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平:虚实相生

2016-07-21 澍雨画馆
点击“澍雨画馆”,一键关注,欢迎订阅



《浮烟远逝》 铜版画  2015年



就“成语系列”谈铜版画创作

文 / 王 平


成语作为汉语语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使用过程中,经历过多次语言的筛选与锤炼后所形成的一些固定结构与含义的词组或短语。它往往以四个字出现,但它所包含的信息量与文化负载量却比一般的词汇大得多,可见,成语充分体现出汉语的博大精深。从成语的组成形式来看,它体现着中国文化崇尚对称和谐以及中国哲学思想所包含的一分为二、辩证统一的“阴阳”传统哲学观。如“积极向上”、“欢欢喜喜”,这些成语均体现着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生活观与精神观。此外,如“一心一意”、“九九归一”、“十有八九”则体现出我国汉语中对虚指数词的认识。“当仁不让”、“自强不息”、“见义勇为”等成语则折射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心理;“无为而治”、“祸福相依”、“叶落归根”则反映着我国佛教、道家的出世思想;“草船借箭”、“围魏救赵”、“暗度陈仓”则通过一个个典型的历史事件来说明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我认为,中国成语所呈现出的我国民族文化内涵、审美情趣在各个方面均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草船借箭》 铜版画  110×150cm  2014年


铜版画或称“蚀刻版画”、“凹版画”,它指通过化学腐蚀剂在金属板(铜、锌、铁)完成,或直接用刀、铁笔在金属板上干刻完成的一种版画。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我国铜版画高速发展的时期。从1954起,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相继创建了铜版画工作室。而在1981年,在首届“三版展”(铜版、丝网、石版)中,有200多件铜版画作品参展。相比1954年第一届全国美展上没有一件铜版画参展的状况而言,在不到三十年的时期里,我国铜版画的发展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就,这与老一辈版画艺术家辛勤的付出是密不可分的。当代铜版画是一门对艺术家的技术、材料、科技的综合应用能力,对画面效果的概括运用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画种。同时,相对于其他画种,铜版画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技术与材料的更新更加敏感。也正是由于铜版画对技术与材料的依赖性较高,造成很多版画家往往以制作技术上的精良、作品尺寸的大小等来评判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此外,在版画理论研究与创作上也存在着对西方拙劣的借鉴、模仿等弊病,这是很可怕的。我认为,这些不好的现象源于我们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不能正确处理传统与当代、本土与外来文化间的关系。实际上,早在19世纪,张之洞在《劝学篇·设学》中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这个口号涉及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足以令我们今人所借鉴。而在当代,徐冰的《天书》则是版画“民族化”的代表之作。他参考了中国古代造字方式,通过传统活字印刷的方式,创造出一套字形崭新的汉字系列,体现出他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全新认识。



《刻舟求剑》 铜版画  100×50cm  2013年


2005年,本人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铜版画工作室,在工作的头几年,我一直没有从事铜版画的创作,而是尝试着画一些油画与水墨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直到2012年,我又一次拿起了铁笔,开始了我的铜版画创作,相隔七年的又一次接触让我对铜版画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主要是因为七年的时间足以让我忘记学生时代所学的那些铜版画技法与固定的作画步骤。实际上,在重新从事铜版画制作时,我脑袋突然陷入到一片空白之中。此时,我的创作只剩下无谓的“瞎碰”。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创作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铜版画,这些作品也得到了同仁们的肯定。在2013年至今的这段时间里,我主要以“中国成语”为创作题材,采用了非具象的形式、符号来重新赋予成语一些新的意义。在创作过程中,我主要根据人们通常对于成语的理解,通过图示来建构一种新的次序,以纯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成语三联画》中的《鱼跃龙门》,该成语出自《辛氏三秦记》。原意指在河津一个叫龙门的地方,禹凿山开门,每到春天就有黄鲤逆流而上,能跃过门者即化为龙,喻指人事业成功或地位高升。在该作品的构图上我采用了竖式构图,我把画面的中心定在画面偏上一点的地方,再加上画中颇具动感的鱼以及翔云,这些都给人一种向上腾飞的感觉。在我看来,借助于铜版画独特的手法风格,可以恰当地阐述出人们曾经的记忆。



