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南强北弱”格局进一步强化

经济日报 GIS圈 2021-04-28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重大成果《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总报告)》,通过城市层面观察中国经济的时空变化及其未来走势。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雨飞、倪鹏飞、徐海东、丁如曦、刘梅

综合整理:GIS菌

| 本文约  2770 字,阅读约需 5 分钟 |

6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创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构建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宜居竞争力指数、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宜商竞争力指数,对2018年中国两岸4地293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8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宜商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2018 年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南强北弱”格局进一步强化

报告显示,2018年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10强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北京、苏州、南京、武汉、台北、东莞


1. 二十强分布,深圳、香港和上海蝉联前三,长三角、珠三角都市连绵区占据十席

从二十强城市区域分布看,绝大多数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且多处于都市圈内,其中长三角都市连绵区、珠三角都市连绵区分别占据二十强中的6席和4席。

2. 区域格局:“南强北弱”逐步固化、“东中一体”进一步凸显

从南北向看,2018年城市经济竞争力排名前十、前二十、前三十名的城市中,分别有9个、18个、25个城市位于南方,北方城市数量严重不足。与2017年相比,2018年北方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平均下降了6.2位,南方城市则平均上升了5.4位。南北分化加剧,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格局“南强北弱”态势进一步固化。从东西向看,2018年具有强竞争力优势的城市多位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不断崛起,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整体缓慢提升,推动中国经济空间的“东中一体”趋势进一步凸显。

3.都市圈层面:经济竞争力呈现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梯次分布格局,且多中心、单中心特征差异明显

根据2018年城市经济竞争力指数平均值的高低,全国发展较为完善的18个都市圈可划分为四个梯队。其中,珠三角都市连绵区位居第一梯队,整体经济竞争力强劲。长三角都市连绵区、首都经济圈和厦门都市圈位居第二梯队,其余都市圈分别位列第三、第四梯队。


2018 年城市宜居竞争力指数:香港依然是最具宜居竞争力城市,厦门青岛跻身第一阵营

2018年城市宜居竞争力指数10强依次是:香港、无锡、杭州、南通、广州、南京、澳门、深圳、宁波和镇江

1. 香港依然是最具宜居竞争力城市

从2018年宜居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发现,香港连续3年位居首位,无锡、杭州、南通、广州、南京、澳门、深圳、宁波和镇江分列第二至第十名。同时,这些城市之间宜居竞争力得分差距较小,得分均在0.6分以上,城市的阶梯效应削弱。

2. 全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和差异走出谷底

近几年,城市宜居竞争力平均水平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在2017年达到最低点后,2018年有所回升。2018年城市间宜居竞争力差异较2017年有所减小,但较2016年及以前仍然偏高。总体而言,宜居竞争力整体水平和差异走出谷底,空间分化态势有所收敛。

3. 都市圈宜居竞争力阶梯效应明显,厦门、青岛都市圈跻身第一阵营

根据相关划分标准,长三角都市连绵区的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以均值0.613的综合发展质量位于全国首位,与厦门都市圈、青岛都市圈、珠三角都市连绵区共同组成宜居竞争力均值第一水平类别组。

长沙都市圈等7个都市圈位列城市宜居竞争力第二水平类别组,太原都市圈等5个都市圈属于城市宜居竞争力第三水平类别组,贵阳都市圈和石家庄都市圈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较低,居于第四类别组。


2018 年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指数:“东中一体、南北分化”,受科创能力制约

2018年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指数10强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澳门、成都、苏州

1. 香港连续3年位列榜首

近3年来,香港可持续竞争力始终保持在全国首位,反映出其经济的发达和制度的完善。2018年,香港知识城市排名第六,和谐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全域城市和信息城市均排名第一,体现出其强大的综合实力

在288个样本城市中,近3年的前七名城市也一直保持不变。观察前二十名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指数也可以发现,综合得分在0.6及以上的城市仅有13个,仅占样本城市总数的4.51%,说明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指数仍聚集在低指数区间,提升空间依然很大。

2. 我国可持续竞争力整体呈现“东中一体、南北分化”的基本局面

在可持续竞争力较高的城市里,中东部地区城市占据了大多数,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竞争力整体较高。同时,近年来与中部地区有逐渐融合的趋势,整体上呈区域良性发展。

不过,北方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弱,南北分化局面基本形成,且分化趋势逐渐严重。总体上看,我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大致呈正态分布,且主要集中在0.2—0.4低指数区间。对此,国家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调整这种固化状态,否则南北分化现象将愈演愈烈,影响我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3. 都市圈发展呈区域化集聚、多中心协同发展格局

从都市圈视角来看,我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在空间上呈现区域化集聚、多中心协同发展态势。我国都市圈可分为成熟型、发展型和培育型3类。成熟型都市圈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其均值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发展较好的都市圈大多集聚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以长三角、珠三角、厦门、青岛等都市圈为中心,以各都市圈中心城市为辐射点,引领其他城市及都市圈共同发展,呈现出多中心协同发展格局。


2018 年城市宜商竞争力指数: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竞争力提升 

2018年城市宜商竞争力指数10强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天津、重庆和青岛。

1. 香港、北京、上海位列前三,引领总体宜商竞争力

从2018年宜商城市竞争力可以看出,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位列前5,第6名到第20名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较为接近,竞争激烈。

2. 全国宜商竞争力集聚现象显著

全国288座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指数总体偏低,分化较为严重,集聚现象明显。具体将宜商竞争力按照0.2等分区间来看,有63座城市的宜商竞争力低于0.2,有147座城市的宜商竞争力在0.2到0.4之间,占样本城市的51.04%,有60座城市的宜商竞争力在0.4到0.6之间,仅有18座城市宜商竞争力大于0.6。

3. 层级越高、宜商竞争力越高、分化越低

一线城市的宜商竞争力处于绝对领先状态;二线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状态,且内部差异最小,总体比较接近;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最低,分化也相对较为严重。

4. 都市圈内部“中心”“双子星”城市引领都市圈宜商竞争力提升

18个都市圈内部首位城市和次位城市宜商竞争力的水平,总体来看,宜商竞争力水平排名较高和排名较低的都市圈内部“双子星”城市宜商竞争力水平均较为接近;排名居中都市圈中的首位城市和次位城市的宜商竞争力差异较大,这表明都市圈的发展模式是先“中心”城市提升,随后“中心”城市引领副中心城市提升,最后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引领总体都市圈的提升。

-

END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可查看文章哦)

GIS圈

呈送未必知晓的行业资讯

另一视角解读产业新闻

深度挖掘地信精英故事

欢迎长按关注我们哦

▼▼▼


你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