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治论坛 | 数字化在垃圾分类中的应用
引言
在数字化在垃圾分类中的应用的分享报告中,朱文娟分析了垃圾分类在前端与中端存在的问题,结合信息化领域的专业知识,分享了数字化在垃圾分类这些环节中的相关应用。
图1 | 数字化在垃圾分类中的应用
专家介绍
朱文娟
安徽合擎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高级工程师。
01 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
运营管理现存问题
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中,合肥市已完成了撤桶并点的工作,在垃圾分类建设工作中成效显著,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站点不断完善后,如何对建设后的集中投放站点进行管理,这仍是目前垃圾分类工作的一大难题。
朱文娟给我们罗列出了以下几个垃圾站点管理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01
居民不在站内投放,选择在外部乱丢包;
02
没有在生活垃圾规定投放时间内进行投放,导致误时投递;
03
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各类垃圾混合投放;
04
厨余垃圾投放过程中没有进行破袋处置;
05
对于没人看管的情况下,定时定点投放比较困难;
06
垃圾投放站点人员招聘比较困难,劳动力资源有限。
图2 | 投放站管理难点
02 运用数字化解决难点问题
1. 基础设施层
通过前端垃圾站点的设备、云服务器,依托数字信息化平台进行集约化部署,对前端的边缘侧计算的数据和物联网数据进行采集和上报。
2. 数据资源层
3. 基础平台层
4. 应用平台层
了解过数字化分类新模式之后,这个模式该怎么运行便成为了主要的问题。
朱文娟随后展示了数字化的监管模式:该模式是通过AI系统和GIS实现对前端垃圾分类和中端垃圾运输的管理。首先,智能回收设备通过AI智能摄像功能可以实现垃圾分类投放全方位监管,全流程监控,确保了居民准确投放,源头可溯。通过24h不间断运行,实现了垃圾全天候分类投放和精准收集,不再受定时投放、定时收集的限制。有了AI的技术,督导员的工作就发生了改变,督导员可以根据AI监测的信息,发现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投递的居民,这样就可以上门进行垃圾分类的宣导。
其次,为了解决因运输造成的混装问题,可以通过“GIS+称重+多维数据监管”的模式避免。通过称重的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的自动称重;在智能垃圾站点中可以安装带有称重传感器的垃圾桶托盘,对于垃圾的重量进行识别、编码识别、自动称重,将称重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器,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实现对垃圾产生、收集和运输过程当中的追踪、管理,形成多维度的数据信息。不同标识的收运车辆,运输不同种类垃圾,结合垃圾分类站点已经分类好的满桶,需要收运的数据信息、司机信息、车辆行驶轨迹,起到事中管控、事后有据的作用。各个区域,各个站点产生的垃圾量、站点数据、违规事件种类和数量、地点、信息,可以映射到城市垃圾分类管理部门和单位。这样可以很好优化垃圾收运和后端处置之间的过程,同时,多维度的数据可视化有助于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案。
图3 | 数智化分类新模式
前面所说的方法是从前端分类和中端运输的管理角度的方案,那么,如何让公众参与到垃圾分类的环节中来?首先,奖励机制就必不可少,可以采用积分兑换的机制,每正确投放一次垃圾就积攒一定的积分,之后可以在社区中兑换相应的奖品;其次,多推送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不断加深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最后,多方联动参与,政府推动,企业研发,法律规范,让居民切实感受到这件事并不是一件麻烦,从主观意识上影响居民,让居民习惯正确分类投递。
03 未来展望
未来,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垃圾分类的投放、收集、调度及管控,数字化推动垃圾回收资源利用,会大大降低了城市能耗总量和强度,有利于建成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多网融合,彻底告别垃圾“无处可投”、“前端分、中端混、末端一锅炖”的乱象、把前端分类的任务抛给后端处理环节的异常现状。促进我国垃圾分类向现代化、资源化、规范化、长效化等方向发展。
参考资料
安徽合擎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朱文娟第三届皖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共治论坛上的发言;
《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城市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系统的分析与思考》,袁浚领,柯君行;
《未来社区低碳场景下垃圾分类数字化建设初探——以杭州市临平区东湖街道海珀社区为例》,王永,杨逢银,徐华丰,魏晋。
文案/秦永强
排版/万俊萍
1
END
1
感谢每一位朋友对我们的支持和关注!
1、成为会员,每年交纳100元,守护碧水蓝天!2、为环保行动进行公益捐赠,并随时监督!感谢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太平洋环境组织、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安徽国祯慈善基金会、阿拉善SEE江淮项目中心、阿拉善SEE江南项目中心等对我们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