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否?知否?关于李清照……










知否?知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千年前的诗人李清照,大概不会想到自己写下的一首小令会被用进大热电视剧主题曲中,更不会想到会引发现代人关于“古风歌曲”的热议。


也许我们真的该好好回望历史了,去真切了解那些历史长河中璀璨的身影。今日,节选解读了中国古代历史上15位风流人物的历史随笔集《历史,未必然》中关于李清照的文段,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人生……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神宗元丰七年,出身于高级官宦之家。


因男尊女卑故,宋史未列其传(后、妃、公主不属此例)。


只在其父李格非传中,略有提及。


“女清照,诗文尤称于世,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


寥寥数笔,二十三字。


李格非时任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散文家,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母亲李王氏,出生名门,亦善诗文。


李清照天生精灵,从小生活在书香门第。优越的生活环境,宽松的家庭气氛,良好的教育条件,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多愁善感的心灵。


千年后的今天,之于李清照的少女时代,今人已无法知晓。


仅从她的诗文中,去体会和领略,那是一个让人无限向往、留恋而无法忘记的幸福童年。


拿老百姓的话来说,像李清照这样的精怪,一来到世上,多有异于常人的地方。


李清照自幼聪慧。不像一般大家闺秀,成天锁在闺房绣楼里,而是经常走出重门深院,快乐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忘乎所以地寄情山水,表现出无限生机,和昂扬的青春气息。


聪颖的智慧,乖巧的心灵,使之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蕴育出一朵朵自由灵性之花。并把这种自由和灵性,深深根植于骨髓里,又一点点流于笔端,书于纸笺上。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阕《如梦令》里,主人翁李清照,多么活泼开朗,刁顽调皮。


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自由的鸟儿,翱翔在白云蓝天下,快乐地成长着。


在她身上,丝毫看不到封建礼教影子。也看不到官宦之家,严厉而古板的“家风”。一个大家闺秀,竟在日暮之际,尚未归家,且饮酒过度。就算在女性解放的今天,也肯定属于另类。


我不知道,理学盛行的两宋时期,是不是所有官宦家庭,都如此管教孩子?还是李员外郎家里,格外自由宽松呢?


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李清照的思想,犹如古怪的精灵,在自己的天空中,随心所欲地展翅飞翔。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这阕《怨王孙》,乃秋日湖上之作。写得笔致清妍,情含媚吐。


它既无相思愁绪,也没有悲世伤时。通篇洋溢着欢快的青春旋律,和贵族少女的闲情逸致。


闭着眼睛吟诵,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天真烂漫而又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种淑女形象,非一般贵族少女,故作矜持眷恋湖光山色。


更非一般女孩子,无聊游山玩水。而是寄情托怀山水,灵魂融合自然的真情流露。


谁也学不了,也装不出来。


李清照虽出身名门,但她的生活情趣,不在声色犬马;她的生活理想,也不是养尊处优;她的思想境界,自觉不自觉地把文学创作,作为为之献身的事业。


这种自觉不自觉间,一颦一笑皆意趣,气质自然高雅脱俗。


少女李清照,并未刻意追求,也远未达到这种境界。她与其他女孩子一样,多情,怀春,对未来充满憧憬。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个时候的李清照,春水般多情。词中那个可爱的少女,总是那么让人着迷。


当她荡罢秋千,懒懒整理纤纤玉手时,酥酥地有一丝莫名的兴奋,不知不觉中,香汗渗出,湿透了衣衫。


突然有客人(俊朗青年?)来访,李清照顾不得衣衫零乱,赶紧开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极生动,极形象。


