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2017年总目

2018-01-26 《历史研究》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括号内圆点前是期数,圆点后是页数)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

评“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兼论相对主义的历史阐释    张江(1·4)


商周之变与从帝向天帝同一性转变的缘由    王震中(5·4)


史前宗教、礼与文明起源中的政、教关系    李禹阶  常云平(5·10)


中原王朝政治的形成对中国早期历史进程的影响    谢维扬(5·16)


交通史视角的早期国家考察    王子今(5·21)


环境限制程度与史前中国社会—政治演进速度    易建平(5·27)

专题研究

多重文献所见厉世政治与厉王再评价    杜勇(1·22)


聚落与交通视阈下的秦汉亭制变迁    王彦辉(1·38)


宋朝皇帝与朝臣的信息博弈——围绕入内内侍省与进奏院传递诏奏之考察    曹家齐(1·54)


第二次四明公所案与上海法租界的扩界    葛夫平(1·68)


近代中国东北森林的殖民开发与生态空间变迁    王希亮(1·85)


张学良被幽禁大陆期间对马列主义理论著作的研读    郭双林(1·104)


“训诫”话语与加洛林时代的政治文化    刘寅(1·123)


西欧工业化的中世纪起源    徐浩(1·141)


“小”“大”之间——战国至西晋课役身分的演进    张荣强(2·4)


镇戍八闽:元福建地区军府研究    刘晓(2·23)


熊希龄内阁时期的废省筹议    陈明(2·39)


民国医界“国医科学化”论争    李秉奎(2·57)


脆弱环境下的瘟疫传播与环境扰动——以1932年陕西霍乱灾害为例    张萍(2·73)


四川政潮与蒋介石的因应(1937—1940)    黄天华(2·88)


欧亚文明中的鹰隼文化与古代王权象征    尚永琪(2·107)


从写给死者的信看古埃及妇女的社会地位(公元前2100年至前1300年)    金寿福(2·123)


加洛林早期史书中的丕平称王    李隆国(2·139)


裁繁御简:《系年》所见战国史书的编纂    杨博(3·4)


“异姓为嗣”问题中的礼、法、俗——以明清浙南族规修订为例    杜正贞(3·23)


皇明异典:明中期传奉医官的身份、迁转与政治文化    刘小朦(3·40)


爪哇糖业发展与近代东亚糖业格局转变    赵国壮(3·57)


民国上海地区高校生源量化刍议    梁晨  任韵竹  王雨前 &nbs 48 31074 48 14987 0 0 801 0 0:00:38 0:00:18 0:00:20 2897p;李中清(3·76)


教区、收费信托与近代英国道路治理体系变革    沈琦(3·93)


伏尔加河大宗商品运输与近代俄国经济发展(1850—1913)     张广翔(3·114)


商周汾水流域与山东地区的族群交流——基于“地名组群”重叠现象与古史传说的考察    赵庆淼(4·4)


“算赋”生成与汉代徭役货币化    臧知非(4·27)


儒家“亚圣”名号变迁考——关于宋元政治与理学道统论之互动研究    赵宇(4·43)


从榷税到夷税:1843—1854年粤海关体制    任智勇(4·62)


丁未皖案与清末政局    安东强  姜帆(4·79)


南京国民政府度量衡改制中的商会参与    郑成林  史慧佳(4·95)


塞琉西亚建城考:早期希腊化城市与帝国统治    邵大路(4·113)


近世日本“自文化中心主义”的初步形成——以《大学》《中庸》的“日本化”为中心    董灏智(4·128)


跨界:芮恩施与中美关系的三种经历    马建标  林曦(4·140)


家事与庙事:九至十四世纪二仙信仰中的女性活动    易素梅(5·34)


明初的对日交涉与“日本国王”    王来特(5·55)


清代中后期州县衙门“叙供”的文书制作——以《南部档案》为中心    吴佩林(5·68)


清末皇族内争与袁世凯复出    朱文亮(5·89)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甘南藏区保甲制度之推行    柳德军(5·107)


历史叙述之争与西方史学发展的波动:论尤里安之死    刘衍钢(5·125)


威尔克斯事件与跨大西洋视野下的北美独立运动    薛冰清(5·146)


一八二五年英国金融危机中的政府应对及制度变革    徐滨(5·164)


中国北方地区的家马引入与本土化历程    赵越云  樊志民(6·4)


塑造正统:北魏太庙制度的构建    赵永磊(6·24)


三圣神崇拜与宋代军民的忠烈信仰    王元林  孙廷林(6·45)


新加坡抄本《史记》通考    李凭(6·59)


同治晚期直隶赈务与盛宣怀走向洋务之路    朱浒(6·79)


精琪访华与清末币制改革    崔志海(6·92)


雅典的崛起与斯巴达的“恐惧”:论“修昔底德陷阱”    晏绍祥(6·109)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原因论探微    何元国(6·126)

讨论与评议

奴隶社会之辩——重审中国奴隶社会阶段论争    陈民镇(1·159)


“斯密型增长”——基于近代中国乡村工业的再评析    关永强  张东刚(2·153)

批评与争鸣

《〈使至塞上〉与崔希逸破吐蕃事无关》求疵    陈铁民(2·168)


“可敦墓”考——兼论十一世纪初期契丹与中亚之交通    白玉冬(4·158)

学术述评

“走出科举”:七至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流动研究的再思考    张天虹(3·137)


当代史学变革中的西方古典性史研究    裔昭印(3·149)

理论与方法


魏玛德国“历史传记之争”及其史学启示    孟钟捷(3·162)

书评

“记忆之场”与皮埃尔·诺拉的法国史书写    黄艳红(6·140)

读史札记

俄藏黑水城金代《西北诸地马步军编册》新探暨重命名    范学辉(1·179)


余嘉锡覆辑清史《儒林传》    戚学民  阎昱昊(2·173)


敦煌本2526号类书残卷新证    牛润珍(3·180)


重论上博简《昭王毁室》的文本与思想    黄国辉(4·171)


简牍所见秦代地方职官选任    沈刚(4·178)


秦汉简牍“居县”考    陈伟(5·178)


《老子》篇序的新解释    廖名春  李程(6·158)


北大汉简《苍颉篇·阔错》的释读与章旨    杨振红  单印飞(6·167)


明万历壬辰之役“借兵暹罗”发覆    周郢(6·17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