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晓宇:冷静的旁观者

2015-07-08 澍雨画馆
点击“澍雨画馆”,一键关注,欢迎订阅



《晨雾》 布面油彩 90×90cm 2014年


冷静的旁观者

文 / 李晓宇


也许对于一些人来说,绘画艺术早已经失去活力,但是我对此的研究仍旧乐此不疲,我始终坚持着我的“使命”,我所谓的“使命”是一种感觉,是艺术赋予一个画家的某种纯个人化的追求。绘画对于我个人来说,仿佛有一种宗教般的意义,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艺术家像殉道者,我别无选择。



《悉尼旧屋前的花圃》 布面油彩 50×60cm 2007年


从本科进入中央美院油画系一画室,一直到硕士、博士,我都是在中央美院一画室的滋养之下成长起来的。因此,一画室的艺术趣味自然也深深影响到我的绘画,我主要以根源于西方文艺复兴至印象派的写实表现手法,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基于这样的艺术理念,我的画可以分成人体、肖像、风景、创作几个类型,这是西方油画传统的经典分类。这个分类框架给我建构了一个观察的视角,我可以通过这几个框架去静悄悄、不动声色地观察世界,而不是过于直接地卷入其中。换句话说,作为21世纪中国的年轻画家,我借助于西方古典艺术的视角去观察中国的人和事。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愿意做一名“冷静的旁观者”。今天的中国,事物瞬息万变,我希望西方古典艺术的冷静感能使我的画流露出某种独特的气质。画面冷冷的平光、精致的阴影、富有克制性的色彩变化、若有若无的情节……这些似乎都在传达画家本人的某些思考。



《雾境》 布面油彩 60×60cm 2013年


在我看来,这实际上是一个美术的接受过程,德国接受主义美学家伊瑟尔曾提出“隐含的读者”概念,该概念对于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会有所帮助。伊瑟尔认为:“隐含的读者既体现了文本潜在意义的预先构成作用,又体现了读者通过阅读过程对这种潜在性的实现。”(伊瑟尔《审美过程研究》中译本,第45-4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从美术接受对美术创作的影响方面来看,“隐含的观众”既是隐含的,又具有现实性。我们把它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学意义的“隐含的观众”。也就是说,在创作时,必须考虑到自己的作品将被哪个社会阶层、社会群体所接受。在构思的过程中,我就得提前考虑到观众的欣赏层面。



《迷失》 布面油彩 180×130cm 2012年


另外一类就是美学意义上的“隐含的观众”。比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当他把13个人物都放在餐桌后面,而不像他之前的艺术家所作的那样,把他们放置在一个围桌而坐的封闭结构中时,显然就是为了让接受者感受到在场每一个人的内心变化。这意味着这种带有戏剧性的构图特征已经把观众的视野考虑到了(关于《最后的晚餐》,可参见沃尔夫林《古典艺术》中的精彩分析)。从中可知,“隐含的观众”贯穿在美术家整个创作过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构思、选材。



《姗姗》 布面油彩 150×100cm 2010年


通过《花样·年华》系列,我逐渐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式,无论是在技巧上、画面的处理上,还是主题的把握上,我的创作都开始拥有了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实际就是我在上文已经提到的以“冷静的旁观者”视觉进行创作的方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应该拥有怎样的气质呢?首先,我用绘画介入生活,但保持距离,并不完全融入。我所画的人物与画家本身始终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中。观者无法确定画家和被画者是否相识,或者即便相识也不知道是否熟悉。画中的女孩似乎都有点漫不经心,或者在发愣,或者在用飘渺的眼神看着某个地方。她们不在意画家正在观察她们,或许她们根本不知道有人正在观察她们。其次,“冷静的旁观者”应该是不急不躁的,我希望我的画也具有这种气质。在2010年前后,我逐渐找到了合适的手法,画面虽然变得薄,但丰富的表现力丝毫不减。看起来平涂的地方却有着十分微妙的变化。第三,“冷静的旁观者”意味着不应该过于直接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需要观者去体会。我画的肖像中看不到那种能够让我们瞬间就明白画家想法的东西,因为我刻意经营着一种距离感,并争取拿捏得恰到好处,希望观者只是感觉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现代生活气息,因此我小心地经营着各种各样的眼神和视线。《湖北姑娘》是我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张画,画中描绘的是女大学生在画室中无意地看着墙上作品的一瞬间,这让人产生遐想。



《湖北姑娘》 布面油彩 120×80cm 2010年


在现代社会中,“看”与“被看”是一个惯常的主题,视线和眼神无所不在。作为画家,我使用自己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而且我也努力去表现生活对眼睛的反应。打个比喻,我好像是在用自己的视线扫瞄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不同的事物对我的视线有不同的回应。所以,我很注重对作品中不同形象的眼神和视线的精心描绘,而画家对这种生活的态度却需要观者自己去揣摸。



《对望之一》 布面油彩 180×90cm 2009年


我认为,画家需要深刻认识社会。美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和社会存在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不同层次的艺术家对应着不同层次的观众群。立足于社会角度,画家要对整个社会的传统和现实存在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有准确的把握,对美术自身的规律也要有所掌握。美术本身具有自律性,也有社会性。画家既有个性又有不能摆脱的社会属性。因此,对于画家而言,除了技法的掌握之外,文化知识的积累也是不能缺少的。



《对望之二》 布面油彩 180×90cm 2011年


吾辈面前,确实已经巨匠林立,但我不因此而胆怯,更不能放弃。高擎膜拜的双手,心怀感念,任重而道远。







李晓宇,1979年7月12日生。1998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2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画室,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画室,获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油画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澍雨画馆公众微信号: Shuyuhuaguan


本公号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微信QQ号:5230705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