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承力量 |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独生女李特特,“化缘”度晚年,看淡人生起落悲欢

2016-09-13 刘畅 环球人物YOLO精英




文/刘畅


她生活在一个彻底的革命者之家:外婆当年裹着小脚赴法留学;三位亲人先后惨遭杀害;妈妈为了革命,在生她的产床上做了绝育手术——这样的家庭,影响了她的一生。 北京木樨地一栋普通的住宅楼里,李富春和蔡畅的独生女李特特,已经在此生活了几十载。如今的李特特已经93岁高龄了,记忆力不好,外出见人也几乎很少了。

 

李富春蔡畅


在中国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中,李特特的经历就像她的名字一样,颇为特殊。她的父亲李富春曾经是国务院副总理;母亲蔡畅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舅舅是鼎鼎有名的中共早期革命领导人蔡和森;舅母是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中共最早的女共产党员——向警予。从小成长在这样一个“革命世家”,李特特自然有着非同寻常的人生。



蔡和森向警予


还记得第一次去她家中拜访是在8年前,她请我叫她“特特同志”,“我最喜欢这个称呼,志同道合的朋友。”李特特喜欢红色,她穿红色的衣服也特别好看,熨烫平整的鲜红色衬衣,配一条黑色短裙,白色的羊绒外套,是她最喜欢的搭配。
 那时候李特特还“忙得要命”,她给我看她一堆堆的电话簿,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到2008年,厚厚的几十个本子里记满了中国政界高层领导人及其子女的手机、家庭电话。

 



 “我爸爸以前和他们关系都很好,经常往来,他们的联系方式我都有。”  “不过现在有些人很害怕接我电话,都讨厌我了,因为我找他们就一件事——‘化缘’。”        随着岁月沉甸甸的积累,带着对现实生活的冲劲,还记得那一次,李特特和我交谈了4个多小时。


“成天求爷爷告奶奶”
1988年,李特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离休后,成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终身理事。之所以叫“终身”,是因为“这项工作老也做不完”,她已经整整干了20年。   她说自己为此“总生气”“总受骗”“总着急”,“最忙的时候,我这个老太太几乎每个月要出差,走过的贫困县和村庄大概有两三百个。”和其他扶贫人员不同,有人形容李特特的工作是“一脚落地,一手通天”。她一边利用自己的关系,向省市区领导或北京的头头脑脑们,还有一些企业家说情、要钱;一边将得来的“好处”转给最底层村民,帮助贫困地区架桥、打水井、修公路、办学校、建工厂……

     



李特特有一本随身不离的大相册,里面全是贫困地区百姓的生活景象:村民家里渔网般破旧不堪的被子,黄土高坡寸草不生的凄凉景象,孩子们可怜巴巴的眼神……李特特找到可以“化缘”的领导后,就把这些照片拿给他们看,向他们讲述穷困地方的苦,然后要钱。“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讨饭的,每到一个大机关,每见到原来家里的朋友,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向这些大小官员们诉苦,惹得一些人都烦了。”      李特特这个高干出身却见人就“化缘”的毛病,让许多人对她敬而远之,甚至风言风语。有人说:“老人家年事已高,脑子可能糊涂了。本来,她一个人,国家又给她配了个保姆,住着宽敞的三居室,别说安度晚年,就是游山玩水,度假疗养也不是难事,可是她偏要给自己找气受。”     “ 现在有些人富得流油,一顿饭不知吃掉多少钱,可还有些地方的人,连饭都吃不饱,孩子穷得没衣服穿,我一想起来就坐不住。”

     


2010年9月24日,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来大连为在华原苏军老战士授勋,左一为毛泽东女儿李敏,右一为李特特。


李特特刚离休时,曾有企业看中她特殊的家庭背景,想聘她为“名誉董事长”,但被她拒绝了。她坚持要“化缘度晚年”。 “我的外婆葛健豪,培养出那么多优秀革命子女,当年她在当地的县里创办女中时,也是拉着我走街串巷,求爷爷、告奶奶地‘化缘’要钱。”

   


2010年9月,俄罗斯总统在华原苏军老战士授勋现场。

  

李特特似乎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外婆的影子。“我现在继承了外婆做的事,成天也求爷爷、告奶奶的。小平同志说得好: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很多人当口号听,我是革命家的后代,父辈们未完的事业我要继续,参加扶贫工作正是我继续革命的最好方式!”



