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大熊猫还珍稀!世界极危物种,现身海淀这里——

北京发布
2024-08-25
↑点击上方“北京发布”,订阅权威信息!

近日

海淀区水务局水生态健康监测团队

在执行水生昆虫调查时

于上庄水库沿岸

发现世界极危物种——低斑蜻

拉丁学名为Libellula angelina






经过北京林业大学相关专家复审鉴定后,确定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6年ver3.1)中极度濒危(CR)的昆虫纲蜻蜓目昆虫——低斑蜻。同时,低斑蜻也是2023年国家林草局制定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保护动物名录中列入的唯一一个蜻蜓目昆虫。





小湖泊环境适宜

已绝迹物种现身上庄水库





据调查资料显示,低斑蜻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等地区,在每年4至5月份羽化为成体进行繁殖。自21世纪初,受城市化进程造成的水体污染,湿地、湖泊等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及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低斑蜻的适生生境不断减少,低斑蜻种群数量大幅降低几近消失。2011年北京农学院吴超发表的《北京蜻蜓目昆虫名录及地理分布》中写到“低斑蜻在北京可能已经绝迹”

▲南沙河流域-上庄水库低斑蜻首次发现地



“对低斑蜻来说,它需要的环境是静水小型水域,对水质的要求也比较高,以前稻田、小湖泊是它的理想栖息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田、自然形成的小型湖泊逐渐减少至消失,它能生存的环境也随之在城市里消失了。”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保护学科副教授史宏亮介绍,“相较于其它珍稀蜻类,在平原地区栖息地减少的情况下,多数会选择飞入山间寻找新的栖息地。但是低斑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种群迁移扩散的能力也不强,这使得它们在面对环境压力时更加脆弱,这也是造成目前低斑蜻极度濒危的一大原因。”


来到本次监测到低斑蜻的上庄水库沿岸,岸边湿地芦苇茂盛、水鸟翩跹,水中菱角、睡莲生长状况良好,水库水体流速整体缓慢,水质较为清澈,整体符合低斑蜻生存环境。海淀区水务局水生态健康监测项目负责人陈乾阔介绍:“5月初,我们昆虫组在上庄水库沿岸执行本年度本底调查项目水生昆虫调查时,首次发现了类低斑蜻昆虫。根据专家对该昆虫形态学等方面的鉴定,最终确认为极度濒危昆虫低斑蜻。”


据了解,低斑蜻隶属于蜻蜓目蜻科蜻属,又名六斑蜻、琚珀蜻,是一种体型较大、翅具色斑的蜻科动物,多生活于低海拔的河湖湿地环境,如带芦苇等水生植物的水塘或湖泊静水、水质较好的平原静水区域。从外形上看,成蜻体长28毫米,翅展60毫米。它们身体通常呈现黄褐色至黑褐色,有时体色较浅,但大多数雄蜻体色蓝黑色,在其翅膀的基部、中部和端部都具有明显的色斑。




根据《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黄小清发表的文章《水生昆虫在水质生物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文中表示蜻蜓目为昆虫纲中的古老类群,其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具有作为环境监测昆虫的潜质。

▲丰富的水生植物打造了多样的水生境

“低斑蜻繁殖方式为卵生,属于肉食类昆虫。幼虫时期在水中生活,一直到第二年才能羽化。水生期间根据体型的变化,会捕食孑孓、水生昆虫、小型水生动物等。成虫存活期很短,陆生期间会捕食各种飞虫,其中蚊子和苍蝇等昆虫是它最主要的猎物。”陈乾阔介绍道,“因此低斑蜻幼体(稚虫)水生,成虫陆生这一特点也使其可以作为水质良好的重要指示物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6年ver3.1)中将低斑蜻列为极度濒危(CR)

聊及低斑蜻的濒危程度,陈乾阔解释道:“以我们熟悉的国宝大熊猫作比,目前低斑蜻的濒危等级比大熊猫还要高,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白鱀豚的濒危等级相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评审低斑蜻等级时,曾预估其种数数量不足5000只,因此被列为‘CR’(极度濒危)级保护物种。同时也声明该物种全球的种群数量正在逐年下降,因此,保护好低斑蜻自然栖息地是十分必要,且至关重要的。”



















































▲2023年国家林草局制定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保护动物名录中,低斑蜻是唯一一个蜻蜓目昆虫

城市绿地、生态廊道、湿地公园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如今,在上庄水库沿岸水体中生活的低斑蜻正恢复形成小的种群。随着南沙河流域水质改善、水环境的逐年恢复,沿河越来越多的水域具备了更多水生动植物生存和繁殖的条件。


“低斑蜻能在上庄水库沿岸生存,如果水系范围内有类似的栖息地,它是否会在明年、后年出现在更多地方?这有着重要的意义。”史宏亮说道,“海淀近些年修建了很多湿地公园,里面的微生境又比较多样,这给低斑蜻为代表的很多水生、半水生昆虫创造了种群繁盛的机会。从物种的角度来说是一个新的气象,实际上也是城市水体环境的一个新的气象。”

