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2017-06-02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张爱玲说:“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虽说“人不可貌相”,但是其品味、性格和涵养却往往能通过日常的着装表现出来。




穿衣风格总被人当成睡衣出街,看得出来你状态很糟糕

 

高考结束后拿到录取通知书,我心情非常差,哪里也不想去。整体穿着睡衣和拖鞋,实在非要出门就套个薄外套,整日游魂似的在狭小的卧室里飘来荡去,很少与外界接触。

 

成绩单上很不理想的分数在我脑海中梦魇一般挥之不去,我整个人处在一种极端的低沉与萎靡之中,那段时间仿佛对生的眷恋与期盼,都在一点点熄灭。

 

直到有个十分要好的朋友,实在看不下去,拖拽着我去商场:“亲爱的,我们出去逛逛吧,买点衣服。”

 

我起初很木然地摇头拒绝,尽管在此之前我是个标准购物狂。那个时候,我的一切都被巨大的失败阴影笼住了,压根想不起来穿衣打扮这件事。

 

我满心疲倦,对糟糕的生活时时想要缴械投降。其实那些邋遢随意的穿着,只是对命运妥协的开始。

 

在那段时间内,唯一能让我打起一点精神的事情就是阅读了。当我看到被下放到农场劳动的富家千金郭婉莹,穿着浆洗得干净整洁的旗袍去刷马桶,脚上也是一双擦得铮亮的皮鞋。

得体的衣着作为表象,刻在骨子里的坚强和达观,加在一起诠释着金枝玉叶代表的贵族精神。

再后,读到郑念的《上海生死劫》,只见照片里的老太太穿一袭华丽旗袍,白发衬着红唇,无论境遇是顺还是逆,都不曾放弃对自己的精心装扮。

 

我开始觉得,一件得体心仪的衣裳,或许能给死气沉沉的生活一点暗示,告诉我们的每一步都在向柳暗花明迈进,提醒着苦难里的人永不放弃。


(郑念:中国女作家)


衣品显人品,外在第一印象总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相信很多人都是从对方的外貌着装配饰等方面作第一判断,这个时候给出的印象往往非常重要,甚至对后面双方关系的进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记得有个朋友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便碰了一鼻子灰。父母的接待得体却始终不太热情,将女孩送走后,妈妈才皱着眉头说:“这个姑娘穿得太不讲究,我们不喜欢。”

 

朋友这才想起,女孩上身穿了一件黑色蕾丝的透视装,下身却随意搭配了牛仔裤加运动鞋。而自己的母亲只要是出门,都一定会好好梳妆打扮一番,简单大方的优质连衣裙配一双高跟鞋步步生莲。

 

两个人最终没走到一起,倒不是他嫌弃她的土气装束,日复一日的相处中逐渐暴露出了两人的价值观的天差地别。

 

到了爱情分崩瓦解的时候,他才发现她的每一件衣服都写着满满的漫不经心和敷衍了事,因为这个任性随意的姑娘,对着装还缺乏最起码的用心和敬意,对生活,也停留在得过且过的层面。

 

因为一个人的穿衣风格里,藏着最真实的自己。一个随便套上衣服就出门的女人,你不能指望她把日子过成诗。



好衣物的针线里都是匠人之心


我对于产品的另一端—曾经造就它的双手,总是有所想象。

因为每一块布都非常珍贵,只有实穿又耐穿,才能延续衣服的生命。

从使用中享受美好的体验,人与物之间遂有了一种微妙的感情联结。

以自然为师,艺术为底,忠于技艺,保留技艺的特色,不剔除模糊技艺的痕迹,最后留下的则是美。

我觉得工艺带给我的趣味就是更用心地生活。

工艺是相,利益众生才是体,能够让大家都好,这才是工艺背后的灵魂。

只有实际在生活中使用的才是美的器物。



衣服穿在身上,人的气质刻在骨子里。先天的容颜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可是无论什么时候给自己选择合适的衣物不仅是体现自己的品味,还能改善自己的气质。气质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反而会有所沉淀。阅读《好物对对论:手感衣饰》或许会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延伸阅读


《好物对对论:手感衣饰》

 骆亭伶等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7年5月

定价:36.00元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说:「只有实际在生活中使用的,才是美的器物。」本书以有趣的相对论概念切入,从「使用者」角色出发,带出「物」之美,再从物的鉴赏,带到「创作现场」,见证工艺职人的创造过程。报导者化身为工艺鉴赏之旅的带路人,以好物为媒,以故事为饵,引领大家穿梭各种美学现场,读者不但可从中见识到许多生活家精采的用物观点与美感品味;还可以一次领略多位台湾工艺创作职人的艺术信念与创作历程。是贴近生活、活泼又有趣的工艺鉴赏入门书。附录并提供职人名家所推荐之好物鉴赏采买信息。



作者简介


〈撰文〉
 
骆亭伶─把采访当成旅行的文字记者。觉得采访是忠实的聆听,写稿像角色扮演,在两者间捕捉光辉与幽暗的细节,人生的可苦可乐。
 
苏惠昭─资深自由撰稿人,文字散见台湾、中国大陆各媒体。靠着采访人物搜集精采生命故事并从中窃取人生智慧,滋养平凡平淡生活。
 
陈淑华─资深文字工作者。曾任《经典杂志》与《大地地理杂志》撰述及采访召集人。着有《岛屿的餐桌》、《彰化小食记》等。曾获金鼎奖、中时开卷美好生活书奖。
 
黄采薇─资深旅游记者,现为独立文字工作者,《旅读中国》等两岸媒体特约撰述。
 
黄丽如─资深旅游写手,任职于媒体。着有《酒途的告白》、《极南》、《醒来,在地球的一个角落》等。个人部落格:「享乐游牧民族」。
 
游惠玲─自由文字工作者,曾任《商业周刊》〈alive〉资深撰述。
 
沈岱桦─自由编辑、企划,也写一些字,喜欢从土地种出来的生活。给自己的学习是如何用有意思的编辑语言,让更多人关注生活风土,因此和插画家王春子独立出版刊物《风土痣》。 

 
〈摄影〉
 
林宥任─资深杂志书籍项目摄影暨策展人。作品广见《乡间小路》、《亲子天下》等。个人摄影展:我爱猫(高雄驳二)、通往职人的道路(台北蘑菇)等。


 

内容简介:透过好物,看见职人与生活家的美好交会
 

透过好物,看见职人与生活家的美好交会



互动·福利



邀请10位好友关注,我们将送上年度畅销书一本,以此类推。回复"赠书",可了解活动详情。


品读之后,

愿享同感。






你可能错过了下面这些


内涵丰富的文章






联合赠书 | 六一儿童节:致世界的天使

你与《欢乐颂2》里的安迪,就差这本枕边书

书单 | 端午节能吃的不只有甜粽子和咸粽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