李特特与抗日战士一起合影


外婆对她影响至深
在李特特的一生中,外婆葛健豪对她影响至深。   “外婆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女人。她16岁结婚,生了三儿两女,其中舅舅蔡和森、妈妈蔡畅都是中共第一代著名的革命家。她50岁时卖掉了娘家陪送的嫁妆,凑足学费和儿女们一起走进省城学堂,之后又一起去法国留学,成了中国第一个赴欧留学的小脚老太太。”李特特笑得合不拢嘴,“毛主席叫她‘大家长’,因为她先后带出了4个无产阶级革命家。”

     


李特特的外婆葛健豪


李特特的外婆是湖南双峰县荷叶乡桂林堂人。她出生时,当地有三大望族:清代名臣曾国藩家族、‘鉴湖女侠’秋瑾的婆家王氏家族和我外婆家里的葛氏家族。他们彼此联姻,构成了封建统治阶级在荷叶乡的最上层。”葛健豪的父亲原是湘军的参将,与曾国藩有姻亲关系;而女革命家秋瑾的婆家又与葛健豪家相隔不远。听说秋瑾是位能文能武的巾帼奇人,葛健豪常去拜访。

 


1927年4月,向警予从苏联回国,途经长沙时与家人的合影(前排左起:蔡博、蔡妮、李特特,后排左起向警予、蔡庆熙、刘昂、蔡容峰、葛健豪)。


1919年,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赴法勤工俭学形成高潮。葛健豪利用与曾国藩外孙的亲戚关系,借来600元银元,带着儿女们赴法留学。“她硬是跟着年轻学生啃法文,最后甚至能用法文对话和阅读法文报刊。”不仅如此,葛健豪每晚还带着蔡畅、向警予一起刺绣。她的刺绣工艺精湛,深得法国妇女的喜爱,一件可卖几十甚至上百法郎,换来的钱,供全家勤工俭学。

     



李特特对外婆的感情甚至超过了母亲,因为她的生命几乎是外婆给的。1923年,蔡畅与李富春在法国结婚不久,便发现怀孕了。“为了革命,妈妈坚决要做人工流产,虽然法国的法律禁止堕胎,但她仍不放弃。但外婆极力反对,甚至说她宁愿放弃做工,也要抚养外孙女。后来,母亲才同意生下我。革命意志坚决的母亲,在产床上便做了绝育手术。”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生命,李富春夫妇为女儿取名“特特”。



葛健豪(前排左二)在法国(中右一为蔡畅)


妈妈,一个冰冷的壳
李特特的家里,挂满了李富春和蔡畅的各类照片,唯独没有他们和女儿的合影。谈起父母,李特特显得既生疏,又感伤。“革命家的后代”带给她无数的光环,也让她失去了常人最平凡的母爱。

    


宋庆龄与蔡畅


在白色恐怖的政治环境下,李特特4岁就开始参与革命工作了。李特特儿时常听见“尾巴”这个词,却不知何意。“每次搬家,妈妈都给我改姓,在最艰难的斗争时期,外婆突然得知向警予在武汉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她最伤心,几天没吃饭。她最喜欢舅母,常说她有学问,又会关心人。一年后,舅舅再婚,外婆一气之下,一个人回了湖南老家。”     葛健豪走后,原本热热闹闹的大家庭,只剩下李富春一家三口。由于父母忙于革命工作,李特特的童年里,只有孤独和恐惧:“一根油条、一个烧饼,告诉我午餐吃油条,晚餐吃烧饼,然后他们就反锁门走了。我吃喝拉撒全在屋里,那时我刚满5岁,每到天黑,看着窗外摇曳的树影,棚顶上吱吱作响的老鼠,家具发出的胀木声,吓得毛骨悚然。”

    


