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可·波罗真的来过中国吗?答案藏在《永乐大典》的一个角落

华文通史 华文出版社 2023-09-19
华文丨传记丨历史丨统战丨宗教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随父亲、叔叔来到元朝时期的中国经商。17年后,他带着关于元朝的富庶与强大的回忆回到故土,并在机缘巧合下口述写成《马可·波罗游记》,引发了无数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与好奇,也为现代人提供了极佳的幻想素材。从奈飞(Netflix)的《马可·波罗》电视剧,到中意合作的动漫《马可·波罗回香都》,人们以各种新颖的方式,演绎着这位几世纪前的西方来客在东方文明中走马观花的奇妙经历。

窝阔台汗国海都的女儿忽秃伦公主,著名歌剧《图兰朵》中的图兰朵公主的原型人物。据马可·波罗描述,忽秃伦是第一流的战士。图 / 《马可·波罗》第一季 豆瓣


马可·波罗的事迹早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然而,许多中外学者,对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却一直存有怀疑。
在这些怀疑者中,观念最成系统且影响最广泛的,当属英国学者吴芳思。她认为,马可·波罗对诸多具有明显中国文化特色的事物没有记载,这很不正常。
其实,详细考察的话,我们会发现,部分象征中国的事物未曾被马可·波罗记录下来,反而可以证明马可·波罗确实来过中国,且真实呈现了当时元代社会的世象。由华文出版社出版,“华文通史”系列丛书之一《解元:他们的元朝》对这个争议问题进行了解释

一些学者认为,马可·波罗一行在进入元朝时没有看到地上“蜿蜒数千英里”的长城,这很可疑。然而,在之前的宋、辽、金对峙时期,作为汉地和游牧民族分界线的长城,基本处于半游牧半农耕的西夏、辽及金王朝境内。此时长城业已丧失防御功能。这些王朝的统治者并无修葺长城的必要,旧有的土质长城大多处于废弃状态。这些王朝对北方的蒙古诸部落所采取的防御措施是掘地为壕堑,以确定边界和限制游牧骑兵。如蒙古未统一之前,依附于金王朝的汪古部便承担着守护界壕的职责。

到了元代,军事上不以消极防御为主要方针,元廷对于修筑城墙等防御性建筑尚且轻视,更不用说重修一条在他们看来了无用途的地面长城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万里长城,是明王朝在和北方鞑靼、瓦剌等部落的军事对抗中重新修筑的。如此,在忽必烈时代来华的马可·波罗,自然无法对长城有深刻的印象。再如,游记中,马可·波罗没有提及筷子,这让许多人大惑不解。然而,就马可·波罗的身份来说,他是忽必烈的宫廷外围侍从,结交对象应该大多是蒙古、色目贵族,这些贵族饮食多使刀具,鲜用筷子。与其时代相近的使臣柏朗嘉宾注意到,蒙古人经常吃肉,他们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在成吉思汗统治中期出使蒙古大营的高丽使者也发现,“蒙古之俗,好以铦刀刺肉”,割肉而食在北方地区甚至成为竞相效仿的饮食风尚,所谓“北人茶饭重开割,其所佩小篦刀,用镔铁、定铁造之,价贵于金,实为犀利,王公贵人皆佩之”。这种情况下,马可·波罗忽略筷子便无可厚非了。
另外,作为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另一种商品,茶叶也被马可·波罗忽视了,这令不少人觉得奇怪。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虽然饮茶习俗风靡大江南北,但当时的蒙古上层贵族还是以马奶子、葡萄酒、米酒、蜜酒和舍里别(用果木之汁煎制而成的)为主要饮料。一般认为,进入14世纪以后,蒙古人才逐渐饮茶成习,而这时马可·波罗早已离开了元朝。

蒙古人好宴饮,国家大事都在宴会上讨论决定,这种习惯在忽必烈时演变为盛大的“质孙宴”(也称诈马宴)。马可·波罗虽然忽视了茶叶,对这些宴饮中的礼仪习俗倒是多有描述,且他的说法可以与传世史料互相印证,其中细节绝非道听途说者所能描摹。

