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美丽北京·民生】南水进京两年,19.4亿立方米江水解渴京城!居民用水水质明显改变~

2016-12-27 北京微博微信发布厅

2016年1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召开江水进京两周年新闻发布会。

两年前的今天,历经了1276公里跋涉的丹江口水库来水奔涌进京。两年来,北京累计收水19.4亿立方米,本市水资源紧缺形势得到缓解。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100万。

目前,本市接纳南水北调来水的水厂共七座(郭公庄水厂、第三水厂、第九水厂、田村山净水厂、309水厂、门头沟城子水厂、长辛店水厂),供水范围现已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丰台河西地区及大兴、门头沟等新城,昌平、通州部分地区居民也能喝上南水。未来本市还将建设更多水厂,目前通州水厂、第十水厂基本具备供水条件,良乡、黄村两座水厂正在紧张建设中,石景山、亦庄、门城三座水厂即将开工。

未来,本市还将继续推进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的建设。第二条输水线将沿六环新建河西干线、南干渠二期、东干渠二期,在东侧与京密引水渠相接。在两条输水环路之间,有通州支线、大兴支线、东水西调工程等支线纵横连接。“地下六环”的设计输水量可达每年17亿至22亿立方米,并同步建设配套的水厂。完工后主要为郊区送水,解决郊区水厂落后、长期超采地下水的问题。预计2020年之后开工,2030年完工。届时,本市将形成“双环供水,相互调配”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格局。

点击查看大图

调来的水是如何使用的?

为用好每一滴珍贵的南来之水,我市制定了“喝、存、补”的南水北调利用原则:

(一)“喝”: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自来水厂累计使用南水13.2亿立方米,南水占城区自来水厂日供水量的70%以上。南水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丰台河西地区及大兴、门头沟等新城,惠及人口1100万,中心城区城市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居民用水水质明显改善。



(二)“存”:在满足城区用水后,利用调蓄工程存水,增加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累计向南水北调调蓄设施和密云、怀柔等水库存水2.8亿立方米。


(三)“补”:利用南水向应急水源地以及城区重点河湖补充清水约3.4亿立方米。潮白河、怀柔应急等地下水源地回补区域地下水位回升明显;昆明湖、“六海”、北护城河等城区重点河湖水质接近地表水Ⅲ类。


“南来之水”的两个超预期


一是第二个通水年度,我市累计调水11.04亿立方米,超过了规划设计的10.5亿立方米调水量,提前完成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5年达效的要求。

二是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经过1276公里、十五天的跋涉到京,水质始终达标,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水平;居民用水基本未出现“水黄”等现象。同时,居民用水水质确实有所改善,特别是以南水北调来水为单一水源的郭公庄水厂供水范围内,居民普遍反映水碱减少、口感变甜。

如何保证水质安全的?

在水质保护方面,筑牢水污染防线,打造监测网络体系,并研究避免“水土不服”的方法。先后开展了自来水管网适应性研究、密云水库水生态适应性研究,潮白河水源地试验补水水质水生态跟踪监测研究,南水藻类风险控制研究等课题。现阶段监测及研究结果表明,自来水、密云水库、潮白河水源地水质水生态安全。

在运行管理方面取得了突破:全民护水意识不断加强;节水意识不断提高;南水北调倒逼截污治污;管理人员高标准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我市制定了两个“三年治污行动”计划,大力改善城市水环境,计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中心城区河湖“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目标。南水北调坚持“不截污,不给水”的补水工作原则,倒逼各区引水河道水环境治理提升。

未来,南水北调后续工作还有哪些?

