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焚香独为鬼神说——云门张岩的山水情境

2015-04-24 阎 安 澍雨画馆
点击“澍雨画馆”,一键关注,欢迎订阅



《今月曾经照古人》 180×98cm


焚香独为鬼神说

——云门张岩的山水情境

阎 安


  山水画从魏晋时期开始独立发展,自其肇始之初就和文学、文化的发展纠缠在一起。直至今天,我们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最能直观地表现中国人审美观念的方式。但不可否认,百年来的中国文化经历着冲击、改造、融合、新生的过程,传统的绘画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在这场前所未有的风云际会中,中国画呈现出以变化、融通、回归为特色的发展路径。上一代的前辈如黄宾虹、林风眠乃至吴冠中都在为变化和融通努力,终结了经典传统文人山水画的叙述方式,继之而来的当代画家们便面临着如何回归的问题。


  这种回归,主要是对传统精神的回归和对追求艺术本体的诉求的回归,其责任便由当下的青年一代承担了起来。出生于1974年的云门张岩,便身处这样的时代洪流之中。



《吴门怀古》 220×160cm


  刚过不惑之年的云门张岩,作为新时代背景之下山水画变革的实践者,是这一代青年艺术家当中颇具代表性的个案。他秉承家学,在耳濡目染之中,对中国画形式的当代转换自小便有了更深的认识。云门张岩的父亲藉由现实主义人物画创作跻身画坛,创作过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佳作。在传统中国画的各个分科之中,因为人物画的造型主体非常有时代特色,所以也是最容易跟随时代而发生变革和演进的。但是云门张岩并没有接过他父亲绘制人物的画笔,而是选择了更为抽象却也更接近传统文化内核的山水画作为自己的方向。从云门父子两辈人的选择上,也恰好能看出之前所提及的两种时代任务的转换。



《故园》 68×68cm


  山水画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凝结了历代无数画人所倾注的情感和思考,所以其传统尤为完善并自称体系,所以想要有所推进也尤为困难。这一选择更能看出云门张岩对自己的挑战。想要在古典文人画风的强大传统势力之下向着现代艺术语境进化,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里提到的进化,并非生物学上单向的简单进步。对当下的文化复兴的背景来说,目前画家们面对的难题是:既要达成在视觉图式上的当代性转换,同时又要在精神传统上达成对传统精髓的回归,使得当代山水画在写实一脉主流走向的基础上,再次向着传统文人画的精神表达迈进。云门张岩对此心里是十分明白的。所以他的创作,也一直针对着这两个貌似不同的方向,做着自己的努力。



《故园无声》 68×68cm


  从画面来看,云门张岩十分注重具有当代性的图式构建。他往往采取各种不同的视角入画,力图增大画面容量,将绵延不绝和层峦交叠的崇山峻岭尽收画面。因此,他在构图上,往往将山峦触及到画面的顶端,再以烟云或水天一色充塞有限的空白,构成了开阔、深远、极目天外的宏大景观。在一些系列的创作中,比如“留院游记”和“晓月”系列,他使用了极长的画面尺幅。这样的画面结构,最早出现在以吴昌硕为代表的海派花鸟绘画中,在当代也曾被方向用作园林和庭院的表现,而在山水画的运用中还甚少出现。



《暮》 68×68cm


  其次是对山水形体的提炼和概括。在他的画里,把山水对象的形体抽象为块面与线条的视觉组合。大量使用了几何形体的物象结构,而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对传统皴法的追求。最早的山水画“空钩无皴”,而皴法是为了更好表现山体质地而被创造和总结出来的。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它几乎已经成为最为核心的一种技法,甚至皴法的种类变成了区别绘画流派的标准,如南宗尚披麻而北宗好斧劈之类。到今天,在山水技法的完善和精神内涵被赋予的前提之下,对山水画的追求已经很明确的从“质有”转向了“趣灵”,对质地的真实性的表现不再是山水画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这本身也是当代性的一个体现。在云门张岩的创作中,人们首先看到的便是借由山体或建筑对画面明确的分割,山体大多以近于三角形、梯形、方形等几何形体。这些几何结构自身视觉上的稳定性,使得他稳重而悠远的文化气质与山水对象的精神特征达到了巧妙的契合。他正是通过对形体关系的丰富组合、点线面三者关系的节奏控制、对虚实关系的层层递进,而达到了画面微妙的丰富性。



《秋暮》 68×68cm



《夏山图》 68×68cm


  现代的构成意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以线条和块面水墨为基调的基础上,他既呈现出灵动悠远的山水气质,同时也由此再现了东方传统的精神追求。他的当代构成方式与蕴含精神本体的哲学意味也借这一手段而统一到了一起。



