不荣呢?这下小指月就答不上来,张口想说,又说不出来。

老爷爷跟她们母女说,小娃子以后不要再吃生冷瓜果了,生冷瓜果能够束百脉,女孩子阳气不够的话,又缺乏运动,越吃生冷之物,手脚就越凉,痛经就越厉害,到后来子宫里长包块都不知道是怎么长的。

这时那母亲便恍然大悟说,我女娃子就是经常爱吃田地里长的西红柿,或树上的水果,为了减肥,她可以当饭吃。老爷爷摇摇头说,以后可不能这样干了,上次我们碰到一个女孩子,她就是这样把水果当饭吃,想减肥,把月经都减没了,以后连娃都生不了,你怕不怕啊?

母女俩这才重视了起来,知道手脚如果冰凉的话,冬天睡不热,那一定要远离水果,不要贪一时口馋。

小指月想不到爷爷一下子就把病因找出来了,那么该怎么治呢?

老先生问,不通用什么呢?小指月说,寒凝不通用生姜,姜能散一切寒,因为它有一股辛辣的热气。老爷爷又说,不荣用什么呢?小指月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用脾之果大枣,直接补脾生精液,这样气血足,脾主大腹功能加强,肚子里就不会因为缺乏血液而疼痛。

就这两味药,小指月写在纸上,然后又交代她们煎煮的时候,放些红糖进去,不要煮得太久,因为姜的辛辣之气不耐久煮,久煮后散寒通气之力就会大减。

但见那母亲摇摇头说,这方子不瞒您说,我们也用过,就是效果不理想,所以才找上您老这里来。小指月也在想,那既然不理想,那要不要改改方子呢?老先生看出小指月,犹豫不决的样子,便笑笑说,方子你是以前用过,但你用时有没有按照最好的方法来服用呢?

那对母女,包括小指月都一愣,服药还有最好的方法,别人用不好的汤药,难道改变一种方法来服,就有效吗?

只见爷爷问那小女孩说,你是怎么喝姜枣红糖茶的呢?小女孩羞答答地答道,在肚子最痛的时候,就煮上一碗喝了。爷爷又问,那你有没有把姜丝嚼吞下去呢?小女孩说,姜丝很辣口,我不喜欢吃。老爷爷笑笑说,问题就出现在这里,良药苦口,良药辣口,吃药又不是吃饭,不看口味,要看效果。有效果的嚼嚼吞了,又何妨呢?

于是爷爷便教她们用姜枣茶治最顽固的痛经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在月经来临前七天,就开始每天喝上一碗。第二点喝姜枣茶时,要把姜丝绊着红枣肉嚼碎吞到肚子里去,这样丹田就会像一个锅炉一样烧起来,寒气就会像阴暗碰上太阳一样,四处逃窜,气血就会像行云流水一样,彻底通畅起来,无所住滞。

半年后,这对母女又来竹篱茅舍,不过不是来看病的,而是来感谢的。自从用了这种姜枣茶的服用方法后,女孩子再也没有痛经过了。而且气色渐渐红润起来,整个身体更壮了。本来小指月都忘了这件事,但想起半年前跟现在这女孩的变化,不禁大吃一惊,脉象原本沉迟弱不禁风的样子,得到姜枣茶的滋润,发散风寒,脉象渐渐缓和有力,足见一派寒气,已经消散于体外。

于是爷爷就跟小指月讲《黄帝内经》里“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道理。就是要在疾病的真正原因上下手,要在长期累积的寒气,跟亏虚的气血里头用药。

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个小小痛经,必然是长期受了凉,加上气血不足所致,所以用药也绝不是在痛经的时候用一两次,要在还没痛之前就下手调理,把血气补足,把寒气发散出去,这样又何患痛经不除呢?

所以说,对于慢性病,病在急时,要治在平时啊!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又有什么用呢?平时不懂得内壮自己的气血,等到痛经临时才想到姜枣茶,这样怎么能根治痛经呢?

于是小指月在笔记本上写上:

姜枣茶,治痛经;

伏所主,先所因。

月事前,一周服;

姜枣嚼,经痛停。

姜茶饮,治痢方

最近天气转凉,有一个专门帮助看管树林子的老农人,居然一下子病倒了。

原来这几天连风带雨,他本来身体就不太好,出去锄草时又忘了添上大衣。这样一下子就肚中冷痛,拉起肚子来,拉到手软脚软都动不了了。

家里人以为又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肠道里有热毒,于是用一些凉茶来服用。想不到这对于向来身体不太好的老人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老人家彻底起不了床了,你想想好汉都敌不过三泡屎,何况这老人家一天拉了七八次。于是爷孙俩被请到这片树林里来,帮这老农人看病。

小指月一看这老农人,印象特别深。这老农人脸上的皱纹,就像干枯的树皮一样,没什么血丝,加上现在闹了好几天肚子,连吸几口气都费尽。这该怎么办呢?

