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建党精神”]丰都“60后”对话“90”后:当好农业科技推广“排头兵”“急先锋”

丰都发布 2023-03-17



“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农业发展添砖加瓦,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农民们排忧解难,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是我一生所愿。”




客观上讲,“60”后农技人员与“90”后农技人员,存在年龄、性格、成长环境等不同差异,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扎根一线,奋斗在田间地头,用担当和奉献、执着与忠诚书写最美农技人生。日常工作中,遇到困难,年轻的付丽娜会经常向王波虚心请教,拜其为业务之师,作为深耕一线几十年的老农技员,面对后辈新人在工作中的困惑,王波乐意倾囊相授。


近日,就围绕如何因地制宜提高农业机械化、提升新技术在农民中的知晓率、如何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问题,王波和付丽娜展开了对话。


王波和付丽娜围绕如何因地制宜提高农业机械化、提升新技术在农民中的知晓率等问题展开对话


王波


男,丰都县名山街道人,1968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食品工程专业毕业,2000年入党,现任丰都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



付丽娜


女,丰都县树人镇人,1992年出生,2018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2017年入党,现为丰都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职工。



忆初心



王波和付丽娜在大棚基地交流


王波:




“入党之后,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将牢记自己的职责,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付丽娜:




“袁隆平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初心,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未变。他的事迹成为了我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


1987年,王波考上了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专业。


“我其实算‘后进’变‘先进’。当年高中成绩挺一般的,没想到竟然考上了西南农业大学,惊喜之余,我就想要好好完成学业,毕业后回到丰都为家乡尽一份心力,后来有了入党机会之后,我也积极申请入党。”王波说。


王波经常告诉付丽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立足岗位实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付丽娜从2012年开始,每年都积极地提交入党申请书,终于在2017年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2021年4月,付丽娜休完产假返回工作岗位,原本主要负责办公室综合事务及事业支部党建工作的她“闲不下来”。本来办公室工作就繁琐量大,因为热爱农业,除了完成自己分内工作外,付丽娜还常常跟着同事一起上山下乡,察看农作物生长情况,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王波和付丽娜都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为农业发展做贡献、为人民服务永远没有尽头,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上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做一名优秀的农技人。


话担当



王波和付丽娜察看新品种牛排番茄的长势


王波:




“根深方能叶茂,一线工作也是如此。”


付丽娜: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要把人民群众挂在心头、把工作干到田间地头。”


如何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王波说:“从事农业技术服务,要面临的困难并不少,技术的不断更新、有时农民的不理解、日晒雨淋的辛苦等,但只要用心去做了,收获就一定不会少。”


有一次,三元镇梯子河村村民陈新连找到王波求助,说自家的2亩水稻出现了大面积的病虫危害,水稻也出现萎阴、卷叶等患病现象。


虽然水稻并不是王波最熟悉的农作物,但王波还是立刻前往陈新连家查看情况。


陈新连说:“王主任一点都不嫌麻烦,接到我的求助后,他立刻来到我家里,察看水稻的患病情况,还积极为我联系丰都的水稻专家,手把手指导我配农药和肥料,最后我的水稻也丰收了,我很感谢王主任。”


王波一直都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做农技工作,不去到田间地头,不亲眼去看、去摸庄稼,不和农民交流,就不能真正把实用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出去。


这一点,付丽娜也深有同感。


7月4日,付丽娜和同事到董家镇三仙湖村水稻大户徐启明家开展水稻病虫统防统治前期调研工作。


“当时我们用无人机正在给徐启明家里的水稻田喷洒农药,可以防治稻飞虱、水稻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等常规病虫害。”付丽娜说,“这时徐启明向我们求助,说水稻田里有一种害虫他无法辨别,危害水稻症状就是叶片泛红,但那个病虫昼伏夜出,白天田里很难看到这种害虫,希望我们能帮他看一下。”


于是,为了搞清楚到底是哪种病害虫,付丽娜和同事顶着正午的烈日,在徐启明的水稻田里开展了“地毯式”的搜索,终于在一株水稻的叶背处发现了。付丽娜立即把害虫的照片发到同事群里寻求帮助。


