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元代花鸟画解析·四君子

2015-08-15 阴澍雨 澍雨画馆
点击“澍雨画馆”,一键关注,欢迎订阅



[元]柯九思 《清閟阁墨竹图 轴》 纸本墨笔 132.8×58.5cm



技法演进中的元代花鸟画(三)

文 / 阴澍雨



四君子与水墨写意


元代花鸟画随着文人画的发展而发生了显著变化,枯木竹石、水墨梅、兰、竹、菊题材的大量出现就是突出的特点。其原因有二,其一是承继前代传统,来自于扬无咎、文同等宋代画家对四君子题材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四君子题材立意得以深化,且形式更适于写意形式,更便于率意书写,故受到文人画家的青睐。赵孟頫在古木竹石中题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倪瓒画竹强调抒发“胸中逸气”,自题其画竹云:“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它人视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这些重要的文人画理论都与墨竹相联系。其二是由于元代文人画家大都以山水画为主攻方向,如赵孟頫、柯九思、吴镇、顾安、李衎、倪瓒等都是个中高手,他们兼画兰竹,出现在他们笔下的四君子题材,多配以怪石、枯木、杂树、坡草等,这些配景形式将山水花鸟题材综合在一起。






[元]柯九思 《清閟阁墨竹图 轴》(局部)


四君子这一类型的花鸟画并不是单一的技法形态,比如张逊以双钩竹手卷传世,李衎作品也选取了钩染形式,与工笔技法相对应。但总体来看,水墨写意形式占据主流地位。这一类代表性的作品将写意画概括与表现的特点向前大大地推进,并对后世写意画的兴起产生极大影响。其具备了写意花鸟画两方面的特质:一方面,水墨兰竹以单笔概括物象特征,笔墨组合产生特定结构,使物理与画理相一致,这是写意画最显著的特征。另一方面,与书写的笔法相结合,将主观情感的表现推到超越客观物象的高度,这是将人的品质与绘画语言高度融合,实现写意画表现性的另一特征。



[元]赵孟頫 《古木竹石图 轴》



[元]赵孟頫 《竹石幽兰图 卷》


画梅著称的有邹复雷、王冕等。王冕继承了南宋扬无咎之法,他的画梅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并著有《梅谱》传世,总结了前人及自己的画梅经验。故宫博物院藏《墨梅图》画枝干挺秀的梅花一枝,并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已成为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元]王冕 《墨梅图》 纸本墨笔 31.9×50.9cm


从绘画图示来分析,这一类型的作品以全景立轴形式占主体,其原因来自于绘画本体规律。首先,自然物象既具备配景丰富,情致变化多样的客观规律,使全景形式成为可能。其次,对于雨露、风姿等情态的表现适用于全景形式,可以突出气势。再次,丰富的配景形式可以改变某一种绘画题材的单调少变化的弱点。最后,元代这类作品中大多表现修竹新篁等特点,与今天中国画创作中的粗竹、老梅区别巨大,如果不配以枯木、坡石,很难支撑画面,力量会变得纤弱。顾安、李衎、柯九思、吴镇等人的作品都具有以上几点共性特征,读者可以在临写过程中加以体会。



[元]倪瓒 《竹枝图 卷》



[元]倪瓒 《梧竹秀石图 轴》


梅兰竹菊是学习写意画的重要途径,元代又是其鼎盛时期,它承载了太多的艺术规律与文化内涵。所以学习元代四君子花鸟画作品是进入写意绘画的有效途径,通过它即可逐步了解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元]高克恭 《墨竹坡石图 轴》 纸本水墨 121.6×42cm


纵览元代传世花鸟画作品,很难将某种单一的技法形态从作品中剥离出来,这也是整个元代花鸟画的时代特点。横向比较元代绘画,花鸟画中任何一种形式都似乎不是这一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都似乎无法与同时期的山水画成就相比。但是从技法的演进来看,元代花鸟画又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从宋代极尽工致的钩染到明代泼墨大写意画之间的转换与铺陈。其中出现的每一种技法形态,都是绘画本体语言发展的历史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阴澍雨(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美术观察》栏目主持)


注:此文节选自阴澍雨编著:江西美术出版社《历代名画记·元代花鸟》



[元]李衎 《竹石图》


[元]李衎 《新篁图 轴》 绢本 131.5×89cm


[元]李衎 《沐雨图 轴》


[元]李衎 《双钩竹图 轴》


[元]吴镇 《枯木竹石图 轴》 纸本 53×70cm


[元]吴镇 《墨竹坡石图 轴》 纸本 103×33cm


[元]吴镇 《竹枝图 轴》 纸本 90× 24cm


[元]顾安 《新篁图 轴》





澍雨画馆公众微信号: Shuyuhuaguan


本公号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微信QQ号:5230705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