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性课回顾|放下女性身份再解决问题:从性别角色回归到一个完整的人

2016-07-22 友心学院 友心人

小友说:当因为性别角色,跟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发生观念上的小冲突,你是以一次次的妥协换取平静,还是有其他的方法处理、讨论?又或者不惜争吵却无济于事?跟随小友一起回顾第一期女性课的最后一堂课吧!


纯天然女权主义的认知科学博士生柯晗老师与友心学员完成了女性独立系列第一期课程:女性如何和世界相处(有意购买课程全套音频请戳小教务)本次课程主要以研讨课(Seminar)的形式来进行,即老师给出一些问题,鼓励大家自己思考为主,最后老师及特邀嘉宾会对问题的讨论做一些总结。一起看看她讲了什么?





  • 比如如何平衡赚钱和兼顾家庭?

  • 如何储备好足够的能量来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 女生如何兼顾包括女儿、妻子、母亲等多个社会角色?

  • 这些角色如何转换和应对?

  • 有哪些角色是女性要兼顾的?这些事情上具体的困难有哪些?

  • 这些角色下面,有哪些是女性独有的?


女性会有所谓的职业女性身份,男性却没有所谓的“职业男性身份”。有人觉得女性就应该兼顾家庭和职业,但男性却很少有那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在中国的环境下,很少家庭教育会跟男性说,要兼顾职场和家庭这一问题,这其实就是女性特有的要面对的问题。与这一问题相关,同样作为儿女,女性需要面临着额外的责任,比如更顾及家庭、孝顺父母。而男性作为儿子的身份,很多时候他们的责任就简化为,我只要结婚了,其他事情就可以交给妻子了。


这些问题的出发点和前提是:女性默认了这些责任,即女性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时候女性应该如何去平衡?首先应该明白出于女性性别,额外需要承担的这些责任,其实根本就不是你要处理的问题。


额外的责任我拒绝


在前两节女性课程中对于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的澄清,目的不是要把两性对立起来,而是要把身为女性的角色还原到人本身,再从人本身的角度出发来看怎么解决身边的问题。从一个人的角度出发,不分性别,在职场上或生活里没有时间分配给自己的生活时,作为一个人,你会怎么处理?会怎么跟上司说?


打个比方,你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赚钱和兼顾自己的家庭。先放下自己的女性身份,去思考一下:


  • 身为一个人,你能不能做到去兼顾家庭?

  • 如果从个人出发,你自己的优先级是什么?

  • 是想要保证个人的发展,还是更倾向于家庭?如果更倾向于家庭的话,你的权利在家庭能不能得到保障?

  • 为了得到这个保障有没有什么你可以努力的?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努力的,你是不是能放弃这一条?



嗯?我想想


同样大家提到的女性在职场上可能更容易被质疑执行力和决断力问题。请想一下:


  •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职员,被质疑决断力和执行力你会怎么做?

  • 不是作为女性,而是作为职员,现在提出你要转向更低层次的工作,你是从哪个优先级出发?像前面说的,如果你放弃了在职场的进一步晋升,回到家庭,之后你通过努力所得到的东西能不能回馈你现在所放弃的东西?

  • 同样是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作为一个女人,你能不能跟你的家庭成员沟通,讨论如何互相支持对方在职场上的忙碌,而不是直接让你放弃?


当职场全职女性讨论工作和家庭矛盾的时候,好像没有人提出自己承受工作的高压和无法平衡家庭的时候,应该回去先跟家人讨论一下,而是她们马上就开始从自己应得的这一部分里面削减自己的利益。因为这中间似乎存在一个很大的前提:女性应该优先考虑或兼顾家庭。


在前面两节课中一直强调的是:你身为一个人,有没有优先考虑自己的权利。包括当把母亲和照顾家庭这个角色从女性的身份里面摘离出去,告诉大家这些不是独属于女性的。目的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的时候,我们能不让这种先见的、移植在你的想法中的前提条件影响(你的行为),而不是抱着这种前提立刻先去想削弱自己这方面的权益。



抛开前提,自信面对


 在这个问题下有几个分问题,想跟大家讨论:



  

1、为什么女性在职场上会显得更情绪化?