因为这种害虫在水稻常见的病虫害中少见,群里也没有很快得到正确答案,付丽娜和同事们查阅了相关资料,最终确认为水稻赤斑黑沫蝉,再经过与多个专家咨询,付丽娜和同事制定了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最终帮徐启明解决了这个问题。


付丽娜说:“这个事情让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利用书本上的知识,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定要实地去看,去瞧才行。”


谈未来



王波和付丽娜察看种子的生长情况


王波:




“农业机械化节省人力、物力和效率高,我也将致力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让更多农民了解农业机械化的好处。”


付丽娜:




“农业机械化能推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对我们县的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进步的表现不仅仅在于病虫害的研究,药物、肥料等方面的提质增效,很大一部分还有农业机械化的提高。


“不同于平原,我们丰都属于山地农业,要想利用好大型农业机械是难以实现的,可有一个机械非常适合山地农业,那就是无人机。”王波说,“现在丰都每年起码有七八万亩以上的农田、果园需要用到无人机。”


无人机的使用,可以减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药用量,节约成本、增加效能,实现农药和化肥双减。


“以我县的水稻为例,传统的人工喷药,一天只能喷十几亩,但是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每天可以喷洒两三百亩的水稻。”王波说。


于是,大力推广无人机的使用,是近两年王波工作的重点。


水稻的两迁害虫、玉米的草地贪夜蛾、柑橘的大实蝇等重大病虫害,如果光靠农户自己喷洒农药进行防治,则会错过有效时节,导致病虫迁飞、大面积扩散,防治效果不好,这时候就需要无人机等设备来进行统防统治。


于是王波和同事积极联系产业大户、村委会,通过他们向农户宣传、推广,或者是带上设备,亲自来到田间地头,向村民们演示无人机喷洒农药,直观地向他们展示无人机的便利。


在这一点上,付丽娜也有相同的观点。


“我们山地农业要想扩大农业机械化,不能盲目引进新器材,必须要因地制宜,才有效果。”付丽娜说。


柑橘是龙孔镇的主导产业,早在几年之前,龙孔镇的多个村就已经用上了轨道运输机,用于运输化肥、柑橘,以前村民需要挑着柑橘走十几二十分钟,现在有了轨道,直接就可以运送到村民家里,给村民带来了不小的便利。


付丽娜和同事在龙孔镇了解到这个轨道运输机后,想到社坛镇的榨菜产业也可以用这个轨道运输机,大大节省人力和物力,于是开展了轨道运输机的推广工作。


“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减轻劳动强度,我想让广大农民接受、理解这个观念。”付丽娜说。


王波、付丽娜两位农技人员长期扎根基层,身处农技推广一线,奔波在田间地头,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业务技术,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推广到千家万户,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记者手记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史记》写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采访中,不论是王波还是付丽娜,说得最多的就是要到田间地头,下沉到山间乡野、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朋友送“良方”,不仅是农技员的职责所在,更是农技员们的生命之源。


回顾百年农业科技历程,毫不夸张地说,广大基层农技员们功不可没。犹如王波所讲,“水稻并不是自己最熟悉的农作物,但农民有了种植问题,自己还得立即前往。”最终,王波通过身边的专家,把水稻的问题解决在了田里,把成果留在了农户家中。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农业发展离不开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加入,作为“90”农技员,付丽娜并没有把光鲜的学历作为资本,而是在继承了前辈们从村头到地头教技术的良好传统中,把论文写在了家乡的大地上,让我们看到了丰都农业发展的未来。


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乡村的发展才有前景。不可否认地说,农技员们的奉献和坚守,照亮了农业农村的科技之路,也照亮了农民的致富之路。但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理想、有本领”的基层农技人才队伍,除了依靠农技员的情怀外,还需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基层农技人才运行机制,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推 荐 阅 读




关于解除丰都县城区全域临时管控的通告

【丰都】致全体抗疫人员的一封感谢信

祝贺!丰都县7人上榜重庆市2022年度“新时代好少年、好老师、好家长”

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芷琦

编辑:徐宏伟  陶  涛   李诗雨(实习)

责编:段  敏

审核:李永生  张建华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请标明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打击新闻敲诈假新闻专项行动举报电话:706069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