▲海淀区水务局水生态健康监测团队在上庄水库流域进行水生昆虫调查采样

去年夏季,海淀区水务局水生态健康监测团队在三山五园水系之一的北旱河,近30年来首次发现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花䱻。因其生存环境对水质、水生生境及伴生生物多样性都有较高要求,可以作为健康水体的指示性鱼类。海淀区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李苑菁高兴地分享:“发现花䱻对我们是特别大的鼓舞,这一次不是偶发性地观测到重点保护野生鱼类,而且是本土鱼类的再次回归,说明我们的治水思路是正确的,恢复生境,才是恢复生物多样性的第一步。”

▲市级重点保护水生动物花䱻

彼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亚辉研究员在采访中谈及海淀区水生态健康监测工作时说道:“发现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一个环境向好的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从整体看,更应该重视的是保护野生动物的群落,就是全生态链的多样性。持续的监测是必要的且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为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为了尽可能详细地掌握水域的情况。”

▲北旱河发现花䱻的水域

6月3日,海淀区水务局水生态健康监测团队,来到上庄水库沿岸进行了水生昆虫采样。


初夏季节,岸边芦苇正活力生长
芦苇丛平均高度约2米有余
为昆虫、小型水鸟在河岸边繁衍生息
提供了良好环境
沿芦苇水岸前行
工作人员采用样线法、扫捕法及马来氏网法
一路上对多种昆虫进行了形态采集及采样捕捉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水生昆虫采集

夜色降临后
工作人员在南沙河边支起设备
利用大多数昆虫的趋光性
进行夜间昆虫采样调查

▲夜间昆虫采样调查

据介绍,本年度水生态健康监测范围涵盖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鱼类、鸟类等多个生物类群。以昆虫调查为例,将在上庄水库的本底调查中进行十次,包括日间和夜间调查监测;其余的本底调查将覆盖全区8个水系区域,全年共进行20至30次水生态健康监测调查。


站在低斑蜻发现地打开地图
以其为圆心画圆,半径5公里内
包括了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崔家窑湿地公园、稻香湖景区
以及在建的西玉河湿地公园等多个城市湿地

▲崔家窑湿地公园

其中,在建的西玉河湿地公园占地85公顷,将利用春花、秋叶植物及保留现状树,在园内自成十二堤岛,保留该区域的水生境生态的同时,丰富湿地景观,打造“一湖、两堤、十二岛”独具特色的湿地植物景观风貌。

▲在建的西玉河湿地公园效果图

如今,海淀北部正逐步形成“一轴四核多河渠”的循环水网和生态湿地模式,即主要以南沙河为轴线,沿岸建设西玉河、崔家窑、苏家坨、上庄4个核心湿地。水网联通串联起雨水湿地和各条河渠,湿地与湿地相连,河渠与河渠互通,各功能互补、韧性较强的水系生态系统正在日益完善。

而海淀南部正“以水为笔”
续写水文化新篇章

近年来,海淀区围绕着三山五园地区打造“一区两轴三循环”的南部水系格局,分别以金河、万泉河为轴,建设南旱河片区、玉泉山片区、圆明园片区水网循环系统,形成自然生态的河湖水网。


▲金河

金河滨水绿廊、万泉河生态修复、
北旱河滨水步道、“清河之洲”
……
新建设的诸多城市滨水公园
为市民提供亲水休闲空间的同时
也为水生动物
提供了星罗密布的栖息空间

▲清河之洲

年初,400多名志愿者共同见证了“清河之洲”黑天鹅宝宝的降生,从破壳到初次下水游泳,到如今学习捕猎技巧,不少志愿者的相机里留存着黑天鹅宝宝们的“成长手册”,人文与自然通过水系完成了一次次深度的对话交流。





▲清河之洲黑天鹅宝宝破壳首日

水系恢复、水质向好
让生境得以修复
城市湿地、水库环境、亲水公园等
多种半人工半自然的复合型湿地
让水环境丰富多样
也为各类水生动植物的回归生存
提供了必要条件


黑天鹅宝宝成为清河之洲“代言人”
本土野生鱼类时隔30年的回归
极危物种现身上庄水库
……


一碧万顷、蓝绿交织的
北京水生态画卷
在一笔笔勾勒中生动
一道道描画中鲜活
一层层渲染中立体
以水为名的北京
正绘制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蓝图




来源:北京发布 据北京海淀


推荐阅读:

●  “萌兰”上公交车啦!快来偶遇——

●  阿勒泰“直飞”航线上新!北京直飞阿勒泰将增至每周3班

●  毕业礼物是钻石!每人两颗!网友:闪到我的眼睛了🥹......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发布视频号,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