《鱼跃龙门》 铜版画  100×50cm  2013年


在如何理解当代语境下铜版画艺术回归这一问题上,本人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尝试着去理解。首先,从铜版画的表现语言来说,铜版画是以金属板为媒介,通过干刻、腐蚀剂的腐蚀或一些制作技法在板上产生一些痕迹来完成的一门艺术,它存在一定程度的介乎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艺术效果。今天也有不少版画艺术家对铜版画风格语言方面的探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沉溺其中,乐此不疲。当然,探索不同的风格语言,并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表现方式固然是好事。但令人担忧的是,当下有一部分人仅仅以“炫技”为目的,而不关注作品的内涵,甚至把掌握技术的好坏作为评判一幅铜版画艺术价值高低的标准,我认为这是很危险的。其次,则涉及当代铜版画审美趣味向传统文化的回归。铜版画艺术作为舶来画种传入我国已有几个世纪了,特别是近代铜版画艺术的发展已使得我国与世界铜版画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我国的铜版画艺术在国际上也逐渐有了一定的地位。在此情况下,如何在世界铜版画中找到属于我国铜版画的一席之地,光靠技法与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与审美情趣融入当代铜版画创作中去。实际上,铜版画“成语系列”是本人将中国意象造型手法运用到铜版画中的一次尝试。在创作与制作过程中,我比较关注铜版画表现元素中一些较为“硬”、“实”的形式语言。与此同时,在融合中国传统文人的情怀与意境,以及“虚实相生”、“借物抒情”等意象造型理念的基础上,我努力赋予其当代性,以营造出一种既符合版画技术特点,又融入了文人情怀的审美意境。



《盲人摸象》 铜版画  100×50cm  2013年


《浮烟远逝-1》 铜版画  50×50cm  2015年


《浮烟远逝-2》 铜版画  50×50cm  2015年


《浮烟远逝-3》 铜版画  50×50cm  2015年


《浮烟远逝-4》 铜版画  50×50cm  2015年


《明镜止水-1》 铜版画  50×100cm  2014年(请顺时针翻转90度观看)


《明镜止水-2》 铜版画  50×100cm  2014年(请顺时针翻转90度观看)


《明镜止水-3》 铜版画  50×100cm  2015年(请顺时针翻转90度观看)


《明镜止水-4》 铜版画  50×100cm  2015年(请顺时针翻转90度观看)


《吉象如意》 铜版画  50×138cm  2014年(请顺时针翻转90度观看)







王平,1979年出生于湖南岳阳。200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湖南理工美术学院副教授。


参展获奖:

2015年,铜版画《浮烟远逝》入选“中国首届插图艺术展”

2015年,铜版画《明镜止水-2》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

2015年,铜版画《浮烟远逝-2》获“湖南省第三届版画展”铜奖

2015年,铜版画《明镜止水-3》获“湖南省高校师生艺术展”二等奖

2014年,铜版画《雾1-1》入选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2012年,铜版画作品《瓮城-守护系列之一》获湖南“湘高速杯”艺术作品展佳作奖

2008年,版画《巡》获“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优秀奖

2006年,版画《再巡一次》入选“首届湖南青年版画家版画展”

2006年,版画《逍遥游-1》获“第十届‘鲁艺杯’”优秀奖

2005年,版画《逍遥游-1》《第一次进京的合影》入选“中韩高校交流版画展”

2004年,版画《对面三楼》获“全国第十届美展辽宁展区”优秀奖





点击下方图片,浏览详情










澍雨画馆公众微信号: Shuyuhuagu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本公号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微信QQ号:5230705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