这时最考验人了,一个郎中你让他拥有数百种药,那他治起病来自然底气足,而真正考验人的是,你手中没什么趁手的武器,只有小米加步枪,只能够利用现有的微不足道之物。穷乡僻野,缺医少药。即使有药方,有点钱,要跑到镇上去抓抓药也难啊!

小指月想了好久,想不出招来,但见爷爷似乎早已胸有成竹,对那老农说,你身体年老阳虚,体弱无力,不能按照常规治痢疾的思路来吃药。虽然说痢无止法,但不是说所有痢疾都要用通泄之药,只有体内热毒败浊留而不去,才给邪以出路,用寒凉通下之药,但你的身体阳气不足,平时肛门又向下脱垂,不能再受通泄之药了。只能给你用些温中散寒之品,恢复中焦运化,把外围的风冷散开。

老农人久住山林,也懂得些医理常识,但爱好者毕竟是爱好者,容易被病名所惑,不能拨开乌云而见晴天,不能够透过表象看到病理实质。小指月就想这可怎么搞,什么药都不现成。爷爷看出了小指月的困惑,便唱出民间流传的朗朗上口的生姜谚语。

一杯茶,一片姜,驱寒健胃是良方。

于是把生姜切碎,跟茶叶绊在一起,泡上一壶可口的姜茶,随意饮之。

小指月发现爷爷这次用姜有点奇怪,居然把姜皮给削了。不解其故地问为何?

爷爷便跟他说,《集验方》上讲,姜茶乃治痢简验方,把生姜切细,和好茶,一二盏,任意呷着便愈。若是热痢,生姜留皮;若是冷痢,生姜去皮,此中有大妙。

原来这个小小的姜茶方,居然是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地方非常简验便廉的食疗方子。

那老农人喝完一杯热腾腾的姜茶,说道,好舒服啊!老先生跟他说,慢点喝,老年人泻肚子后的肠胃虚得很,应该千口一杯饮,慢慢地品。就像你烧柴火一样,小柴枝慢慢地添,火才烧得起来,一下子用大柴枝丢下去,火马上就灭了。所以老年人卧病在床,一切言语行动饮食都要安详和缓。老农人听后,点了点头,甚是赞许。

第二天老农人就下床,又开始干活了。喝完姜茶后,就再也没有拉肚子过,看来拉肚子并不是热毒闭在里面,而是年老体衰,阳气不足,加上天气转凉,风寒客表,寒气循着脾胃所主的四肢传到肚腹去,由于肚腹缺乏阳气,就运化不了水谷,这时姜茶一下去,直接暖中土,化水谷。于是泻痢止,肚痛除。

小指月便问,为什么要把姜皮削掉呢?老先生知道他会这么问,笑笑说,生姜皮善于走外皮,偏辛凉,生姜的肉更善于停留在脏腑,辛温能暖中,对于老人家的身体来说,对老人家冷痢阳虚的身体来说,稍微带点凉的都会加重他的病痛。所以去皮留姜肉,取它暖中散寒以止痢。

小指月感到这中药太神奇了,同样一块姜,怎么姜皮就偏辛凉,姜肉就偏辛温?它们正是阴阳统一在一起啊!于是在小本子上写道:

姜茶饮,治痢方。

冷痢痛,去皮尝。

肉辛温,皮辛凉。

寒热详,治病良。

枯树、姜汁治脱发

有个小伙子二十出头,居然秃起了头,遍尝诸药乏效。这天在他父母的带领下,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小指月看到这人头上头上居然带了个帽子,又没下雨,外面太阳也不烈,带帽干什么?就听爷爷问,这娃子掉头发多久了?小指月马上明白了,原来小小年纪掉头发,不好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得了什么重病。小伙子说,都快三年了。小伙子他父亲也接着说,我们家庭都没有掉头发的遗传,吃了一年多乌发生发的补肾药,怎么头发越掉越厉害。

老先生一摸脉,笑了笑,马上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于是跟小指月说,你再摸摸他的手跟脚,小指月一摸,马上缩回来,咦,怎么这么凉?小伙子他父亲说,是啊,以前都没有的,这几年越吃药手脚越凉,会不会什么绝症啊?老爷爷点了点头说,这个病不是小问题啊,治不好的话,接下来眉毛胡子都掉光光,二三十岁就像小老头,连媳妇都娶不着了。

