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人大礼堂|建筑史上的奇迹!

北京发布
2024-10-0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长安街知事 Author 袁昕

↑点击上方“北京发布”,订阅权威信息!

伴随着“跟着人民币来一次特种兵式旅游”在网络上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来北京旅游的年轻人都会提前准备一张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去一个地方打卡。


没错,这就是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票面背后的人民大会堂——国家的政治殿堂、全国人民的礼堂。


更令人欣喜的是,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人民大会堂作为构成要素,拥有了“世界遗产的身份。


那么,您知道建人民大会堂的设想最初是谁提出来的?万人大礼堂的设计理念又是谁提出的吗?


人民大会堂外景。摄/北京日报记者 武亦彬‍


领袖的心声

60多年前,天安门广场西侧一座宏伟建筑拔地而起,其规模之大,用时之短,在世界建筑史上,旷古烁今。而要说起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初衷,则源于毛主席在党的七大召开时定下的一个目标。


1945年,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现场人声鼎沸,热闹异常,伴随着庄严的国际歌声,毛主席环视着这座只能容纳几百人的礼堂说道:将来革命胜利了,一定要建一座能够容纳一万人开会的大礼堂,使党的领导人能够和群众一起共商国家大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又提出要建一座万人规模的大礼堂的想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毛主席还问当时的建工部长刘秀峰,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能不能盖起一座万人大礼堂?


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主席谈及北京城市改建问题时,再一次提出建造万人大礼堂的设想。1956年我国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958年8月,党中央在北戴河举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决议,用一年的时间,在北京建造一批具有时代纪念意义的大型公共建筑,以此庆祝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庆典。


后来,它们被人们称为“国庆十大建筑”,而这其中人民大会堂位列首位。


领袖的心声,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和国家的需要,更反映了人民的期盼。


建筑史奇迹

纵观世界建筑史,一座大型的场馆会堂其建设周期往往很长,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用了7年、日内瓦“万国宫”建了8年、英国议会大厦用了22年、美国议会大厦则用了26年,比“十大建筑”只晚一年开工的悉尼歌剧院则用了整整14年。此时,距1959年国庆节只剩下不到13个月。人民大会堂如何顺利建成、为国庆献礼?


由于时间紧迫,决定采取非常规的“三边”的建设方式,即“边设计、边施工、边备料”,除材料、机械要立即准备外,设计工作更是关键,决定召开设计人员动员大会,发动大家献计献策,以尽早提出设计方案。


“不能少于350年”。在大会堂设计问题上,周总理提出意见:“有两个关键,一个是垮得了垮不了,一个是好看不好看。垮不垮是主要的,大会堂的寿命起码要比故宫、中山堂长,不能少于350年。”


“17万平方米”——超过了故宫全部建筑面积的总和。设计师们一边紧张设计、论证,中央领导一边不断提出各种新的要求:开始只做一个万人大会堂;第二轮加入了可供5000人进餐的大宴会厅;第三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也加了进来……建筑师们苦心设计的方案,往往转天就被全盘推翻。最后,周总理确定了最终的大会堂方案,它的建筑面积是17万平方米。


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最核心,也是设计最为精彩的部分。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礼堂,能够容纳一万人同时开会。设计理念是“满天星斗、水天一色”。


在设计万人大礼堂的时候,周总理说人在地上,不觉得天有多高;站在海边,也没觉得海有多远。他还引用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表示这句话是对水连天、天连水的环境描写。他进一步提示说,大会堂墙面和顶棚相交处不要用折角,改用圆角过渡,可以尝试使用蛋青色。万人大礼堂为椭圆形整体,净高设置成了33米,在气势恢宏的同时又体现出“平易近人”。


顶棚中央是构思独特的五星红灯,红灯周围用镏金制作了70道光芒线,周围是40个葵花形状花灯,外面还有500个满天星灯,体现各族人民对党葵花向阳般的感情,三圈水波纹式暗灯槽呈现大海后浪推前浪的效果,象征着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1958年10月28日,人民大会堂正式破土动工。开工伊始,拆迁工程量巨大,但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为了配合人民大会堂的建造,当时生活在周围的居民,都心甘情愿地搬离了住所。据统计,仅大会堂一项工程就需拆迁机关单位67处、迁移居民684户、拆除房屋2170间。


1959年9月,庄严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外景。图源:北京日报


全国各地积极支援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各省市自治区先后派来7700多名优秀建筑工人参加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以李瑞环、张百发为代表的劳动大军。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部长将军,下到普通干部、士兵、学生以及广大北京市民,无不以参加义务劳动为荣,各地群众纷纷支援大会堂的建设,大家都想为大会堂建设铲一锹土,出一份力。


据统计,参加人民大会堂建设的人员共计30万人,工程进入高潮期时,工地有40个施工单位、近14000人在工作,来自23个省份的200多家工厂,为大会堂生产大批设备和所需建筑材料,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创下了建筑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除了来自人民的力量,还有来自人民的智慧。人民大会堂最大难关是技术问题,万人大礼堂的顶棚,高33米,相当于十层楼高,顶棚高度之高、跨度之大,且不能有一根立柱,堪称史无前例。


由特殊钢材制作的钢梁的吊装成了最大的难题,当时的技术和器具不像今天这样发达,前三次吊装都以失败告终,第四次吊装采用的是土方法,终于成功。而整个工程的顺利完工,也始终得益于一线工人的智慧。


这座大型建筑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施工,仅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了,从建筑设计、艺术风格、工艺水平,到建设施工、艺术设计等各个方面,都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创举,成为首都北京的地标性建筑。


人民大会堂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之首,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建设成就,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风貌。


人民是主人

人民大会堂作为国家的政治殿堂,是全国人民的礼堂,国家形象的象征,人民大会堂设置了34个地方会议厅,其中包括台湾厅、香港厅、澳门厅。于是,在这里34个省级行政单位都能找到代表自己的会议厅。每年“两会”期间,各省代表团多会选在人民大会堂本省厅举行全体会议。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摄/北京日报记者 武亦彬


人民大会堂从设计一直到完工,中央领导都非常关心工程的进展,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等都倾注大量心血,多次强调“人民是主人”的设计思想。


人民大会堂的名字是毛主席取的,1959年9月9日凌晨两点半,毛主席亲临工地视察,他一锤定音:那就叫人民大会堂!因为这座建筑是属于人民的。由此,“人民大会堂”这个响亮的名字诞生了。


人民大会堂建成后,在波澜壮阔的共和国发展史上,发挥着它特有的政治功能和文化价值。作为天安门广场整体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主义祖国的象征,人民民主国家的政治象征。


“人民是主人”是大会堂承载的核心理念,它既是我们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象征,也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象征。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大会堂是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政治殿堂。在这里,红色旗帜高高飘扬,红色基因代代相承,这里曾经是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等几代党和国家领袖处理大政国事、接待外宾的地方。


如今每年“两会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约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共商国是。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把人民的心声带到会上,汇民声、聚民智,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这里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鲜活实践场,切实体现了我们的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这是我们制度自信的坚实根基。




来源:北京发布 据长安街知事


推荐阅读:

●  小布普法 | 未满16岁骑电动车出事故,责任如何划分?北京法院这样判

●  15天,1328公里,骑行去北大!

●  月色动京城,越夜越美丽——这份“夜京城”打卡指南请收好!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发布视频号,欢迎关注~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