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的成就被数字“包围”:36个国家, 208艘船,27000名将士,153205石口粮,20000余吨淡水……

丹增 华文出版社 2021-01-30



中国明朝航海家、政治家:郑和


《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名家作者—— 丹增



丹增,藏族,1947年生于西藏比如,3岁入寺,13岁到内地求学,毕业于西藏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和复旦大学新闻系。


曾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先后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特聘教授、西藏民族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顾问、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等,先后荣获“2006年文化产业年度十大人物”“2007年中国创意产业杰出贡献奖”“2009年亚太文化产业成就展特别荣誉奖”“2010年台湾鹤山文化艺术勋章”“2013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小说《神的恩惠》获“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江贡》获“2011年《百家》小说奖”“2012年《小说选刊》双年奖”;报告文学《太平洋风涛》获“亚洲华人文学奖”;散文《童年的梦》获“十月文学奖”并入选《建国60年优秀散文集》,《生日与哈达》获“2009年中国优秀散文奖”,《丙中洛》《雪域路之梦》《阿妈拉巴的酥油灯》分别获人民日报2011、2013、2015年度征文优秀作品奖,《牦牛颂》获“2014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一等奖”,《百年梨树记》获“民族文学2014年度奖”;专著有《文化产业发展论》《文化慧眼读云南》《为了人人都享有的权利》《驼峰飞虎》《司岗里女人》《小沙弥》《小活佛》《我的高僧表哥》等,《小活佛》获2015“上海好童书奖”。



主编的话:

丹增的文字具有自然般的神力,复苏了一个古老大陆的命运和梦想。丹增,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继承佛法、弘扬佛法、扶持佛法。丹增出生在怒江上游的森林中,明净的怒江及其同样美好的森林一直珍藏在他心里。从青藏高原到彩云之南,丹增不断地以明察而热切的力量,加持自我,照亮周遭,为日渐消弭的世界筑起了一道永恒的记忆堤坝。不论是藏文还是汉语,黑黢黢、密麻麻的文字背后,我们仿佛看到那些不甘心的光芒挤压出来,它们飘浮着,陌生,别致,灵动,晦涩难懂,曲折复杂,像雾像雨又像不羁的风,像预言像隐喻又像莫名的谶语。他笔端的生死,不是两极,而是一体;他胸中的万物,各有其灵,尽善尽美。在湿润温暖的土地里,生死万物都平等地沐浴阳光,开枝散叶,春种秋藏,它们是神祇的宣示、真理的昭告,大音希声,却震慑寰宇。丹增的散文,具有的是史诗般的气势,它们如同漫漫长夜中的启明星,用即将到来的晨曦征兆光明。他用天真隽永、朴素热烈的书写,深情抒发他对自我的呼唤、对生命的勘悟、对永恒的追寻,深情讴歌他对人类命运黄金时代的怀恋和追忆。

—— 李 舫

(《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主编、著名文艺评论家)


精彩试读


丹增《海上丝路与郑和》





郑和航海

丹增

内容摘自《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海上丝路与郑和》

 

明永乐年间是太平盛世,一支郑和率队的皇家舰队出海了。1405年7月世称“海洋之襟喉,江湖之门户”的太仓刘家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208艘大小船只云帆高挂,浩浩荡荡,涉彼狂澜,27800多名将士舟师以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敢为天下先的雄才胆略,开通从中国横渡印度洋直达东非的新航道,登上人类远航探险的巅峰。


刘家港是中国历史上名扬四海的古港,早在三国两晋时,因其自然形成的喇叭形长江入海处,水面宽广,潮汐汹涌,容纳万斛之舟。唐宋时,这里已是海舶交错入口,商旅驻足,异贷盈衢,一派繁荣;元朝时港口内漕运万艘,集如林木,口岸沿边高楼大宅,琳宫梵宇,列如鳞次,市民商户,船工士兵,人声鼎沸,被称为“东方大都会”“天下第一码头”,堪称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江苏省太仓市刘家港郑和下西洋起锚纪念地