李富春与夫人蔡畅


 “后来,我们又搬进了一座小洋楼,家里每天宾客盈门,妈妈换上了旗袍,像阔太太。她一会儿让我在客人来前把拖把放到阳台上;一会儿又给我一个窗花,让我贴到临街的窗上;或是给我一串用线穿好的橘子,让我在门口玩。直到长大,我才明白,我4岁就参与革命工作了。”       谈起母亲,李特特哽咽了,久久没有说话。上世纪40年代初,她在莫斯科留学期间,曾和来开会的母亲有过一次深入的交谈。“当时,我忍不住对妈妈说,你不爱我,你从来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热。妈妈瞪大眼睛愣住了,她说‘妈妈是爱你的。不过现在我们国家还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着,妈妈还有很多事要做,没有精力和你亲热,你不要怨恨妈妈,要恨日本帝国主义。’我说,我现在就在你的身边,你都没表示,这和日本帝国主义有什么关系?妈妈的表情很复杂,她说‘中国人的性格是暖水瓶,外边冷里边热。’我说,那我感受不到你的内部,接触的就是一个冰冷的壳!妈妈沉默了许久,说:‘这就是长期的革命斗争磨练出的性格,我是很多孩子的母亲,不可能只有你一个。’我一言不发,泪水浸湿了脸颊。”


周恩来、邓颖超同李富春、蔡畅在松下碑旁留影。


战争让她成为“轻机关枪手”

1938年,中共中央将一些烈士遗孤和领导同志的子女送往莫斯科国际儿童院,李特特,还有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朱德的女儿朱敏等等都进了这里。


李特特和毛新宇合影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李特特和其他一些国际儿童院里较大的孩子,被安排参加军事训练,准备作为后备军参加战斗。17岁的李特特每天要负重二三十公斤,完成八九十公里的滑雪行军任务。她还获得了“轻机关枪手”荣誉证书,这意味着,她将随时被派往前线。     李特特还在医院护理伤员,除了每天帮他们换药、喂饭,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一筐筐断胳膊、断腿收集起来埋掉。在零下40℃的天气里,她与莫斯科人民一起挖反坦克战壕。“泥土冻得比石头还硬,血从棉手套里面渗出来,后来就干脆不戴手套,任凭血和泥土混在一起。”     战后,李特特重回莫斯科校园,在大学,她找到了自己的感情寄托。24岁时,她与一位俄罗斯小伙结婚了。1年后,她生了一个漂亮的混血儿男孩。这本是件该非常高兴的事,李特特却委屈得哭了,“我没有做过女儿,倒先做了妈妈。”     



1949年,蔡畅逗趣小外孙。


1952年,李特特从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毕业后回国。“和走前一样,父母还是异常忙碌,很少见面。”李特特并没有享受到什么特权,反而在父母的鼓励下,带着仅3个月的二儿子来到北大荒开荒,一呆就是3年。“孩子的父亲不习惯,他不懂中文,来北京后被分配在电信局工作。很多人议论,说我们长久不了。文化背景差异大,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再加上那时候我们党内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和我的交流越来越少。”

     


蔡畅90岁寿诞与亲朋好友合影,左二为李瑞环,右二李鹏。李特特后排右二。


作为革命子女,李特特的人生似乎注定与潮起潮落的革命洪流、国际局势紧密相连。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在各种压力的包围下,李特特的丈夫与她离婚,返回苏联。之后,李特特进入北京华北农业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前身)工作,直至离休。其间,李特特再婚,并生下小女儿。对于这段婚姻,李特特认为很平凡,不愿多谈。

     

如今,一切都已成为过往。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李特特已不太放在心上。她对记者说:“我的三舅蔡和森被敌人用大铁钉钉在墙上,死得很惨;二舅蔡林蒸在1925年广东省港大罢工时被砍成几块,丢在湖里;三舅妈向警予31岁被害……我家里这么多亲人抛弃了家庭、牺牲了生命,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对我的人生影响太深远了。”


声明原创稿件,转载需征求本人及平台授权同意,否则维权到底!


环球人物YOLO精英全球精英影响力平台
高端智库及高尚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慢读生活
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一本杂志与您一起走进“读”时代微信号:yolodushuhuiYOLO APP二维码
点这里“阅读原文”,进入YOLO商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