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邓彬:金缮尽美

2015-04-05 邓 彬 澍雨画馆
点击上方蓝字“澍雨画馆”关注我哟

与你分享本真的艺术,本真的生活,

  投稿邮箱:523070506@qq.com



金缮尽美

邓 彬



  金缮是一种用漆艺修复瓷器的艺术,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做“漆修”的行当,像流传到今天的传世古琴,几乎都在历史上屡次用漆修缮过。古代的漆器、木器、砚台等皆可以用漆来修缮。天然的树漆在我国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2013年在浙江发掘出迄今已有八千余年历史的漆弓残件。漆很坚固、很稳定,是一种黏性极强的物质,有很好的可塑性。瓷器非常光滑,一般物质很难在其表面附着。法门寺地宫中藏有一只秘色瓷碗,碗的外壁用漆艺中金银平脱工艺装饰,一千多年了,生漆还是牢牢地附着在上面,以此可见生漆的黏度和牢度。法门寺的这件秘色瓷金银平脱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件和漆结合的瓷器。


  据目前的资料考证,金缮最早出现在日本,日本江户时代的伊藤东涯所著《蚂蝗绊茶瓯记》中记载,中国南宋的一件龙泉窑茶碗传到日本以后,一直被当做国宝珍藏。室町时代时,幕府将军足利义政得到了这只碗,他非常喜欢,奉为珍宝。但有一次,这件备受珍爱的瓷器还是摔裂了,足利义政很痛心,但当时全日本再也找不出第二只这样的茶碗,所以他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当时和日本之间有被称为“勘和贸易”的,由政府主导的商业往来,所以足利将军派遣使者跟随商队一同来到中国,他希望使者们能在中国本土找到这样的一只碗。可是当时已经距离宋代很久远了,使者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找到相似的茶碗,无奈之下,只好听从中国方面的建议,请工匠将碗锔起来,带回日本,因为锔钉形状像蚂蝗,所以日本人称这只碗为“蚂蝗绊”,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因为足利将军不满意这样的修复方式,于是日本的工匠们开始琢磨金缮这种修复工艺,希望既可以将瓷器修复完整,满足其实用功能,同时兼顾审美趣味,这是金缮工艺在日本的起源。



邓彬 金缮修复作品之一 瓷·大漆 2014


  金缮是用生漆作为黏合剂和塑形剂将破损的瓷片修复完整,最后在破损部位表面贴金装饰的工艺。相对于另一种传统瓷器修复技术锔瓷而言,金缮因为不在瓷器上打孔钻眼,对器物的破坏最小。现代文物修复公认有三大原则:可识别、可逆转、最小介入,金缮作为一种修复方式最能体现此三大原则的要求。欧美不少博物馆里的瓷器是经过金缮工艺修复之后再陈设出来的。金缮最后会使用黄金来装饰修复的部位,日本人用黄金的本意在于面对不完美的事物用一种完美的手段来对待。虽然用金不是太多,但是金代表一种姿态、一种态度,用世上最贵重的物质来弥补缺陷。这里边反映出日本人的文化心理,这样一种美学现象背后自然有其哲学基础。


  “侘寂”是日本美学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侘寂”描绘的是残缺之美,接受无可避免的情况,完整的瓷器不慎损坏,刚才还好好的“完美之物”瞬间瓦解,变成一堆残损的碎片,这是“非美”的,或者说是“丑陋”的。但“美是可以从丑之中引诱出来的……美是发生在我们与事物之间的动态事件,只要有适当的环境、脉络或者观点,美就能自然萌发。因此,美就是一种意识的转变状态,一种诗意与优雅的特殊时刻。”(李欧纳·科仁)金缮正是基于此思想基础的实践,其哲学基础正是日本文化中这种对残缺美的崇拜。


邓彬 金缮修复作品之二 瓷·大漆 2014


  用金来装饰残缺除了残缺崇拜这种形而上的意义以外,单就金色本身的视觉效果而言,几乎没有第二种材料可以取而代之。金色可以和几乎所有的颜色搭配,而这种搭配不是为了和其他颜色“顺色”,而是为了恰恰好地、刻意地保持距离感。


  对于残缺的崇拜意味着在做金缮的时候不能超出残缺的部位进行过度发挥,比方说将残缺的部位处理成一只蝴蝶,这样的“美化”处理就背离了金缮的初衷。物件的残缺是无法预计的,是“无常”的,基于残缺的艺术表现有非常大的限制,不能“越界”,但有限制的空间才会激发创作自由,因为不会浪费精力去选择。创作者不是被动地被“残缺”所限制,金缮的视觉美感依然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发挥。线条的轻重缓急、顿挫、粗细等会直接关乎最后呈现的效果。从本质上而言,金缮并不是简单的修复技艺,它是基于残缺的“二次创作”,是以瓷器为画布的抽象艺术,是基于最大限制之下迸发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无常”和“人性”、“限制”和“自由”,这对看似极度矛盾的双方却借人之灵性而达到和谐共存。



邓彬 金缮修复作品之三 瓷·大漆 2014


  金缮作为一种修复手段是最近才开始进入国人的视野的,又在很短的时间迅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这几年茶道开始在国内兴起,承袭中国唐宋饮茶方式的日本茶道很自然地成为我们学习、效仿的对象。许多日本茶道具流入中国,其中不乏相当数量的、用金缮修复的物件,所以金缮在国内有一定的受众基础。金缮工艺所使用材料的天然属性使得工艺本身无毒,没有化学物质,所以用其修复的瓷器,比如餐具、茶杯、茶壶等就不用担心修复后的使用安全问题。今天的社会审美多元化,金缮所表现出来的“不确定”、“独一性”等无常之美颇具现代审美意味,许多年轻人喜欢用金缮修复的器物正是基于此。不过对于更广范围的大众而言,破碎的器物再次被修复,而且修复过的器物有一种别致的美感,这样的情形太有戏剧性,也超出了以往的认知。


  一件完美的瓷器破碎了,成了一堆瓦砾。面对这样的不幸遭遇,人尽最大努力用心修复,器物因此得以涅槃重生,器物的不完美因为人的“完美手段”而再次臻于完美。金缮不仅仅是在物理意义上重新修复了一件瓷器,也是在美学意义上重新诠释了一种“无常之美”,重拾破碎而不失尊严,抚平伤痛却有新欣喜。金缮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给予我们生活中的启示——生活中的诸般不美好皆可以温柔对待,亦能别开生面。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14年第10期)



邓彬  1978年生于湖南。2004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执教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邓 彬 作 品



邓彬 金缮修复作品之四 瓷·大漆 2014


邓彬 金缮修复作品之五 瓷·大漆 2014


邓彬 金缮修复作品之六 瓷·大漆 2014


邓彬 金缮修复作品之七 瓷·大漆 2014


邓彬 金缮修复作品之八 瓷·大漆 2014





与您分享本真的艺术、本真的生活

欢迎您关注

澍雨画馆公众微信号: Shuyuhuagu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