(一)进一步强化管理。继续围绕南水北调工程“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切实提高用水效率,精细化调度和管理,确保南水北调工程永续造福首都群众。

(二)进一步加快配套工程建设。一是目前中心城区供水保障系数达到了1.2,但与国际特大城市供水1.3-1.5的保障系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继续推进配套水厂建设,完善中心城供水体系。二是我市大部分郊区新城和乡镇的居民供水存在风险,城乡供水不平衡情况还很明显,要继续加快建设服务新城的供水工程和配套水厂,推进城乡供水条件均等化

(三)努力推进配套工程后续规划工作。一是加强与水源区对口协作。紧紧围绕“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这条主线,加强市级统筹,开展区县结对,积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深入推动优势资源互补,共同构建“南北共建,互利双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二是沟通南水北调与城市水系。依托国家战略,继续推进我市南水北调工程与区域内五大水系的连通工程,为以永定河为代表的断流河道有清水补充、流域生态恢复创造工程条件。三是推动京津冀三地水资源高效利用。三地同属重度缺水地区,积极推进三地水利设施的沟通,共同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四是构建我市多元化外调水保障体系。南水北调中线来水已占我市城市供水七成,单一外调水通道对城市供水安全存在较大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保障首都的供水安全。



记者提问环节


目前,北京受益南水北调的人口1100万,其他居民什么时候可以喝上用水南水北调的水?

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何凤慈:

北京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是依据国家对北京极端性分水量设计的三个建设周期,第一个阶段建设周期是2008年以前,要实现冀水进京,当时是4个亿立方。第二个阶段,中线工程通水以后,北京市室内配套工程具备接纳10.5亿,为此这阶段南水北调工程基础建设任务是6项输水工程,有三个调蓄池食的工程,11个水厂,还有职能化设施管理工程。目前北京市建设任务正处在这样一个阶段,输水工程以及调蓄池工程已经建设完备,职能化信息网络的建设正在建设周期。11个水厂中,已完成7个水厂的新建和改扩建任务,而且已全部投入使用。他们有自来水的第三水厂,有第九水厂,还有309水厂,田村山净水厂、郭公庄水厂、长辛店水厂、门头沟城子水厂等等,主要分布在北京中心城区、丰台区和门头沟新城区,还覆盖一部分昌平。这七个水厂惠及的人口1100万,通过这些水厂,1100万人口已经喝到南水北调的水。

在此基础上,通州区水厂已经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建设任务,目前已经进行功能实验,预计近期可以通水使用。还有良乡水厂、黄村水厂,以及第十水厂,正在建设期。这三个水厂所覆盖的居民预计在2017年底前能喝到长江水。第三个阶段的建设任务,根据国家南水北调办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室内配套工程要具备接纳14—17亿的来水能力。根据我们的后续规划,以及北京市城区重新功能定位,我们目前正在启动还有四个水厂,有石景山水厂、通州水厂二期以及大兴、新机场,还有亦庄水厂。

我们还要围绕着六环建设新的环形输水工程,一个环线的供水网络,将辐射到除去延庆以外所有的区域地区,通过六环环线,和除去延庆所有的地下管网连通。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的管网和这些区域的水厂连通以及水厂的改造和更新,这个工程完成以后,届时可以说北京的所有居民都能喝到南水北调的来水。


密云水库今年蓄水量突破16亿立方米,北京的水资源是不是得到了缓解,北京还缺不缺水?

北京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 胡波:

北京历来就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城市。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经历了连续十几年的干旱,多年的降雨,十年的降雨量远低于多年平均降雨量,形成的水资源量也远远低于多年的平均水资源量。同时城市不断增长,人口不断扩张,也对北京水资源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一少一增”可以看出对水务工作压力巨大。

这么多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来确保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保证了城市居民生活的稳定。从2014年南水北调进京以来,可以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市的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局面。刚才孙主任介绍了,现在累计进水19亿多一点。可以说按市政府确定的“喝、存、补”的原则,70%的用量都是用在城市居民喝的方面,给各个水厂。

另外一部分是改善了一定的环境。但是从总的量商来说,现在人均水资源量才达到150立方米每个人,远低于国际上规定的标准,还处在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从水务局对水环境,水资源不敢掉以轻心,这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国家利益。我们认为北京还处在缺水的一个状态当中,节水还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


