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治斌:轻墨落素

2015-07-20 澍雨画馆
点击“澍雨画馆”,一键关注,欢迎订阅



《新疆纪行之一》 41×45cm 1994年


孩提时,爱画画的童心是一样的,我能看到最天真烂漫的想象和最无拘无束的描写。我在想,那些稚拙的笔触何以能如此感人?也许就是因为一颗从未被污染的纯净的心吧。成年后,世间的好坏善恶全部涌向人心,使每颗心都不同,杂念丛生。面对绘画,或许还是爱的,但由欲望的主导终会使画面杂质充溢,纯粹荡然。




《高原记事之二》 100×60cm 2014年


日前,去朋友的种植基地参观,见一盆蕙兰花开素雅,生机勃勃,心生赞叹。友欲送之,欣然笑纳。为我打包时,我问工人怎样养它?他说要用纯净水浇灌。我问为何?他说:“自来水含碱太多,如浇灌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这使我想到水墨也须同样的讲究,品质的差异不是大概,而须细究,好材质才是好艺术的根本起点。



《心月的秋天》 76×68cm 2013年


作画有两种心态,一种是面对自己内心,以心灵的需要为导向;一种是满足他者需求,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以内心之需,作画则十分纯粹,即使画面简而又简,却单纯干净,只要达到追求的意境,不必期待观者是否叫好。以他者的要求,往往不能尽抒胸臆,即使画面丰富充盈,作品的神情却也多了些搔首弄姿的做作。



《云想衣裳之五》 137×68cm 2010年


灵感是即将进入某种美好状态的开始,它看似来自偶然,实则是累积到一定程度以至迸发的结果。灵感首先需要内心对目标的渴望,即使坐着,看到一朵花开,一滴雨落,聆听悦耳的禽鸣,动人的乐音,灵感之门会悄然开启。有时,灵感需要去寻找,你并不知什么会走进画面,而当你突然面对时,便豁然而知,就是它了。



《云想衣裳之九》 137×68cm 2010年


水墨讲贯气,即一气呵成之感。一气,一口气呵成,立即完成,形容作品全局通畅,有如行云流水般的自在与无碍。如能做到从落笔到收笔,中间不停顿地完成一张水墨而且画出精彩,当然了不起,但大多数时候,在画的过程里还是要停下来思考,甚至,当拿出以前的作品修改时,依然能做到贯气,这才是难得的水墨修养。



《民俗村集市》 2010年


水墨在描绘山石树木、花鸟鱼虫这类题材时,能充分地释放出材质的美感,获得丰厚的精神语义,表现出完美的契合性。传统水墨发展到今天,在山水花鸟领域达到的艺术高度,后人很难超越。面对新的题材,如林立的高楼,时尚的妆容服饰等,水墨与之能有完美的契合吗?肯定有,这也是现代水墨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




《归牧图》 65×39cm 2015年


朋友问:“大家比较熟知你的人物画,但你又画风景和花鸟,你定位自己为一个人物画家吗?”答:“不,我是因感动而去描绘,感动我的不止有人,自然万物都可能是我灵感的源泉。从造型角度来说,人也许更复杂,因此,能画人物就更不用说会画其他。但除了造型,绘画还需更多其他的修养,我希望自己是修养全面的画家。”



《乡间理发图》 65×39cm 2014年


一个山水画家或花鸟画家去画一张人物画时,我想是困难的。而一个人物画家若去画山水和花鸟,应是相对容易的。从造型的角度说,人物最难。当具备了好的造型能力,面对自然景物中的山川草木时,有感而发地写生即可随手拈来而成佳作。当然,能画和画得好又是两回事,艺术的品味最终体现在个体的综合修养之上了。



《茅山写生之二》 68×42cm 2013年


朋友看我作画,觉我动作酣畅淋漓,问:“你有表演的成分吗?”答:“你这一问,我倒在乎起我的动作了。其实,是类似技法画多了,手熟而已。”问:“这是好的状态吗?”答:“也是,因为这是锤炼之后的状态,又不是,因为熟练才能不假思索,用笔熟滑。若能由熟而生,又会有新境界,所以,一个状态蕴含两种倾向,须认真对待。”



