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白驹过隙

2016-08-31 赵力 澍雨画馆 澍雨画馆
点击“澍雨画馆”,一键关注,欢迎订阅



白驹过隙——孙浩水墨作品展

TIME AS A FLEETING WHITE HORSE: INK PAINTING BY SUN HAO


策  展  人:赵 力

展览时间:2016年9月4日—9月11日

展览开幕式:2016年9月4日 下午3:00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5号厅

主  办:北京印刷学院

承  办:玄如艺术

协  办:中策艺术 青年艺术100

学术支持: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CCAD)


Curator: Zhao Li

Duration: 4th Sept - 11th Sept, 2016

Opening: 3:00 pm, 4th Sept. 2016

Location: No. 5 Hall of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Host: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Organized by: Xuanru Art

Co-organized: Z ART  ART NOVA 100

Academic support: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Document







孙浩 《红骑士》 纸本水墨  350×216cm  2016年



白驹过隙

文 / 赵 力


认识孙浩已经十年有余,犹如白驹过隙,只在转瞬之间。近年来他多次参加我策划的展览,藉此我也加深了对孙浩的了解。记得是去年,孙浩准备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之际,又一次主动找到我,希望由我来担任他展览的策展人。我欣然应允的理由仍然是对他作品的喜欢,同时也有进一步探究的想法。从大的角度来看,孙浩的展览的确值得期待。这不仅因为在“80后”的水墨画家里,孙浩应该是最先在国家级美术馆举办个展的。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低迷茫然之际,在中国当代水墨前途未明之时,正需要一些扎扎实实的“案例”,尤其是积极面向未来的青年艺术家的“案例”,来证明给大家看,让大家看到希望,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努力推进。



孙浩 《鼓舞》 纸本水墨  200×160cm  2015年


关于孙浩的水墨画创作,大家现在所熟知的是他画的“马”。最初的系列,是一组围绕着“马”的题材的“肖像”作品。孙浩放弃了历史传统的语言程序,却藉助于水墨写意的扎实功力,既为“马”写照塑型,又以“肖像画”的方式突出了画面的精神性表达,可谓达到了“形神兼备”。事实上,“马”是古今中外很多画家热衷的画题,也有不朽之作留存至今。孙浩画“马”,不是为了血战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却是为了追求某种单纯呈现。在孙浩的创作中,“马”的肖像有意味地拉近了观赏者与画面之间的距离。这种“近距离”,不是视距上的单纯拉近,而是心理上的情感拉近。也正是在观赏者“近距离”的审看下,“马”的内在精神才逐渐得以浮现。亦如孙浩所言,“马”的肖像就是“人”的肖像,就是“我”的肖像。其深层含义即是画家试图通过精神性的折射去反映当代人的自察、自省和自觉,醒示大家改变既有的认识和习惯,并在内心的不断叩问之下幡然醒悟。



孙浩 《红旗》 纸本水墨  255×145cm  2015年


与此同时,始自《庄周之马》(2013年),孙浩也开启了“马”系列中的单幅性创制。如《庄周之马》,在由墨色平涂而成的背景上,一马侧面进入画面,头微微低垂,似在冥思之中,幽古想象的氛围油然而生。“幽思”,在传统文化中总是和“怀古”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浸淫水墨越深越久,艺术家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透彻,而作为当代艺术的水墨如何面对和反映历史经验也是一道必答题。对于传统文化,孙浩赞赏“尊古而不追古”的原则,在具体的创作上画家也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艺术去探究、去溯源历史传统的复杂来源,并在不断追问之中更加明确了当下的自我立场。2014年孙浩画了一些佛像,这些佛像或许只是局部,或许只是一块碎片。艺术家刻意保存了各种历史的痕迹以及破损的现状,甚至不采取任何的美化加工,其目的就是以历史化的破损对应时间的刻度而形成所谓的“怀古”,强化了“幽思”的意境,进一步打开想象的空间。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孙浩亦将“怀古”的目光投射到了世界文明的传统之上。为此,画家还远赴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的文化遗址和艺术博物馆考察,在西方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沉浸徜徉,不久之后即以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雕像为母题,不断挑战水墨丰富表达的极限。而与佛像作品所不同的是,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孙浩更立足于去表达力量和勇气,并由此凝聚起水墨的巨大张力和厚重深沉。