郑和组建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世界最大的混合远洋舰队。这208艘船,分为宝船、战船、粮船、水船、马船,都是按不同用途,分类建造。这富丽堂皇的宝船60艘,不仅体型巨大,尺寸最长,而且容量最多。每艘船身长158米、体宽16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海巨舶,载重量达1500吨至2500吨,宝船桅杆长10余丈,铁锚高近一丈,每只重达3000多斤。宝船体势巍然,巨大无敌,篷帆锚舵,三百余人,翻江倒海,气势夺人。宝船中郑和的座船称旗舰,布局复杂,结构精巧,外表豪华壮观,里边金碧辉煌,从船头至船尾,排列官厅、穿堂、库司、头门、仪门。上层有书房、聚堂,中层有宫室、餐室,雕梁画栋,象鼻挑檐,整座船就像一座一应俱全的宫殿。郑和在这里会见沿途各国的王室成员、政府要员、华侨头领,传递中华文化,洽谈商贸往来,广结和平友谊,目的是重振海上丝绸之路。


攻坚不摧的战船运载着将士。郑和七下西洋,每次使团规模27000多名,这其中百分之九十是海军将士。郑和下西洋不是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不是军事上的侵略与争霸,是因为明初中国海军乃是最强大、最庞大的世界一流海军,士兵需要艰苦训练,向外炫耀军事威慑显示它的存在。郑和每下西洋都带着一支威武雄壮的仪仗队,每到一国登陆时,前呼后拥,彩旗飘扬,服饰灿烂,刀光剑影,使人望而生畏,展示中国的富强。如果勇敢是将士的第一要求,那么试战是勇敢的准备与成功的关键。明代,东西沿海、印度洋,海盗横行,商旅受到极大威胁,海上丝绸之路几乎完全阻断。郑和为了防止海盗偷袭,消灭称霸海上的海盗头目,出海的将士船队配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火炮、火球等热兵器,配备了标枪、刀剑、弓弩等冷兵器。当年,郑和到达旧港,听闻盘踞在这里的海盗头目陈祖义,剽掠商旅,肆行无忌,立即派人招抚,这有眼不识泰山的盗匪不但不听,还谋划袭击郑和船队。郑和布兵海面,以引蛇出洞之计一网打尽,17艘海盗船,烧毁10艘,缴获7艘,杀死海盗5000余人,陈祖义等3名头目被擒。

郑和


粮船运口粮,水船载淡水。粮船和水船是整个船队的后勤保障,是全体人员的生命之船。郑和使团每次奉命出海往返需要两年半至三年时间,海上续航,有时数月至半年不泊岸,即便登陆一些岛国,多为国贫民穷的缺粮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27000多人,每人每天消耗口粮一斤半,一天耗粮41000斤,合417石,储备一年的口粮需要153205石。第五次远洋访问亚非10国,历时两年零三个月,粮船载粮30万石之多。海水卤咸,不可入口,16世纪之前中外航海都备有水船,用大桶小桶装上淡水运载。郑和在着手组建船队时,鉴于船队人数之多,海上航行之长,所需淡水量之大,专门研究制造了大型水船,最大水船可装一千多个大桶,足够一千多人一年之用,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在庞大的远洋船队中,郑和最重视的是水船,他明确要求水船制造要经得起四海台风,耐得住风吹日晒,板缝不能渗漏,船体不能变形。郑和每次出海一般备足全体人员一年的用水量,若以每人每天餐饮、卫生需要消耗2000克淡水计算,整个船队一年需要用水大约20000余吨,如果粮船与水船容量相似,每船积贮淡水100吨,起码要有20多艘大型水船。


