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平:记熊存瑞和他的《天可汗》
华文丨传记丨历史丨统战丨宗教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记熊存瑞和他的《天可汗》
6月北京骄阳似火,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的华文出版社推出历史小说《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以下简称《天可汗》),读此消暑 。“天可汗”一词源于公元630年东突厥被唐朝征服后,西域诸国为表尊崇之意,给唐太宗李世民所上封号。“天可汗”即可汗中的可汗,意谓西域诸国最高统治者。中文版《天可汗》是从英文版转译而来,译者黄维玮、毛蕾,著者熊存瑞是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隋唐史研究专家。全书以历史文献和史学界研究成果为基础,按时间先后将传主一生的文治武功娓娓道来。与传主有关的历史人物如李渊、李建成、魏征、长孙皇后、玄奘法师等不乏精彩细节描写。
笔者与熊存瑞为多年老友。几十年来他在大洋彼岸讲台教授中国史,以史为桥沟通中西文化。他有坐冷板凳的耐力,教学之余读书写作甚勤,除在国际一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还出版学术专著,在美国史学界占一席之地。《天可汗》的出版,是其在多年学术研究基础上的延伸和尝试。返观其求学经历,颇有几分“学霸”色彩。
熊存瑞1954年出生北京,1968年初中毕业于北京景山学校,旋赴云南景洪东风农场。在西双版纳刀耕火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1971年5月病退回京,拒绝街道居委会介绍工作,跟以蹬三轮卖菜为生的吉他大师陈志学拉手风琴。由于练的太凶导致右拇指得了腱鞘炎,只好审时度势改学英语。文革前,北京景山学校是中宣部主办的实验学校,从小学就学习外语及“三百千”等中国传统启蒙文化,熊存瑞的英语老师是梁思成的儿媳、梁从诫的夫人方晶,他的英文名字“Victor”就是方老师起的。文革中重拾英语,他又师从李森、陈翰笙、杨宪益等翻译大家,整日英语不离口,如癫如痴,不知者以为得了神经病。为提高口语水平,他尾随于来京外国人身后听他们交谈。
1977年恢复高考,熊存瑞报考北京第一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笔试成绩96.5分。口试考场压阵的考官是英语教授许国璋,熊存瑞英语口试成绩为5+。据其景山校友李小林(李先念之女)透露,那次一外口试考5+的仅9人,都是从小学习英语的尖子。然而命运弄人,第一次高考熊存瑞因体检未过名落孙山。第二年卷土重来,不但英语考分居北京第一,体检也顺利通过,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熊存瑞到西语系后分在进度最快的A班,直接学习许国璋《英语》第四册。熊存瑞提出《英语》第四册早已学过,希望系里能免其上课只参加考试,老师同意了他的请求。熊存瑞利用免课时间去旁听历史、考古等课程,他觉得外语只是工具,必须有专业才行。1979年,他报考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的研究生,以英语和专业双第一成绩如愿以偿,攻读中西交通考古。1982年熊存瑞硕士研究生毕业。1980年代,在国内有广泛影响的《中国青年》杂志刊发记者专访,介绍熊存瑞自学成才事迹。他一时成为全国青年学习的楷模,各地信件如雪片般寄往考古所。笔者当时在中国考古学会当秘书,目睹了这一“盛况”。这篇文章给熊存瑞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文中提到他当上考古所所长夏鼐的研究生,有的读者却误以为他当上考古所所长,在信封上称其为所长,引来所内一片议论。更有人声讨:“夏所长多次拒绝写传记的邀请,哪容竖子树碑立传?”人言可畏,1985年熊存瑞在杨宪益、俞伟超、李克曼等学者推荐下,获澳洲国立大学博士奖学金,远赴澳洲师从史学家王赓武。1989年,熊存瑞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受聘于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中国史,从此开始漫长教学生涯。
2018年4月笔者赴美旅游,顺便到密歇根州卡拉马祖市熊存瑞家小住,闲聊时他谈起撰写英文历史小说《天可汗》的经过。