《清秋明月》 68×68cm


  云门张岩的山水画创作,较多地将艺术视野投向了空寂旷远的山水。和前人不同,他笔下的山水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既有北方山水旷达超迈的性格,也有西部山水荒寒苍凉的意象,也有南方山水灵动幽寂的气质。这些情绪在画面中互相共鸣,形成了张岩绘画独有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既不同于北宗的扎实但易板结,又不同于南宗的灵动但易张狂。在对传统的学习和批判,使云门张岩就像走在南北之间的钢丝上,小心翼翼但又悠然自怡。正是这条结实的钢丝逐渐引导他走向了个性化山水模式的创造,进而升华为他对山水画自我面貌的自觉追求。



《何处惹尘埃》 230×190cm


  唐代的灵澈和尚曾做有《云门雪夜》一诗:“天寒猛虎叫岩雪,林下无人空有月。千年像教今不闻,焚香独为鬼神说。”这恰是今天云门张岩的创作状态:在寒天雪夜中独自望月傲啸,焚香沐手作画,不为讨好古人,只为对得起自己。


阎安(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


《江南琐记一》 68×34cm


《江南琐记二》 68×34cm


《江南琐记三》 68×34cm


《江南琐记四》 68×34cm


《江南琐记五》 68×34cm


《江南琐记六》 68×34cm


《晓月一》 98×24cm


《晓月二》 98×24cm


《晓月三》 98×24cm


《晓月四》 98×24cm




云门张岩,1974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致公党党员。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张志民先生。现为山东青年画院副秘书长,山东泉城画院秘书长。


中国美协展,文化部展览

2009年 中国山水画《吴门怀古》 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山东展一等奖,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1年 中国山水画《冷月清秋》 201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入选

2011年 中国山水画《意中之地》 第二届中国山水艺术双年展 入选

2012年 中国山水画《冷月无声》 “锦绣中原”中国画作品展 优秀奖(最高奖)

2012年 中国山水画《今月曾经照古人》 首届公望富春,中国山水画作品展 优秀奖(最高奖)

2012年 中国山水画《武当秋月》 “画说武当” 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入选

2012年 中国山水画《月是故乡明》 201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入选

2012年 中国山水画《月光洁如雪》 “翰墨新象”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入选

2013年 “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优秀奖(最高奖)

2013年 作品《何处惹尘埃》 获十艺节山东展银奖并入选全国优秀作品展

2014年 作品《何处惹尘埃》 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其他展览:

2000年 作品入选第八届“山东新人新作展”。

2001年 作品入选“山东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作品展”。

2002年 在山东美术馆举办“云门子合家画展”。

2003年 获“山东省第二届写生作品展”银奖 。

2007年 举办“自然 、心灵”——云门张岩 云门张凝 兄妹作品展。

2007年 作品参加“山东艺术学院——台湾艺术大学作品交流展” 。

2007年 参加“瓶子”当代艺术展。

2007年 作品参加“张志民、 岳海波、云门张岩、云门张凝师生四人作品邀请展”。

2008年 作品参加 “聚合 中国画坛 中国画家作品邀请展”

2008年 作品参加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08年 作品参加“水墨动向——当代著名中青年画家学术邀请展”。

2008年 作品获“山东首届青年美术作品展”形式奖。

2008年 作品入选“全国研究生优秀作品展”。

2009年 获“山东首届青年美术大展”形式奖。

2008-2012年 参加历届山东国际美术博览会

2012年 两件作品入选山东作品晋京展

2012年 赴首尔参加2012中韩美术交流展

2012年 作品获第四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三等奖

2012年 作品参加齐鲁颂•“三个一百”美术创作工程

2012年 作品参加齐鲁画风-迎接党的十八大山东中国画展

2012年 作品获山东美术作品展铜奖

2012年 参加中法艺术交流展

2013年 参加在中央美院举办的“为中国——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教学研讨会师生展”

2014年 “无言中国画七人展”济南怡文轩

2014年 青岛“齐鲁风雅——当代名家八人展

2014年 大美墨韵“水墨锋镝”——云门张岩 李恩成 孟祥军作品展

2014年 南京承·变:艺术新图景

2014年 天津“art滨海”展

2014年 赴东京参加齐鲁水墨名家日本邀请展

2014年 南京《一任自然——南京2014年山水画年度展》

2014年 “笔下乾坤——国画展” 北京炎黄艺术馆

2015年 “风华正茂”南北青年水墨交流展 济南浩雅斋

2015年 齐鲁清韵名家邀请展 济南

2015年 当代青年学术邀请展青岛站 青岛金石博物馆

2015年 水墨记——自然的双重性 杭州 中国美院



澍雨画馆公众微信号: Shuyuhuagu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