孙浩 《白蹄乌》 纸本水墨  300×280cm  2016年


作为当代青年水墨的代表,孙浩的近期创作逐渐走向了多元而丰富的面貌,在这一面貌的背后则是画家的独立个性与自由思考。具体而言,一种是返观现实体现人文关怀的水墨创作,一种是继续针对历史文明的幽思畅怀,一种是逐步“史诗性”的明确走向。在2014年的“青年艺术100”北京启动展上,孙浩展示了他极有震撼力的新作《父亲》,令人联想到了30年前罗中立的同名创作。这件作品是以水墨写意肖像的方式为“父亲”造像,既糅合了孙浩对自己父亲的个人情感,又通过不断地纯然提升而转化为一种“父亲”形象的浓缩与符号,反映了画家对现实生活的考察探究和对生存现状的普遍关切;《红拂驹》(2013年)是孙浩继《庄周之马》之后的又一力作,它确定了孙浩作品的某种新样式,即以单一形象为主体的浪漫风格,与此同时画家亦将昔日的那种幽思怀古积极转化为画面中的“古典”泛化,譬如雕刻般的伫立、样式化的布纹以及“古典红”的庄严;由幽思畅怀激发起来的当然是“史诗般”的创作倾向,《夜奔》是孙浩耗时良久的创作,其灵感据说来自《水浒传》中的“林冲夜奔”。虽则如此并不意味着画家就此想创作一幅经典的历史画,事实是孙浩早已跳离“历史画”传统的羁绊,而试图以个人之力去言说自我内心的“史诗”。



孙浩 《相濡以沫》 纸本水墨  97×120cm  2013年


九月即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基本上囊括了孙浩近期代表性的作品,全面体现了画家逐渐多样化的创作方向。以《相濡以沫》(2013年)为代表的画作,呈现了孙浩对现实生活的切入和讨论,颂扬真挚和朴素的情感,挖掘人性的本质和生命的真实意义。展览中的两张巨幅的人物肖像,则延续了《父亲》的探究方向与视觉震撼力,但是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性,这既是对主题性的有机抽离,又是对具体造型的语言抽离,藉此画家更放大了写意的表现张力,将整个画面有机地组织为激情四射、酣畅淋漓的水墨交响。《东风起》(2014年)与《红拂驹》一脉相承但又有所不同,孙浩藉助奔马的姿态表达和披风的翻卷飘动来增强画面动势,给予观赏者更为激情而浪漫的美好印象,引发观赏者的浮想联翩和诗意体会。《红骑士》(2016年),仿佛又回到了那种雕刻般的伫立,但是不仅尺幅更大,而且又结合了“肖像化”的处理以及“史诗般”的气质,作品向“拟人化”、“寓意化”方向更有力地迈进。《海阔天空》(2016年)和《于无声处》(2016年),是孙浩专门为此次展览创制的巨幅“史诗性”作品,将面对面地布置在展厅的两端,遥遥相对。《海阔天空》,长10米,纵2.8米,作品题材来自画家父亲的诗句——“提三尺龙泉,扬亲善,斩恶缘,游遍宇宙间”,其寓意所指无疑具有某种“私密性”的色彩,但是巨大的尺幅和“史诗性”的描绘则又是针对公共空间的展示,逐步放大为“史诗般”的剧情和可视化的感知。从中也可以看到以孙浩为代表的“80后”一代的艺术特质——“自我张扬”和“个性放大”,由此我们说《海阔天空》仍然是孙浩表达个人内心的那个“史诗”。如果说《海阔天空》是“放下枷锁、解放自我”的话,那么《于无声处》则拓展为针对“善”与“恶”的“终极审判”,作品长14米,纵2.8米,比《海阔天空》更长一些。同样是“宽银幕式”的构图,孙浩却以德国柏林佩加蒙博物馆(Pergamon Museum)所藏希腊罗马经典雕刻为灵感,以更为历史化的视觉形象来象征“善恶对立”在伦理传统中的混杂与纠缠。是故在孙浩眼中,所谓的“史诗”本质上就是某种的“虚无”,但这并不意味着新一代的“历史虚无主义”与“对知识传统的离经叛道”,却似乎是真正生成一种“重构”的新方法论:即以个人的力量去感知过去,并让所有的史实逐渐自主归位。

2016年8月8日



孙浩 《迷雾》 纸本水墨  180×97cm  2014年



孙浩 《马的肖像1》 纸本水墨  97×90cm  2016年


孙浩 《马的肖像2》 纸本水墨  97×90cm  2016年


孙浩 《马的肖像3》 纸本水墨  97×90cm  2016年


孙浩 《马的肖像4》 纸本水墨  97×90cm  2016年


孙浩 《马的肖像5》 纸本水墨  97×90cm  2016年


孙浩 《归来》 纸本水墨  97×180cm  2016年(请横屏观看)


孙浩 《白驹过隙》 纸本水墨  97×180cm  2014年(请横屏观看)


孙浩 《极夜》 纸本水墨  97×180cm  2014年(请横屏观看)


孙浩 《人生如戏》 纸本水墨  97×180cm  2014年(请横屏观看)



孙浩 《满江红》 纸本水墨  145×365cm  2016年(请横屏观看)


孙浩 《英雄曲》 纸本水墨  150×400cm  2014年(请横屏观看)


孙浩 《夜奔》 纸本水墨、不织布  200×700cm  2014年(请横屏观看)


孙浩 《存在与虚无1》 纸本水墨  300×200cm  2016年


孙浩 《存在与虚无2》 纸本水墨  300×200cm  2016年







孙浩,1980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2001年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2005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胡伟工作室。现任教于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展览:

2005年

第二届“成都双年展”(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成都)

2008年

“跨界”当代水墨七人联展(珊和羽画廊,北京)