1969年老版FOLIO《马可·波罗游记》。图 / 孔夫子网


事实上,对马可·波罗是否来华的质疑,大多是建立在他的游记没能全方位地准确描述元朝的基础上,这可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求全苛责了。马可·波罗来元朝时,他的身份并非旅游者,也不是历史学家,未能全面兼顾情有可原。他作为商人来到元朝,在与忽必烈接触后,承担了宫廷斡脱(官方商人)和外围宫廷侍从的职责。他关注的,自然是纸币、物产、货贸之流的事情,以及或许和他的生意相关的盐业、税务方面的事务。
至于为何卷帙浩繁的汉文史籍中没有留下马可·波罗的名字,其实也不难理解。虽然马可·波罗在西方闻名遐迩,但在元朝,他不过是数万来华的异域商人之一,是忽必烈众多侍从中的普通一员。至于他自称担任过扬州总管一职,那不过是夸大吹嘘。这样一个并无官职和功绩的西方人,在元朝史册中自然无法留下浓墨重彩。
然而,正如雁过留声,风过留痕,历史常常在不经意间,留下一位位人间过客存在过的痕迹。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杨志玖先生,在卷帙浩繁且早已散佚的《永乐大典》中,曾发现一条至元二十七年(1290)的重要公文。
公文中说,忽必烈派遣三名使臣“兀鲁、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侍奉一位公主前往伊利汗国与阿鲁浑大王成婚。无独有偶,马可·波罗也自称是跟随成亲使团取道海路前往波斯的,他记录的三位使者的名字,与《永乐大典》中的记载完全吻合。至此,马可·波罗离开元朝的行程、方式、时间得到确认。透过这短短的只言片语,我们仿佛可以远远眺见几个世纪前马可·波罗回乡的归途。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华文通史”系列

《解元:他们的元朝》

向珊  著

华文出版社 2021年6月

元史名家李治安作序推荐

《解元:他们的元朝》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向珊副教授所著。作者是从事元史研究的专业学者,内容踏实可靠,以通俗生动的文风吸纳元史学界新成果全方位展现元朝历史风貌
针对传统历史普及读物较少涉足的元史领域,选取成吉思汗、忽必烈、耶律楚材、阿合马、朱清、虞集、元明善、杨维桢、马可·波罗、铁木迭儿、伯颜、脱脱等不同阶层的元朝人物,用通俗生动的文笔,展现元朝在汉法改革、大一统、中西交流、南北之争、海上航运、财政改革、基层治理等诸多方面的得失与独特之处。
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奠基人,亦深刻影响了整个世界。

耶律楚材为大蒙古国和元朝融合草原文明与“汉法”规划了的道路。
忽必烈混一南北,构造起制行多元的大一统元帝国。
阿合马和桑哥的改革生涯展现了元朝独特的财政理念。
朱清和张瑄开辟航线,推动了海运的繁荣。
虞集和元明善人生轨迹之差异,是元朝南北之别的绝佳注脚。
“谪仙”杨维桢是元朝独特科举制度和宽松文化氛围的双重产物。
马可·波罗从西方的视角,展现了元帝国的包容开放。
佟锁住和潘生的遭遇折射出元朝底层社会的尖锐矛盾。
以铁木迭儿为代表的四个贵族权臣,改变了元朝中后期的历史走向。

#福利互动

来聊聊你心目中的元朝吧,关于历史事件、人物、风物,都有哪些印象?


欢迎各位读者朋友在评论区留言!

我们将在评论区抽取一位,

赠送华文出版社好书一本



--往期推荐--
问清:为什么是这样的清朝?

【编辑手记】待“解禁”,看《解晋》

高燃书信版《觉醒年代》!他留下的手札里藏着几乎一整个中国近现代史

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见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