南水北调进京之后是供北京市民饮用,那自来水集团如何保证水质安全?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新闻发言人 梁丽:

自来水集团为了保证南水进京之后的城市供水安全,应该说早在2011年,我们就在丹江口水库的岸边建了一个水处理的试验基地。这个试验基地非常重要,为南水进京提供了一个水处理的技术储备。覆盖了北京地表水水厂所有的处理工艺。这些处理工艺针对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制订了进京之后的水工艺的方案。另外,把城区在用的供水管网切割下来运到这个基地,来试验水质的适应性这样的一个研究。

为了确保南水进京提供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储备,确定了30多套治水方案。这是2011年我们做的一项工作。那么南水进京之后,目前城区一共有七座地表水水厂来接纳南水北调的水源。这七座水厂从治水工艺上,都具备了国际上的最先进的水处理工艺。七座水厂针对南水北调水质的这个特点,我们加强了在基础处理工艺之前的前端的预处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进行了水质的深度处理。比如说活性炭,紫外线,超滤膜等等,在我们的水厂都具备。有了这样的先进性,为了确保咱们的南水进京之后的水质安全,也是提供了极大的技术保障。所以,在南水进京这两年来,城市的供水,出厂水的水质完全符合国家106项的水质标准,城市的供水是非常安全、优质的。

另外,南水北调进京之后,我们集团进一步完善了水质在线的这样一个从源头到龙头立体的一个体系建设。安装了500台实时的水质监测仪器,能观测我们的水质情况,及时作出反应。再有是在终端水的管网,为了检验南水北调进京之后,增设了161处的水质监测点,坚持了一年多的水质监测。从监测的情况看,这两年首都供水非常安全、可靠,南水进京之后的整个城市供水都是非常安全的。


我们都是饮水思源,为了回馈水源区人民的深情厚谊,这方面有什么工作或者是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吗?

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梁义:

首先,我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南水北调领导工作小组同时成立了办公室,研究重大问题,推进工作。第二方面是编制了工作方案和规划。方案和规划里面,有两个主要的内容。一个主要内容是市级统筹,区县结对。正好是16个区,结对协作。另外一个内容是确定了每年5个亿的财政资金,助力这项工作。第三方面是近三年一共实施了510个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是按照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这样的一个国家的要求,应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第四方面是双方的交流。交流工作一个方面就是干部交流。他们的一些干部来咱们相关的委办进行相关的挂职,我们也有一些干部到他们那边挂职。目前三年交流197人次。

另外,在南水北调通水之际,我们邀请了沿线库区的代表到北京进行观摩。我们还动员了社会力量,特别是一些企业,三年来,各类企业对接洽谈项目288个,签约65个,协议资金620亿。除了这些经济方面的联系以外,还有文化方面的,文联组织首都艺术家进行"饮水当思源,感恩进库区"的活动。

从效果上,一个是超额完成了计划。到目前为止,各个区县进行了资金和物资的捐助。第二方面是促进了水源保护。我们的资金大概有三分之一是水源保护。比如说原来有一些污染,包括一些河道治理,污水治理,应该说这个对保水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二方面就是资金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投入了产业。为了保水质,当地可以说牺牲了很多的发展机会,发展过程中很难避免上个项目有一定的污染,对他们来说,实际上属于国家目前最严格的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支持了他们的一些园区的建设,另外是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比如说这个地方的药材、茶叶等都是他们的特色和优势。

另外,还有一些民生工程,比如说医生义诊、老师示范讲学等工作。此外,在市场对接方面,这些地区的农产品都是绿色的。因为他们在污染方面控制相当严格。北京,则是一个特别大的市场。这样我们利用双方的优势。从总体来看,所有的对口区县,我们的区都在消化他们的产品。另外,我们还举行了一些产品的展销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