这一家三口正担心这点,所以这几年才四处求医问药,于是焦急地说,老先生救救我们家娃子吧。老先生点了点头说,你们就留在这里,我跟这小娃子出去走走,给他找点药。说完,老先生交代小指月泡上两杯清茶给这夫妇喝,然后他就带这小伙子到竹篱茅舍外面去了。

这时连小指月都不知道爷爷葫芦里卖什么药,要找药草吗,直接叫我小指月去采不就成了,有哪样药草我采不到的呢?小指月挠挠头,实在想不出爷爷在搞什么。

再说老先生,绕过了几个小土坡,老先生把这小伙子带到一棵枯树旁边。小伙子不安地问,老先生,我这病有救吗,该用什么药呢?老先生笑笑说,小伙子别人都救不了你。小伙子大惊失色,那我该怎么办呢?老先生笑着说,你自己能够救得了你自己。

小伙子是一头雾水,反复地咀嚼老先生那句话,我自己能救我自己,我怎么不知道呢?老先生指着枯树,对小伙子说,你给我说说看,这棵树为什么会枯掉呢?小伙子不是傻瓜,一看就看到这树下面的根都被人挖走了,应该有人用这树根来做药或者什么,所以大大的一棵树,因为被伐根了,所以枝叶就枯萎脱落。

老爷子又蹲下来,他示意小伙子也蹲下来,然后就在黄土地旁边拔除一根草,然后把草根摘掉,再把这草插回地上,便问这小伙子,这草三天后,会怎么样呢?小伙子当然知道,想都没想便说,枯黄掉咯!老先生笑笑说,小伙子你都知道这个道理,那你的病就快要好了。小伙子更是疑惑。

老先生这才缓缓道来,人留面目,树留皮,你要好好珍惜自己啊,我为什么叫你单独出来呢?你别把自己的精神不当一回事,以后别手淫了。少年人正是精充神旺,强身健体的大好时候,你天天手淫,而且吃那么多补肾生发之药,这样过早地催熟自己的身体,对健康毫无帮助,你看你再手淫下去,这伐了根的草木,就是你接下来的样子。你现在手脚都冰凉,再下去,一阵风都可以让你感冒,一阵风都可以让你病倒,就像一阵风可以把这伐了根的枯树拔掉一样。

小伙子脸红得低下了头说,老爷爷,我知道错了。老先生知道目的已经达到,便说,肾是五脏六腑的根本,少年人伤精,就等于伤根,树木伤根,其叶立萎,人若伤根,头发也佷容易干枯脱掉变白。

然后俩人又回到竹篱茅舍来,夫妇急着问,药找到没有啊?老先生说,你们回去把生姜捣烂,擦在头上,每天用两三次,连续用个半个月再看。他们夫妇想不到这么简单,但又怀疑能不能搞好。老先生对俩夫妇说,你们回去后,每天从早到晚,要问三次有没有记住老先生交代说过的话就行了。

这夫妇莫名其妙,小指月更是一头雾水,这生姜捣烂涂头,听过一次就知道,小伙子又不会痴呆健忘,怎么会不记得呢?这里头是只有老爷子跟小伙子知道的秘密。

三个月后,这一家三口再次上来竹篱茅舍道谢,原来小伙子长出了长长的头发,连帽子都丢掉了,任何补肾的药都没有再吃了。

老先生笑笑对下伙子说,我都跟你说过,你自己能治好你自己的病,老夫没骗你吧。小伙子脸红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说,谢谢老爷爷了。

小指月这时正看着古籍,那里头有一段生姜治秃头的记载,上面写道:生姜捣烂,抹擦头部脱发之处,每日两三次,可以防治掉发秃头,便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老爷子拍了一下小指月的脑瓜说,你知道什么,知其然,不知道所以然;知其表,不知其本。

小指月不知道为何别人用姜汁涂头发,治不了脱发,但由爷爷交代过后的年轻人用姜汁一涂就有效果。

直到很多年以后,小指月才慢慢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才知道那棵枯树的真正用意,才知道爷爷为何不让小指月把枯树砍掉,原来那枯树才是真正的道具,真正的药引子。

生姜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用于风寒表证,胃寒呕吐,风寒咳嗽。

来源:中医学贴吧,图片来自网络


按上图,识别图中二维码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生姜】更多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