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开源OS发行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开源雨林 Author 徐亮
| 作者:徐亮
| 转载自:开源雨林
| 编辑:沈于蓝
| 设计:杨敏
开源OS发行版,通常也称作GNU/Linux发行版,是众多基础开源软件的集成点,在生态体系中的特殊位置使它在技术方向、人际关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连接作用,与此同时把集成得到的产品提供给最终用户使用,并以此与其背后的商业逻辑、生态逻辑形成闭环。
典型的OS发行版社区可以分为社区和产品两大部分。社区部分承载了它的哲学体系、项目流程、文档、技术视角和社会关系;产品部分则是常见的基于GNU基本系统软件、Linux内核和上层应用程序、函数库所搭建的集成成果,贯穿整个集成的则是它的包管理体系。
OS发行版是开源社区中的常青树,成熟的发行版社区常常拥有整个开源社区中最资深的开源理论践行者,是开源哲学体系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例如当下较为常用的 Open Source Initiative 所推荐的“开源软件定义”即脱胎自Debian Free Software Guidelines (DFSG)。
由于发行版囊括了数量巨大的开源软件,且通常以较快的节奏进行着持续的开发和集成工作,因此是理想的基础软件试验场。例如在GCC进行大版本更新前,Fedora和Ubuntu会有计划地针对新版本、各类编译选项、不同硬件架构进行全量代码编译测试,Debian则保持着对约20种硬件/ABI的支持,这些工作能够在安全、性能、开发者亲和性等方面的改进提供数据参考。基础软件的早期采纳除了新的功能特性外,还与新硬件的支持密不可分,例如新的处理器架构移植、新增处理器指令、体系结构更新,以及与上述部分有关的优化等。
作为开源基础软件的重要集成点,OS发行版的开发工作中最主要的工作量来自于对成千上万款的开源软件进行选型、整合和测试,以及为了更好驱动这些工作所设计开发的工具、平台和其他基础设施。常见的OS发行版都具备一定的机制,能够在某个滚动开发的版本种较为快速地合入上游的新版本、新功能,进行打通整个发行版所有组件的特性级集成和联调。
为了支持这些集成、测试、合规、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发行版社区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工程能力理论和工具体系,与此同时发行版的实践过程也表明,工具的研发迭代能够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与此同时每个具体开发者的个人素质发展,对社区和社区产品仍然至关重要。
由于涉及到的开源软件数量多、利益群体繁杂,随着开发人员日复一日的对基础软件的集成和测试,依照良好的社区习惯,会对上游的各独立开源项目产生持续不断的反馈、交互,乃至更加深入的贡献;这种依照社区最佳实践、通过长期技术贡献所积累的影响力,使得发行版社区在业界常有着极其丰富的人际关系连接。
OS发行版以集成产品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和伙伴使用,这也是发行版社区形成商业和生态逻辑闭环的直接步骤。这个体系除了最终用户外,也包括基于该发行版进行研发的硬件厂商、软件ISV、下游衍生版等。
商业发行版和社区发行版通常有着非常不同的用户和伙伴体系:商业发行版常会根据现金流、市场潜力选择发力方向;社区发行版则更加关注贡献者和现有使用群体的需求。这种体系本身会对社区方向和产品策略产生深远影响,是一个OS发行版的社区基因所在,以至于会在社会上形成对这个OS发行版的一些固化印象。
包管理系统
包管理体系(包括系统配置管理)是贯穿OS发行版集成过程的线索,包括了系统的全局架构设计、基础工具集合,社区所有的集成开发工作、上层工具和平台均以此为起点。主要的包管理体系有两大类:二进制分发和源代码分发。
◆二进制分发
是以向用户直接提供预编译的二进制软件包为主要形式,用户可以直接安装已经编译好的二进制文件,这也是OS发行版中最常见的分发形式。传统的二进制包管理有DEB和RPM两种体系,前者主要由Debian和Ubuntu采用,后者则主要是Redhat和SUSE采用;此外还有例如Flatpak、Snap、Nix等新概念包管理体系。采用二进制分发的包管理,仍然具备一定程度的源代码包管理能力,通常仅在动态内核模块等有限场景使用。
◆源代码分发
是以向用户提供源代码为主要形式,协助用户在本地根据需求编译、安装软件。源代码分发为主的包管理体系之下,用户能够安装部分预编译的二进制软件包。比如 Gentoo 会提供 Stage 3 二进制包作为初始环境,Archlinux则对核心包全部提供二进制版本,但是二者均以灵活的编译安装管理能力而备受各自用户的青睐。
两类发布策略
发布新版,是OS发行版最重要的产品事件之一,“发布”本身便是产品向前开发和演进的重要驱动力,发布目标和发布策略会对日常的开发活动产生深远影响。产品的发布策略制定一般会根据社区的用户和伙伴需求,结合技术定位、商业和生态定位确定。较为流行的有基于质量和基于时间的两类发布策略,且越来越多基于质量发布的社区,正在转向基于质量和时间的混合发布策略。
◆基于质量发布 – release when ready
这是一种历史较为悠久的发布模式,也是众多OS发行版最早采用的发布策略。基于质量的发布策略简而言之是仅当满足预设的发布条件时(如某个严重等级的已知问题数小于一定值、且某些测试动作已经全部完成),才会有新版发布事件。
▏优点:产品发布过程缜密,发布时刻的质量较高。
▏缺点:迭代速度受限,发布越慢与社区新技术新产品脱节问题越严重。
◆基于时间发布 – release just in time
这是一种与生态需求实际有较强结合的发布模式,在OS发行版中最早的采用者是Ubuntu。在基于时间的发布策略之下,研发安排和发布事件均由时间节点驱动,误差容忍度按天计算,当到达时间节点时若质量不理想则必须舍弃或带病发布。
▏优点:迭代速度快,敏捷合入社区新版,对用户和开发者有吸引力。
▏缺点:即使是长期支持版,发布初期也存在许多遗留问题,质量会在发布后一定时间内不断提高。
开源OS社区是以产品开发过程所驱动、为解决复杂系统集成问题的大型协作平台。
开源方面的连接作用,并将集成得到的产品提供给最终用户使用。
创建一个OS产品不算困难,也比较容易为特定用户提供价值;但是时至今日能够长期被认可的开源OS社区,都在公开领域中有着自身独特的定位,并基于这种定位对上下游供应链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
再看中国法院是怎么对待GPL的
WeOpen Good 开源公益计划正式启动!聚开源智慧·行科技向善
开源社简介
开源社成立于 2014 年,是由志愿贡献于开源事业的个人成员,依 “贡献、共识、共治” 原则所组成,始终维持厂商中立、公益、非营利的特点,是最早以 “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开源项目” 为使命的开源社区联合体。开源社积极与支持开源的社区、企业以及政府相关单位紧密合作,以 “立足中国、贡献全球” 为愿景,旨在共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推动中国开源社区成为全球开源体系的积极参与及贡献者。
2017 年,开源社转型为完全由个人成员组成,参照 ASF 等国际顶级开源基金会的治理模式运作。近七年来,链接了数万名开源人,集聚了上千名社区成员及志愿者、海内外数百位讲师,合作了近百家赞助、媒体、社区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