(左起:熊存瑞,姚小平。2018年4月合照于美国密歇根州卡拉马祖市熊存瑞家。二人是北京沙滩大院发小、北京景山学校校友、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同事。)
据熊存瑞介绍,在美国要捧上“终身教授”铁饭碗并非易事,多要求有个人专著。他申报终身教授时虽无专著,但凭借在国际一流杂志发表过若干篇有分量的学术论文,于1996年顺利通过。在评审过程中,校历史系主任布莱萨克(Ernst Breisach)特意提醒他要抓紧出版个人专著,由此触发了出书想法。2000年,他整理修改后的博士论文《隋唐长安:中国中世纪都市史研究》由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出版。而后他又撰写了《隋炀帝:其生涯、时代和遗产》《史前中国的都城和城市的形态——洛阳公元前1035年到公元后938年》《中国中世纪历史事典》《中国帝国史手册》(与韩慕肯 [Ken Hammond] 教授合编)(待出)等史学著作。这些著作不仅使他以多产和有影响力于2018年获得西密歇根大学颁发的最高荣誉奖教授研究奖,也为创作《天可汗》奠定基础。
熊存瑞说,撰写《天可汗》缘于教学需要。学校历史系历来有利用历史小说作辅助教材以丰富教学内容的传统。讲述隋唐史“贞观之治”是重要一环,唐太宗李世民正是开创这一盛世的主要操盘手。除政治谋略和军事才能外,他还极富个人魅力,既有识人之才又有容人之德,能在群雄逐鹿时代脱颖而出成为一代英主,并非偶然。其治国之道与“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等金句至今不乏借鉴意义。然而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在美国却几乎无人知晓。鉴于既无英文本李世民传,中文本在准确性和生动性上又存在缺陷,促使他决定自己动手撰写英文历史小说《天可汗》。
熊存瑞对小说并不陌生,青年时期读过许多中文小说和翻译过来的外文小说及英文原版小说,文学创作曾是他的理想,没想到几十年后能重圆旧梦。他利用文献资料,遵循历史脉络,人物和事件力求真实。同时发挥小说特点,通过对人物心理及历史缺环进行合理想象和虚构,来补足丰富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推动故事发展。说到故事发展,他强调第一节奏要快,不拖泥带水。第二通过不断设置意外和悬疑情节,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惊奇和快感,欲罢不能。第三文字描述点到为止,委婉含蓄,给读者留有想象空间。
熊存瑞凭借长期积累的学术功底和文学修养,在中文英文、文言白话、史学文学之间自如转换,仅用三个月就完成了《天可汗》初稿。运用西方历史小说写作手法和西方读者熟悉的语言逻辑及思维方式创作出这部中国历史小说。2014年,台湾华艺出版社推出英文历史小说《天可汗》,受到媒体和读者广泛好评。亚马逊网打出四个半星高分(最高五个星)。《科尔克斯评论》《旧金山书评》《中西书评》等美国权威书评杂志也给予极高评价。《旧金山书评》认为:《天可汗》所塑造的李世民“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能与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比肩的人物。” 熊存瑞在美国海军服役的一个学生见到此书,从晚上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看完兴犹未尽,又跑到图书馆去借熊存瑞的其他著作。
《天可汗》扉页印有如下文字:“谨以此书献给教育家、慈善家、传教士布里几德·克阿(Brigid Keogh)(1909—2007)女士。”克阿女士是美国人,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鞠躬尽瘁。1970年代末被聘为北大西语系外教,认真负责、循循善诱,文学课教的既有趣味又有深度,她说过“人活着的意义就是在历史留下点痕迹”,此言对熊存瑞产生深刻影响。后来她捐款在延安建外语学院,并赴延安教学。去世后,骨灰遵遗嘱安葬在延安。
2018年7月22日完稿于平雅居
本文刊载于2018年8月8日《中华读书报》,作者姚小平系原《文摘报》编辑。
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
还可以↓
复制这条信息,打开「手机淘宝」€a3svb2Ruel4€ 【立即享受优惠】
《天可汗》当当网创佳绩!看西密歇根大学历史学教授评《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