2009年

“四门阵”今派传承当代水墨主题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以心接物”中央美院胡伟工作室研究生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

“墨韵”中国画艺术展(山艺术·林正艺术空间,北京)

“兄弟联展”(Space DA 画廊,北京)

“转向与关联”水墨材料生命的端倪(环铁时代美术馆,北京)

“墨季”当代水墨七人联展(南通中心美术馆,南通)

“东方的冥想”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

“开放的视域”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捷克国家美术馆,捷克)

“水法墨迹” 中国当代水墨展(香港华润大厦展览中心,香港)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0年

“学院新方阵”当代中国画家十人展(宇辰美术馆,烟台)

“领跑”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

“路标”当代水墨邀请展(岭南美术馆,深圳)

2011年

“无境”当代水墨邀请展(宇辰美术馆,烟台)

“2170”中国画提名展(养墨堂美术馆,南京)

“基因·裂变”中国当代艺术家精选作品展(香港展览中心,香港)

经典北京·主题展“无界”当代青年水墨艺术家作品展(ART北京,北京)

“青年艺术100”北京站(地坛公园,北京)

“回望中国”纪念辛亥革命100 周年特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青年艺术100”广州站(锦汉展览中心,广州)

“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青年艺术100”上海站(红坊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上海)

2012年

“回望中国”纪念辛亥革命100 周年精选展(北京恭王府,北京)

“墨问”当代青年水墨艺术家邀请展(“美丽道”艺术中心,北京)

“墨眩”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世纪坛美术馆,北京)

“青年艺术100 精选展”(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

“潜移默化”当代水墨展(三潴画廊,北京)

“人的尺度”当代人物画邀请展(扬州大境艺术馆,扬州)

2013年

“易观”水墨当代性绘画提名展(798 桥艺术空间,北京)

“柒舍雅集”第一回展,2013 年艺术北京主题展(农展馆,北京)

“柒舍雅集”第二回展,2013 年艺术澳门主题展(金沙展览中心,澳门)

“新面孔、新艺术”中国青年艺术家推荐展(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术馆,丹佛,美国)

“第六届成都双年展”(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成都)

“凡逸”当代水墨宇辰邀请展(宇辰美术馆,烟台)

2013青年艺术100 启动展(798艺术工厂,北京)

“癸巳印象”70 先锋当代水墨邀请展(诸子美术馆,南京)

“水墨@笔墨”柒舍雅集第三回展(映禾美术馆,南京)

2014年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画为心生”当代水墨邀请展(金陵美术馆,南京)

“中国未来”水墨艺术展(十竹斋画院,南京)

“青年决定未来”(香港K11 购物艺术馆,香港)

“不同凡响”青年艺术100十人微个展(北京农展馆,北京)

“青春礼赞”中韩青年艺术展(弘益大学美术馆,韩国)

“静置”中国当代艺术展(悉尼市政厅,澳大利亚)

“艺术家的理想”柒舍雅集第四回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关注的力量”青年水墨作品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来自水墨的新语境”(寺上美术馆,北京)

“坚白同异”柒舍雅集学术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大观”柒舍雅集第五回展(芥墨艺术馆,南京)

“中国当代青年水墨年鉴”第二回展(圣之空间,北京)

“双轨记”关于老鲁的一次写生(芥墨艺术馆,南京)

“无声诗”中国当代青年巡回展 第一站(悉尼中国文化中心,悉尼)

2015年

“无声诗”中国当代青年巡回展 第二站(阿德莱德艺术节中心,阿德莱德)

“无声诗”中国当代水墨展(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香港)

“图像研究室”(正观美术馆,北京)

“青年艺术100 五周年展”(农展馆,北京)

“艺术东西”当代水墨展(保利艺术空间,香港)

“水墨”世纪变革与艺术新路(民生美术馆,北京)

“不破不惑”当代水墨画家邀请展(石家庄美术馆,石家庄)

“六城纪”中国水墨联展(山东省美术馆,济南)

2016年

“夜奔”孙浩作品展(艾米李画廊,北京)

“四方水墨”当代水墨邀请展(石家庄美术馆,石家庄)

2016青年艺术100 启动展(农展馆,北京)

“关注的力量”青年水墨作品展第三回(今日美术馆,北京)

“白驹过隙”孙浩水墨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获奖:

2001年,本科毕业创作《注定》参加首届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学生毕业创作优秀作品展,获铜奖。

2005年,研究生毕业创作《蔓延》参加2005 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创作展,获金奖。

2009年,作品《锈色记忆》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提名奖。

2011年,作品《历史的迷雾》参加回望中国——纪念辛亥革命100 周年特展,获优秀作品奖。

2011年,作品《崛起的红色》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主要收藏:

作品曾被鲁迅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香港盈科艺术中心、香港展览中心、宇辰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岭南美术馆以及韩国、日本、美国、欧洲私人藏家收藏。





点击下方图片,浏览详情










澍雨画馆公众微信号: Shuyuhuagu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本公号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微信QQ号:52307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