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已组建3000余人流调队伍,日单样本核酸检测能力79.8万份

北京发布 2021-11-06
↑点击上方“北京发布”,订阅权威信息!

《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取得初步成效

以法治力量推动首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

组建3000余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压病房数达到1300余间、构建“3+2”市级定点医院和后备救治医院联合体……昨天,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关于检查《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条例实施一年以来,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速,分级、分层、分流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初步形成,应急处置集中高效,条例实施取得初步成效。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监测预警缺乏统筹、疾控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基础相对薄弱等问题,执法检查组建议,加快出台首都防疫设施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将城乡地区小诊所、门诊部、卫生室纳入多病种综合监测和症状监测网络。

监测预警:建立冷链食品常态化监测机制

报告显示,在传染病动态监测系统建设方面,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得到增强,监测哨点已涵盖七大交通枢纽、各中小学校、600余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专科医院以及2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冷链食品、生产经营环境、快递等行业人员的常态化监测机制。

但监测的信息化支撑仍然不够,部分城乡地区的小诊所、卫生室没有纳入监测系统。全市1014家药店纳入监测,但并未建立统一的登记工作规范和信息系统,各区报告渠道不统一,报告质量参差不齐。

医疗救治:每万人将配20间备用隔离医学观察场所

报告显示,本市已组建“3+2”的市级定点医院(地坛医院、佑安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后备救治医院(小汤山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联合体。负压病房从去年疫情之初的112间增加至1393间,负压救护车配置从34辆增加到146辆。全市正加快推进落实20间/万人口规模的备用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储备,组建涵盖院前急救、传染病等多专业的紧急救援队伍,研究推广中医药预防方案。

存在问题方面,新建和改扩建的大型公共建筑未按照规定推进预留应急转换接口工作。部分区级医院负压病房建设任务推进滞后,年度任务计划尚未达到目标要求。佑安医院新址仍停留在选址环节。

疾控能力:组建3000余人流调队伍

报告显示,本市已组建3000余人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市疾控中心已具备1123项实验室检验检测项目能力,日最大单样本核酸检测能力达79.8万份。市疾控中心新址建设已进入正式施工阶段。

但本市疾控人员配置仍然不足。全市每万名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虽已提升到1.71,但仍低于国家规定的1.75的最低标准。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基础还相对薄弱。目前全市3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未建成。农村“一村一室(站)”建设项目未达到要求,乡村医生队伍年龄老化、专业技术水平偏低,60岁以上人员达70%。

建议:推进各区公共建筑具备平战转换能力

监测预警系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护墙”。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建议,坚持自上而下推进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实现多部门监测数据整合。完善哨点布局,构建全域监控和全流程追踪的监测体系,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监测范围,将城乡地区小诊所、门诊部、卫生室纳入多病种综合监测和症状监测网络,制定社会面监测哨点的建设规范、监测标准和报告流程。

应急设施建设方面,建议加快出台首都防疫设施专项规划,落实条例新建和改扩建大型公共设施、设备预留转换接口的要求,短期内各区至少改造1处公共建筑,尽快具备平战转换能力。出台利用社会资源的鼓励措施,制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急救转运、洗消等备用场所储备清单,签订合作协议,按照标准改造提升,确保用时可征、征之能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推荐阅读:

● 习近平将以视频方式在2021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 “祝福祖国”大花篮亮相天安门广场!

● 北京启动流感疫苗接种,这几类人免费!接种门诊全名单请收好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发布视频号,欢迎关注~


点击"在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