《甘南纪行》 65×39cm 2014年


人们常说的“技艺”,我理解的是技巧在一定高度上的艺术。广义上讲,技艺在各个门类都适用,如“庖丁解牛”、“卖油翁倒油”的故事,都是“无它,唯手熟尔”的高层次技艺。绘画中的千锤百炼,也可使腕下妙笔生花。齐白石画虾,是最“技艺”的,说他寄寓了怎样的人文精神,未免牵强,其技巧达到的高度本身就是一种精神。



《嵩山写生》 65×39cm 2015年


近日,整理画室才发现,画废的作品数量之多令我惊讶。平素画画时,当然希望每一张都能成功,但实际上有多数都失败了,甚至之前觉得尚好的,如今再看却令我怅然。其实,仔细想想,也不足为奇,多少个日夜浸淫于此,不曾懈怠,所有真正的前行与进步恰恰仰仗于这般点滴的累积,直至废画三千也不过是又一个新起点而已。



《张家界写生之四》 65×39cm 2014年


偶然性在生命中是绝对的。我们的生命来自于父母,但父母的相遇并最终结合充满了偶然性,直至我们的出生也源于一次情爱的偶然。我们的成长充满更多的变数,甚至我一气呵成和分多次地画完一张画也会全然不同。生命按时间的排序一直往前走,不倒退,也不能重新选择,所以我们对其中的种种偶然选择了忽略。



《松鼠图》 65×39cm 2015年


面对素净的画纸,让自己的精神扑进去,溶在水墨的天地里,任由情绪的漂游。绘画有它自己的力量,会带着画者向前行走,到底会走向哪里,我不知道。我把自己交给它,把对纷繁生活的点滴感受凝固在画里,并用它来完善自己。人生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我希望我走在画里,慢慢成熟。不论结局,只需真诚地面对。



《母与子》 39×39cm 2015年



《戏水图》 39×39cm 2015年


生活中总有些微妙精细的东西令我着迷,使我不忍心放弃对其细节做深入的描绘。譬如一只蜻蜓,我曾把它放在手心仔细端详,它长得真是精细,翅膀的纹理简直就像用极细的墨线条勾勒出一般。我看齐白石画的蜻蜓,其工细的画法也有如影像的翻版。这表现出了一种认知——真实的描绘即可视为完美的艺术加工。



《百合写生》 68×42cm 2014年


形式是绘画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审美主体的内心感受。形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画面本身所具有的形式美,作品中点线面构图色彩等所具有的不同特质与趣味,还有作品的形状,如长方扇面等,共同构成画面形式审美的主体。其二,则是展示方式的形式美感,它与作品相得益彰,为观者带来丰富的视觉与心理感受。




《写生蜻蜓之二》 34×34cm 2014年


面对自然,写生能给予画者的,是此情,此景,此时,此刻。这不同于安居室内的精心创作,需要苦心经营,需要深思熟虑。写生则全在那一刻的怦然心动,可以稍有所思,更可能不假思索,可以稍做停顿,更可能一鼓作气。以心会物,放笔直取,直至完成,不过短短几个时辰,其魅力,是其他绘画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轻墨落素——范治斌水墨作品之回乡特展


主办单位:荣宝斋(呼和浩特)有限公司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承办单位:呼和浩特民族美术馆

     内蒙古荣鼎文化艺术投资有限公司

赞助单位:沙恩·金沙臻堡酒庄

协办单位:後素堂、轻墨落素文化传播机构、《艺术巿场》杂志社、尚艺观止艺术传播机构、内蒙古精英沙龙,六合院红木馆、英杰汇、大盛魁文创园、内明画廊、图阁画院、大飞画廊、圆梦艺术中心、尚书堂、墨香斋、中国民协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享嘉堂、东书房美术馆、虚白馆、上和文化、北京杏坛美术馆、北京三恒美术馆、澍雨画馆、深圳书画春天文化、青州盛唐轩美术館

展览地点:呼和浩特民族美术馆一层荣宝斋展厅(呼和浩特公园东路108号)

展览时间:2015年7月月28日~8月5日

开幕时间:2015年7月28上午10时

联系电话:0471-6916860





范治斌1972年12月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9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师从范曾、郑庆衡等先生,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师从赵奇、李征、李岩诸先生,获硕士学位;2010年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师从冯远先生,2013年获博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系。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新疆教育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澍雨画馆公众微信号: Shuyuhuaguan


本公号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微信QQ号:5230705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