这种情况我们要考虑到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女性在职场上看起来会更情绪化,可不可能是因为我们先入的偏见看到女性的情绪化就记下来比较多,而男性的情绪化因为我们没有看到,或者是大家对于情绪化的理解不同,比如说男性沉默、出去抽烟、喝酒等等的情绪表达,没有我们被列入男性的情绪表达这一概念里。


   2、为什么有些女性在职场上通常会给人留下不负责任的印象?



提出这点的人有没有考虑到男性不负责任和女性不负责任的比例上有没有显著的差别?


如果有,有没有考虑到在这种结构性的不平等下面,女性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不是因为职场天花板?是不是因为职场歧视是不是因为环境不友好而导致这个群体的一些人承受着更高的压力,然后表现出来的一些令人不快的特征?


同样男性在“负责任”这方面,是不是可能他们在更高的压力下、被寄予更高的期待?他们所表现出来“负责”的有哪些特征?会不会更有自信?又会不会有其他的不好的情绪的表达?


认真工作的女性还是很多的!

  

 

3、国外可能相应有一些条款防止不平等,在中国社会貌似没有条款和公共意识去防止不平等的情况下,应该怎么更好的自我调节?是否只能进行自我调节?


不是。


假如我们是一个男性,在职场上觉得受到了歧视首先会怎么办?是不是向周围的同事和领导沟通:这件事情我觉得可能不妥,能不能交给我,或者说能不能再多一次机会。如果办不到的话,是不是通过其他途径去做,看有没有其他努力的可能性?


其实在职场上受到歧视的人可能不光是女性,比如男性回家带孩子的话,他在男性群体当中也会受到歧视。所有这些受歧视的群体,当然肯定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争取平等,这必然是要牵扯他们更多的精力的,这个情况是不是公平?是不是牺牲了他们个人的利益呢?这个是我们之后要讨论的问题。



男人带娃也很有爱


遇到不合理的状况时,我们现在的整体的思路是,作为一个人你怎么去处理?怎么和周围的情况协调?协调不了的话,在保证个人发展和保证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应该怎么去做决定?比如跳槽、转职、通过自我提升寻找另外的解决途径也好这些都是解决办法。这个情况下如果在接受了自己确实处在一个不利地位后,要自我调节的话,通过努力去扭转这个不利地位,是自我调节的一个正确的方向而不是认为作为一个弱者,我受到了欺负,可是我无能为力,只能看一些鸡汤让自己高兴一点,这其实不是一个健康的方向。




有朋友问:“当男友家长说谈婚论嫁是为了给我一个名分,我觉得备受侮辱但又没有跳出来保护自己。在这个男权社会到底要不要伪装自己?”


在一些比较狭隘的地方,可能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比如你的朋友跟你说一句:“女人就是不行。”或者是你的父母可能不经意的跟你说一句:“女孩子就是要早嫁人”等等。包括在跟男方谈婚论嫁的时候,对方的家庭对自己有比较无法接受的观点。


这样的问题当中有一个很大的悖论就是:我们要不要用自己的伪装来换得一些短期利益?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


你是不吃辣的,你的朋友在第一次跟你出去吃饭的时候一直要带你去吃辣,你出于客气吃了。第二次他又给你吃了这样东西,他认为你喜欢吃这样东西,然后他开始跟别人说,你就是喜欢吃这样东西的,导致大家都开始给你买这样东西。


类似情况在家庭里也会发生。比如家里的老人给你做了一样东西,其实你并不是很喜欢吃,但是为了不浪费就把它吃了,结果长辈就误以为你喜欢吃这个东西,之后就不停给你做。直到有一天你终于很不耐烦提出:“你为什么要给我做这个东西,我根本都不喜欢吃。”