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见到生人时,感到害羞的楚楚娇态,历历如在眼前。


“倚门嗅梅”,一系列动作情态,使一个天真娇憨、活泼妩媚、好奇而又含情脉脉的少女形象,活灵活现。存于读者心里,进入少年梦中。


其情其景,超神入化,达到妙不可言的境界。


这个时期,多情少女李清照,无处不在。就像一只自由的精灵,顽皮的小妖。


那个在《浣溪沙》中“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怀春女孩。


那个在《如梦令》中叫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较真任性的女孩。


那个在《怨王孙》中吟唱“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的活泼快乐的小丫头……


无不显露出她率真、率性、爽直而多情的个性。


透过女词人早期诗文,人们见到的李清照,不仅仅贪玩好动。更多的时候,她都在“淡荡春光寒食天”里,做着无限憧憬的甜梦。


或“倚楼无语理瑶琴”,一人默默想着心事;或“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这种与生俱来气质,已经一点一滴,丰腴着她的精神世界。


为后来成为“婉约派”词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清照的爱情,如同她的内心世界,浪漫而丰富多彩。


千百年来,如诗如画的李清照,成了无数学子心中,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


她对爱情的追求,大胆而炽烈。没有大家闺秀的扭扭捏捏,也没有贵族少女的矜持。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笔记录与丈夫情趣生活的女人。


也是中国封建史上,第一个自己做主再婚的女人。


李清照敢爱敢恨,行似“大大夫”,在她的少女时代,就已显露出来。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词中主人翁,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李清照。那个时候,别的女孩子,不会也不敢如此大胆。


词中怀春的李清照,既俏皮又可爱,敢于向自己钟情的男子,眉目传情。甚至大胆妄为,“月移花影约重来”。


当然,这是诗语,很浪漫的臆想。


现实生活中,李清照可不这样。十八岁时,遵父母之命,嫁给了太学士赵明诚。


赵明诚聪明好学,一时之俊才。喜好收藏,好考证金石刻词。


热爱文学的李清照,嫁给醉心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赵明诚,自然心满意足,如鱼得水。二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


爱情甜蜜的阳光,照在她如花的脸上。虽然告别了少女时代,走进庭院深深的赵府,李清照依然活泼俏皮。在赵明诚面前,一点也没端肃起来。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新婚的甜蜜,家庭的幸福,让李清照十分惬意。她在《金石录后序》里,有过如下描述,很好诠释二人间的夫唱妇和。

 

“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


日子和谐而浪漫,任谁都心满意足,何况李清照天性浪漫!


她当然满意了!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踏雪寻梅,新浴初妆,共赏金尊。


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充满诗情画意。使之幸福无比,天天如同花儿般美丽。


惜生活不等于爱情。


花好月圆的日子,并未让女词人享受太久。丈夫终日衙门公干,还经常外出游学。夫妻二人间,自然离多聚少。


在这样的日子里,多情的李清照,难免心生苦闷和悲愁。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的她,只得把满腔思念和情感,倾诉于笔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丈夫不在家的日子,李清照的心里,充满惆怅和落寞。她举目四望,不论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事事处处,都与丈夫联系起来。


这种痴迷的感情,既执着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亦无计可施,无药可治。


这个时候,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不见了踪影;调皮顽劣的小精怪,亦消失在深深庭院。


易安居士髻结高耸,已有了淡淡忧愁,有了美丽的心事,和落花一般的幽梦。


她紧锁的眉头上,一颦一蹙,一震一颤,无不让人揪心,让人刻骨铭心地牵挂。像风中的游丝,萦绕于心,隐隐作痛。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游学的丈夫,很久没有回家了,连一点音讯也没有。


“佳节又重阳”。不知不觉中,又过了一年。


少夫人孤守空房,“半夜凉初透”。


天下谁能知道,凉透的不是背,而是那颗热气正一点点消失的心?


不要说“暗香盈袖”,不要说失魂落魄,更不要说卷帘西风……此时此刻,借酒消愁的李清照,已瘦比黄花。


瘦削的脸上,没有了昔日光艳的红晕,更没有了无忧无虑的烂漫天真!


