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忠诚是什么?——读秦勇历史传记小说《大唐廉相陆贽》
华文丨传记丨历史丨统战丨宗教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文友秦勇先生深研中唐历史,埋头笔耕四载,终于完成了精彩夺人的长篇历史传记小说《大唐廉相陆贽》一书。笔者潜心观阅之后,深为其中理念之新颖、构思之精巧、人物之鲜活而折服。
掩卷之余,他书中揭示的一个问题,始终在笔者脑海挥之不去:那就是真正的忠诚是什么?
陆贽的忠诚,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泾原兵变”长安沦陷时,其余臣子观望徘徊之际,他抛家舍子,第一时间冒险赶去唐德宗李适身边谋猷参决、扶危济困,挽大唐江山于将倾;他从宰相之位被贬为忠州别驾时,始终口无怨言,躬身行医,从不喋喋于往事旧情,以“不为良相为良医”为志,让唐德宗很是满意。陆贽对大唐皇室的忠诚,是无可置疑的。
但陆贽的忠诚,不是狭隘的,不是偏激的,也不是孤陋的。他不仅仅忠于主君,而且还忠于天下的百姓。所以,陆贽的忠诚,是他一生的最大“亮点”。
陆贽和唐德宗在理念上产生重大的分歧,源于唐德宗在国库之外,搜刮民脂民膏而聚敛“琼林”、“大盈”二座私库。人们不禁会问:唐德宗身为天子、富有四海,还犯得着去搜刮民脂民财?他真的就这么“贪财”吗?其实,唐德宗也是满腹的憋屈:他刚登基时,真有着一翻雄才大略,禁止百官修建豪宅,撤销剑南每年进贡春酒,遣散百余名宫女归家,可以说他不喜奢侈,不图享受,“食马齿羹,不设盐、酪”——看到没?连他喝一碗羹汤,连盐都舍不得放!从来是清汤寡水、节衣缩食,并无铺张浪费。
但他,确实“缺钱”!当年那一场逼得他弃城而逃的“泾原之乱”到底是怎么造成的?不就是因为国库没钱给打仗的士卒们发放军饷和“补贴”吗?在唐德宗看来,要征伐藩镇,没钱怎么行?要笼络百官,没钱怎么行?要政令畅通,没钱怎么行?他不抓紧“钱袋子”行吗?但陆贽却“不识时务”,公然站出来抨击他的敛财行为,并劝谏他“勿与庶民争利”。这让唐德宗对他的忠诚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连裴延龄这样疯言疯语的蠢货都明白朕的用意,你陆贽却硬要朕甘于清俭、还利于民,你还是朕最倚重的臣了吗?你不像卢杞一样替朕“背锅”也就算了,你居然还挟雄文以自重,用笔杆子压得朕几乎抬不起头来,于此他俩的分裂已成必然。
确实,陆贽不仅仅忠于唐德宗,在他心中,对百姓的忠诚更大、更重。他难道不明白唐德宗的别有用意吗?但他不忍心坐视庶民百姓沦为被皇权剥削和压榨的“工具”。“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百姓真的是太苦了!在万马齐喑之中,他选择了投袂而起,为百姓的利益以最大的声音“争与谏”。那么,唐德宗怎么还能容他?
唐德宗经历了“永王之乱”“四王二帝”之乱,有着刻骨铭心之痛,太想振兴皇权了。但是,振兴皇权,就必须要用民脂民膏来“填坑”!这是一个“死结”。唐德宗毕竟不是舍身饲鹰、甘于奉献的“佛祖”。所以,他明明知道陆贽的建议也许是对的,却为了急功近利,一意孤行,最终把陆贽贬到了忠州。或许,唐德宗很明白他自己是接受不了陆贽的这种忠诚的,那就等到自己在长安敛够钱财之后再由他的太子李诵来召回陆贽吧!
但历史终究是最公正的。后来,唐德宗的孙子唐宪宗李纯凭借着祖父给他攒下的大笔资财,一举平定了吴元济等藩镇之乱,出现了“唐室中兴”的盛况,唐德宗“积财强君”的遗愿终于实现了。然而一切并没有结束:数十年后老百姓因在朝廷的盘剥下不堪重负,揭竿而起,爆发了“黄巢起义”,终于埋葬了李唐王朝。这,恐怕也是唐德宗始料不及的吧?可见,陆贽的耿耿忠言终归还是对的,如果唐朝历代君王能够以此为鉴,又何至于此?!
就这样,陆贽因着为万民争与谏的“大忠”,从此走上圣坛,从此流芳百世,从此永垂不朽。而那位谋求为“一族一姓”之“忠君”的唐德宗,虽有平乱靖难之丰功,虽有翻云覆雨之权谋,却到底还是昙花一现,模糊在了史简的深处……
中唐历史其实是文艺创作的一个“空白段”。幸好,有秦勇的这本书填补了。他锐利的笔锋剖进了历史的真相,唐德宗的“不昏而昏”、卢杞的“不奸而奸”、唐朝制度的“不乱而乱”以及晚年唐德宗对陆贽复杂的任用态度,这些都刻画得入木三分。相信大家可以从中看出不一样的唐史、不一样的大气、不一样的精彩。
作者简介:重庆作家,曾获第四届、第六届“巴蜀青年文学奖”和首届“浩然文学奖”入围奖,出版有《司马懿吃三国》、《三国终结者司马昭》、《盐战》等历史畅销书。
购书看这里☟
还可以↓
复制整条信息,打开「手机淘宝」¥PAmfYhAtA4f¥ 【购买此书】
引进版权史诗级作品——《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
《探明》丨10位“导游”带你轻松探索明朝历史
《识宋》:十一位人物让你体会宋代政治运作规则
华文全球史《大英殖民帝国》入选中版好书榜2019年第四期
▼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