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韶华:时代之子

2016-01-03 赵成清 澍雨画馆
点击“澍雨画馆”,一键关注,欢迎订阅



大漠浩歌——战旱极 纸本水墨 247×123cm 2000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 等闲拈出便超然

——周韶华的艺术评析

文 / 赵成清


周韶华1929年10月出生于山东荣成,1941年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在解放战争中先后立下三等功、一等功。周韶华毕业于中南大学美术系,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名古屋大学等多所中外著名高校的兼职教授,历任湖北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湖北省文联主席,并曾当选为中共十三大、十五大代表。作为中国现代著名水墨画家,周韶华现已在国内外举办重要展览五十余次,作品为多家美术馆收藏,其代表性画展有“大河寻源画展”、“世纪风画展”、“六十年艺术探索展”等。除了突出的艺术创作成就外,周韶华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的美术理论,如“全方位观照论”、“横向移植与隔代遗传论”等,这些理论对当代中国画艺术创作有重要的影响。



红日照高山 纸本水墨 246×123cm 2001年


在现代中国画领域,周韶华独树一帜,开创了以“气势派”为代表的中国画创作风格,在七十多年来对中国画的探索与创新过程中,周韶华开拓出一片新天地,他的作品大气磅礴,浓烈的色彩在大块面的轮廓中呈现出巨大的视觉张力。周韶华的艺术创作首先源于他的艺术思想,自少年起他就开始参加革命,这让他具备了一种无畏的开拓精神。受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影响,周韶华一直在思索两个问题,如何走出虚无主义的困境,发展出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现代艺术?如何将艺术真正地融入群众与生活中?在潜心探索后,他回到传统与创新的问题上,在长期的积淀与思索中最终构建出了自己的艺术观,即从大宇宙观出发发展中国画。



西天风云 纸本水墨 68×68cm 1985年


周韶华不仅跳出狭隘的文人书画与院体艺术传统,还挣脱掉了国家概念的束缚,他主张艺术不分国界,应从更广阔的文化与艺术传统中去追寻艺术的本真,因此,他的创作不仅综合了传统文人书画与院体之长,对原始艺术、石窟艺术、陵墓艺术、民间艺术中的菁华也有所吸收。此外,他在创作中,还经常运用水彩颜料、化纤染料、油画颜料与亚克力材料等,而欧洲现代设计与建筑的形式、结构也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黄河魂 纸本水墨 80×94cm 1982年


“隔代遗传论”是周韶华著名的创作理论之一。在对待传统艺术时,周韶华力图跳出元明清的文人画窠臼,取法三代至宋代的艺术,他甚至将中国艺术的源头追溯到了仰韶文化时期,《梦溯仰韶——图腾系列》正是他的文化寻根之作。周韶华一方面直接以写实的手法描绘远古彩陶,同时,他又以几何变形重构了这一时期的审美意象。在周韶华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作品,如《征服大漠》中,依然可以看见他对几何形的运用。在欧洲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建筑及设计的启示下,周韶华在新疆沙漠油田与网架结构线中发现了工业文明与现代艺术的契合点。



梦溯仰韶——图腾之五 纸本水墨 123×123cm 2003年


20世纪80年代是周韶华创作的首个高峰期,他的艺术三部曲《黄河》、《长江》、《大海》系列正产生于这一时期。此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热方兴未艾,许多知识分子希望迅速学习与接受西方艺术与文化,周韶华却在新的现代化思潮中深挖着中国艺术传统。20世纪上半叶,傅雷在谈及:“现代艺术应到哪去?”时而回答到:“往深处去!”周韶华也在不断追寻着他的精神家园。仰韶文化、商周文化、汉唐文化都是他追溯的对象,他以象征与寓意的手法去表现古代的文化精神,如《文明的前夜》、《汉唐雄风》等作品即典型体现。


在周韶华的艺术三部曲中,他用画笔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抒发了他对世界与人生的体悟。从中原地区到西部边陲,从空灵的雪域到激荡的大海,周韶华以酣畅淋漓的写意笔墨表达出他对历史的缅怀和对宇宙的敬畏。