女词人写情至此,堪称极至。就像心尖尖上,被插了一针。


令人窒息,催人泪下。


两年后,赵明诚风尘仆仆,终于游学归来。


压抑了很久的李清照,自然心喜若狂。一阙《小重山》,抒发了内心深处,不可名状的欢愉之情。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均。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久别胜新婚。


李清照欢天喜地,愉悦之情跃然纸上。


“著意过今春”。她告诉丈夫,哪儿也别去了。让我们好好享受团聚,认认真真过上一个春天吧!


谁知世事难料,老天偏偏作弄人。


李清照这种美好愿望,竟成了奢望,并未如她所愿。


公公赵挺之,在官场权谋争斗中,失败了。一命呜呼,撒手西归。赵明诚三兄弟,不仅被罢了官,还遭小人百般诬陷,锒铛入狱。后得朋友相助,上下活动,多方营救,赵明诚得以出狱。


丈夫仕途受阻,只好带着李清照,回到青州老家。


过着隐居生活,半耕半读,时间长达十年。


十年隐居,之于赵明诚,是失意的十年。而对李清照来说,却是因祸得福的十年。


它留给女词人的记忆,美好而终生难忘。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世外桃源,如此美妙,夫复何求!


然并未“留得几多时”。短短十年,弹指一挥而过。


赵明诚不甘寂寞,又要重返仕途了。


李清照闻之,胆颤心惊。


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因“元祐党籍”获罪。


公公赵挺之,又因排挤“元祐党人”,而官居相位。再与蔡京争权,终致身败名裂。


她深知官场险恶,如老天爷的脸,一会儿晴,一会儿雨,一会儿又是风。


丈夫我行我素,甚至一意孤行,女词人万般无奈。


酸甜苦辣,千般滋味,一起涌上心头。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李清照谆谆告诫,未让赵明诚醒悟,更没让他回头。


她只能以诗抒怀。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唱起“千万遍阳关”,希望挽留住丈夫。


可她深爱的丈夫,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重新走进北宋官场。


李清照的心,像她美丽的容颜,一天天老去。渐渐变成一口古井,没有了一丝生气。





李浩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严肃考据、站在笔下人物所处的时代,来审视、把握和解读中国古代历史上15位风流人物的历史随笔集,独辟蹊径地重塑了这些显赫人物的精神画像。以人物身份划分、据年代顺序编排,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名臣(韩信、岳飞、张居正、肃顺、曾国藩);诗人(李白、苏轼、李清照);帝王(汉武帝、曹操、李世民、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武则天)。着重从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命运得失、历史评价、魅力所在等诸多方面点评其人,旁征博引,公正客观,语言文白相间,颇有古典风范,端肃文雅又不乏趣味笑料。


作者简介

李浩,1963年生于四川遂宁。喜书事,以藏书、读书、写书为乐。曾在《十月》《收获》《上海文学》《随笔》等刊物发表小说、随笔二百余万字。闲得长篇小说《四川秘密》《乱世遂州》,中篇小说集《贼王》,短篇小说集《蜀中盗志》《巴蜀奇人》《三月桃花天》,历史随笔集《闲话明清小品》《蜀中旧闻》,随笔集《蜀骚》《天涯明月故乡》……偶以草作换些散碎银子,即呼朋唤友,醉花醉酒醉月,人称“浩哥”,自号涪江客。


阅读推荐

如果说我们所了解的这些历史人物的往事,乃是官方正史的宏大叙事,乃是历史这座深宅大院的前厅的话,那么李浩已然另辟蹊径,为我们开辟了另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历史后花园的隐秘小径。它首先要求作者站在笔下人物所处的时代,从那个时代的角度来审视、把握和解读历史,同时必须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打捞出符合史情史理的部分,并以高蹈悲悯的人文精神,烛幽探微地为这些业已远去的风流人物画出一幅幅令人信服的精神肖像。

——著名作家 聂作平



点击阅读原文 直达当当购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