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钟颖:自由与束缚——我对云的解读

2015-04-27 澍雨画馆
点击“澍雨画馆”,一键关注,欢迎订阅



《云雨云》 不锈钢、花岗岩 100×80×40厘米 2004


自由与束缚

——我对云的解读

史钟颖


  云变幻莫测,古往今来人类对云进行了各类艺术表达,如中国传统的祥云图案,各种绘画中对云的描绘等等。但这些都主要是将云作为烘托气氛的背景因素,而近几年,我注意到一些雕塑家开始将云作为主体来表现。


  这15年来,我的作品多用各种网材来制作一些具有象征性的虚空之形,并希望通过做这些具有形而上意味的精神之形的过程来引导我去体悟人生、哲学,尤其是佛学的智慧。在我所创作的作品中,云系列是自然而然出现的。随着我对生活的各种感悟,这个系列的作品也在不断地丰富、深入与生长。现在,通过总结其中几个节点性作品的创作过程,一方面可以帮助我梳理这个系列作品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与大家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启发。在看以下作品的创意之前,还请大家先自由地看作品并保留自己的最初感受与理解判断,以免受到束缚。对以下这些作品的陈述仅是我创作它们时的感官,到如今它们还在给我以新的启发。因此,大家的主动误读也是一件作品的一次次新生。


《网景·涅磐》 不锈钢 150×20×30厘米 2002


  早在读本科时,我就发现用网材所形成的虚空间造型可以使一般看来实体封闭的雕塑在展现外部造型的同时呈现出内部空间,从而使雕塑的内外空间得以互通,形成既有阻隔束缚但又空灵自由的视觉效果。自由是人类的终极追求,在佛家那里称为涅槃,其具体形象的体现是释迦牟尼圆寂的侧卧像。但涅槃在佛教的根本教义中并非就是死的代名词或是如后来有人说的那样是死后辉煌的重生,它既非生又非死,而是佛家讲的“大自在”。因为佛家修心的根本是不执著,既不贪生也不恋死,从而获得终极的大自由。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各种“网”包裹的世界中,虚拟的电脑互连网、复杂的关系网……这些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对我们又无时不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约束。钢网内部中空,透过网眼内外空间完全互通,但原形似乎仍滞留其中与捆缚的钢绳抗挣,从而产生一种悖谬感。我借用悬浮于空中的涅槃造型使其游移于我们周围,并产生一种飘渺的感觉,进而暗示了我们在对各种虚无网络的抗挣中,通过这种自身的隐形或可达到一种禅的自由。这就是当时我做《网景-涅槃》的切入点。因为它们挂在空中漂浮的形态使我联想到云,于是它又成了云系列作品的雏形。云无定形,总是处在一种飘荡的自由状态。之后我又用我摸索出来的这套特殊工艺做了很多自由自在的云的形态,但它们本身因为色泽和材质的关系并非云的完全拟态。钢网包裹、钢丝捆绑、内部中空,它们既像是在挽留一朵浮云,又像是在等候着一朵浮云的到来,所以它们可以被看做浮云的驿站。但从深层的含义来说,《浮云驿站》依然是我对自由与我们肉身关系的思考。



《浮云驿站5》 不锈钢 80×35×30厘米 2003


  肉身对自由的束缚源自我们的各种欲望。情欲是人类的根本欲望之一。如何摆脱欲望的束缚,获得自由是一个难题。针对于此,佛教中有专门的观想方式,如有对治肉体情欲以毒攻毒的白骨观等等。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观想方式还是《金刚经》的四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能在根本上将肉体情欲看做虚幻不实,我们才能不执著于这种欲望。于是,作为对《浮云驿站》的发展,我把正在云雨的男女做成了一朵虚空的《云雨云》。



《浮云驿站6》 不锈钢 80×40×40厘米 2003


  当然,人是有各种不同的欲望的,但在佛家看来,这些都是虚妄不实的妄念浮云。有趣的是,在做完这件作品的几年之后,“神马都是浮云”还成了大众流行语。这件作品是把雪白的棉制网格隆起成人形物体,延伸于空中,观众可以自由进入这些人形物体内部并透过这些虚幻的网格发现一个新的视角,似在云里雾里中观赏我们周围的风景与环境。与此同时,观者本身也成为了这件具有奇幻神秘作品的一部分,即成为了被观者。在这种双向的体验中,人“向上,向前”的欲望被这片虚幻的白云制约着、束缚着……



《妄念浮云》 钢、人造棉 600×400×110厘米 2005


  在近现代,许多哲学家通过艺术的形象来揭示人类的生存处境并从中展开自己的思考。因为他们认识到“哲学的思考只有在艺术领域才能最终表达”。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运用雕塑的基本语言,通过视觉与空间的体验道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从而使我们以艺术的眼光观察世界,体悟人生。




史钟颖,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基础部主任。




澍雨画馆公众微信号: Shuyuhuagu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