汉唐雄魂系列之二 纸本水墨 250×144cm 2004年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现已成为人们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重要参照。周韶华作品所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从远古洪荒的混沌未开状态,到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社会,在创作这些题材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一种大气象、大格局与大视野,他的“气势”正由此而来。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但周韶华却以笔墨涂绘了大美的意象。在《画禅室随笔》中,董其昌提出了文人画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基本要求。与之相应,周韶华在创作之余,写作了五本书,约百万言,出版画集十余部,而在18年中,他行走了30万里路。 这些游历与经历让周韶华更深刻地理解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他的《黄河》系列展现了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化的精神内核,《长江》系列展现了发源于长江流域的荆楚文化的精神内核。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黄河与长江是继仰韶文化之后新的象征符号,如在《黄河魂》中,壶口瀑布蹲立着东汉镇墓神兽,这种意象组合对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再如《长江源头》中,画家以醒目的色块与虚实对比显现出长江的源流。《大海》系列是周韶华的另一重要作品集,如在《与心交响》中,周韶华以他对大海的静观,对大海澎湃气势的深刻领悟,表达出对海的热爱。作为革命者,周韶华曾以三大战役来形容他创作《黄河》、《长江》与《大海》系列的经历,在他的作品中依稀可见石鲁《转战陕北》的影子。实际上,石鲁是周韶华所钦佩的画家,在石鲁的作品中,无处不洋溢着他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在周韶华的艺术理想中,中国画应表现一种大美,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溯源黄河、长江与大海,其根本在于追溯中国画所蕴含的艺术精神。他认为,山水之乐既是一种自在自由的审美观照方式,也是崇高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长江源头 纸本水墨 32×44cm 2009年


在中国画现代化转型中,图式和语言是创作的两个重要因素。林风眠、傅抱石、石鲁、李可染、吴冠中等一批先驱者都致力于构建一种崭新的中国画格局。中国近代国画家潘天寿提出“中西方绘画应拉开距离”,但在周韶华看来,西方艺术同样可以为己所用。他的“横向移植论”与“全方位观照论”正包含着对西方艺术与文化的融合及利用。周韶华的水墨画因势布局,依势结构,在平面性的画面中凸显出立体感与秩序感,以毛笔和排刷传递出了传统书画的神韵。



野花颂 纸本水墨 68×68cm 2000年


此外,受到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色彩的启发,周韶华进一步突破了中国画的传统色彩体系,他摒弃了传统文人画“水墨至上”的用色准则,结合许多西方现代绘画材料,以浓墨重彩表现主题,从而在醒目的形式感中强化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在这一创作过程中,需要妥当处理色墨之间的关系,有鉴于此,周韶华通过水的稀释、流淌、渗化,演绎出了丰富的色彩乐章。他将墨的深邃、厚度与水的空灵结合起来,使画面呈现出五色斑斓的效果。



海滩观日 纸本水墨 68×68cm 2006年


当许多人用狭隘的目光看待中国画传统时,周韶华却突破了微观世界的局限,他用绘画中的大气势表现了绘画的大传统与大格局,同样,在这种大美的背后,是周韶华对中国画创新的深思熟虑。


在中国画的当代创新这个问题上,周韶华认为,当代艺术必须展现艺术家的个性与开放性、多样性与包容性,当代中国画必须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承传融汇中寻找契合点。



生命之门 纸本水墨 96×90cm 2006年


在跨入信息化社会后,周韶华的创新脚步依然没有停止,他在汲取东西方古典与现代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仍在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大爆炸后诞生了太阳系》、《火星冲日》等作品便是周韶华在美国航空航天局摄影作品基础上的创造。20世纪初,梁启超曾发表演说,寄望中国的未来能够产生“科学化的美术,美术化的科学”,周韶华的这些作品紧随时代步伐,它们是一位艺术家对宇宙自然的艺术再现。



与心交响 纸本水墨 125×123cm 2007年


“画家应做时代的儿子”,周韶华如是说道,他也以自己的勤奋与创作诠释着他的艺术思想。同时,此话也道出了周韶华的艺术真性情,那是一种由内在生命生发出的崇高的理想与壮美的情怀。在笔者看来,周韶华艺术作品的魅力已远远超越了一般性的审美愉悦层面。正如王朝闻在评价周韶华描绘的长江场景时所说:“好比戏曲里的张飞,在勇猛中却带着妩媚那样,这个山东大汉的艺术,也是气势雄健而兼有优美的。”


赵成清(四川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艺术学院讲师)







周韶华,1929年出生于山东荣成市石岛,现居武汉。1941年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美术系,先后担任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湖北省文联主席,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中共十三大、十五大代表。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受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北美术学院、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客座教授,是西安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澍雨画馆公众微信号: Shuyuhuagu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本公号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微信QQ号:5230705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