马船具有多种功能,适合各种物品的运载。盐、酱、茶、酒、烛等船员的生活必需物资,对外贸易陶瓷、丝绸、铁器、铜钱、金银等深受海外人民喜爱的物品,与各国广泛交流、增进友谊,为首脑、王室、达官贵人带去价值不菲、富有特色、门类齐全的国礼,都装载在马船上。据统计,郑和五次远洋带回传入中国的货物在达164种,包括17种五金类,22种药品类,23种珍宝类,29种香料类,还有食品类、木材类、布匹类等,不计其数。这些物资也由马船运载。郑和使团访问亚非诸国,各国首领竞相进贡,其中的珍禽异兽,今肯尼亚马林迪送的麒麟(实际是长颈鹿),斯里兰卡赠送的狮子,印度赠送的大象,还有一些亚非国家朝贡的千里骆驼、金钱豹、花福鹿的运载,马船派上了不可替代的用途。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关键在于我国造船业的发展。中国是个内陆国家,但在整个中世纪,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曾经在海上称雄于世界。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船只,大船大部分在南京制造,中船多数在福建制造,小船在广东、江苏等地生产。位于南京市西北、三叉河附近的中保村,西接长江,东邻淮河,利用这里有利的地形,明代初创建了规模巨大,占地50余万平方米的造船厂,取名南京宝船厂。船厂分前厂和后厂,两厂各有通往龙江的溪口,设有可以启闭的石闸,自主控制水量。造船时将水排除,关上闸门,在船坞里施工,船造好了,便开闸进水,将船体浮起,放船入江。一排排高大的厂房,设有风篷作坊、油漆作坊、细木作坊、铁品作坊、绳索作坊,制造船舶的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员来自福建、江西、浙江等四面八方。60多艘大型宝船大部分建造在这里,既显示了明初我国发达的造船技术和劳动者的高超智慧。福建长乐太平港是郑和宝船和马船的重要制造基地。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这个厂建造了五艘有“巨无敌”之称的宝船。浙江、湖广、江西等全国近40多个造船厂为郑和提供了几百艘中小船只。公元七世纪以后,由于战乱的影响和西域诸国关系复杂,曾经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大动脉—陆上“丝绸之路”,不再是那样畅通无阻,取而代之的是海上“丝绸之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宝船产生的年代离今天并不遥远,然而它毕竟已经是几个世纪以前的事了,而大型钢船的出现和兴起也不足百年,可它决定了大型木帆船一蹶不振的命运。


浩瀚的海洋是人类生命的起源和人类文明的摇篮,郑和远涉大洋的能力也来自于他亲手组建的经过专门训练的27000余名船员,在平凡中见真实,在闪光中见绚烂的团队。在这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队伍中,既有富有航海经验的水手、具有较强战斗力的海军、懂得几国语言的翻译,也有医术精湛的医生、熟悉对外交流的官员、及时维修船舶的技工和观测天文气象的能人,还有动物饲养员、炊事员、唱戏的演员一应俱全。在所有人员中郑和左膀右臂是王景弘。王景弘与郑和共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每次王景弘在南京、福建拟定出海方案和修造船只,在江南选拔船员和采购食品,在全国征集贸易货物。在航海的过程中,他负责航海线路的确认,航行技术的把握,舟师人员的调度。王景弘是福建漳平市赤水镇人,早年入宫为官,因为参加了明成祖“靖难”有功,委以重用,专门安排与郑和同为下西洋正使。

明人绘《郑和像》



《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入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图书。

该丛书以知名作家群体为基础,讲述“一座城和她的故事;”以文学读本的形式和文学家个性化的观察与笔触,展现我国丝路沿线各省区市的历史人文、地域风情和个性魅力。


《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


该丛书由著名文艺评论家李舫女士主编,由著名设计家宁成春先生担纲整体设计。

整套丛书,从作者、内容到形式,都力求极致。


备受关注的编作团队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主战略,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感受。该丛书的主编和作者,均为富有影响的一线作家,他们集中为“一套书”服务,为“一带一路”服务,既是值得关注的文化事件,在政治上也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


更具感性的“丝路读本”


作为“丝绸之路的文学读本”,该丛书比学术研究以及其他表现方式,更感性,更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也更易沟通交流。华文社将这套书定位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点项目。


更“接地气”的读者对象



本套丛书的作者,在社会上,特别是年轻人中,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因此,华文社将以丛书的推出为抓手,组织作者深入社会、走进校园,宣传“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进行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宣传教育,增强市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微助点
相关阅读(点击文章标题进入原文)

《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入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图书,打造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名片”


重磅 |《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新书发布会暨“丝绸之路文化行”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热腾腾的“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总序出炉啦!——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序与跋)



华文出版社

ID:huawenchubanshe

合作 or 投稿邮箱:

1033323242@qq.com


传记文学 统一战线 宗教文化


购书热线:010-58336202;

010-58336270;

010-58336271;

关注华文出版社官方微信!

惊喜,不要不要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华文社京东官方旗舰店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