这时候对方也会很诧异地说:“你每次都吃这么多,我以为你很喜欢吃呢。” 



吃吃吃…


你们可能甚至会因此发生矛盾,比如对方可能觉得你不识好人心,我这么关心你。你也会很委屈,自己的意思被别人误会了。


这里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要谴责没有表达清楚自己需求的人,重点在于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不表明自己的喜欢,不坦率的话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可能更复杂,比如提问人在跟她男朋友谈婚论嫁的情况下,她发现对方的家庭跟自己的平等观念是不一样的。比如他们说,“我们家儿子要娶你是为了给你一个名分。”如果她去争取,可能会跟对方闹出很大的不愉快。这种情况要怎么办,你忍着一时没有说出来,你之后也一直不表达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是不是不说比较好?


比如你跟你的家人和朋友发生观念上的小冲突,比如母亲很多次跟你说“女孩子就是要早嫁人”,你是以一次次的妥协换取平静,还是有其他的方法处理、讨论?要不要妥协?


我再想想…


回答是,不表达自己的意见的弊端肯定是要大于当下不放弃自己表达意见的,至于如何把握怎么开始表达意见,要不要开始表达,取决于你对这件事情的优先级如何


  • 要看是不是适合在当下的场合表达。

  • 如何跟同事家人讨论,也是一个优先级的问题。

  • 考虑沟通对象是不是能够沟通。

  •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他们不能非常大地影响你的生活,你就可以不用花很多时间去证明自己

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优先级别的问题,如果不会影响到你的生活,不要浪费时间在向没有必要的对象证明你自己这个问题上。


此外,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接受的就是:我们跟父母是生活在两种成长背景下的,一定会出现一些互相不能理解的情况。首先接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初步处理自己的痛苦,然后才能初步进行下一项的处理。



一家人彼此间要相互理解噢

课程后半部分,大王还进一步与学员分享了更多议题:


  • 怎么确定沟通问题的优先级?

  • 如何确定这是否表达意见的好场合、好时机?

  • 对于表达的对象,怎么确定对方是可以沟通的?

  • 跟男方家庭谈婚论嫁的时候,发现男方家庭有挺多自己不能接受的观念,在这方面谈不下去了怎么办?

  • 这些观念不合会影响婚姻幸福吗?

  • 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和落实处理的点是什么?

  • 表达多了,就被人评价说“很难搞”怎么办?

  • 有独立意识的女性要怎么在社会舆论中自处?面对舆论是否要短暂妥协?

  • 母亲和自己举很多例子证明结婚生子的女性更成功,如何反驳?

  • 总是有不结婚就不幸福的舆论在身边,自己也很矛盾怎么回应?

  • 类似压力很大,情感专家的话能信吗?

  • 如果对方很重要,但言语无法说服对方,如何达成一致?

    ……



如果现在不选择更难的一步,不选择思考清楚如何作为一个人去生存的话,以后所面对的可能更悲惨。正如戴景华老师说的,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唯有去提高自己的智慧,唯有去追求智慧和思考,这么一条路。

——柯晗


以上只是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懊恼自己错过了?别担心。柯晗“性别自我探索课”第二季来啦!


点击图片,了解课程


-end-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回复这些关键词,可看文章:| 职场 | 职场压力 | 决策 | 

| 性取向 | 失恋 | 婚姻 | 假性亲密关系 | 母亲 | 亲子 | 欺凌 | 出轨 | 

| 友心影院 | 友问 | 小变 | 友分享 | 电影 | 友一推 | 

| 精神 | 失眠 | 正念 | 情绪调整 | 强迫症 | 精神病院 | 抑郁症 | 催眠 | 自闭症 | 

| 倾诉 | 幸福 | 活在当下 | 

| 脸盲 | 游戏 | 视觉设计 | 犯罪心理学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