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丰都非遗】鱼鲜味美,黄辣丁传统烹饪技艺

丰都发布 2023-03-17

小资料: 仁沙黄辣丁烹饪技艺起源很早,自渠溪河畔有人居住后就有人捕食,但烹饪方法各不相同,当时没有什么佐料等,多为简单的烹煮,以自然清香味为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当时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生活条件很差,不能解决温保问题,余永武家紧靠渠溪河边,经常抽空余时间捕捞河中黄辣丁,补充家庭生活。


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他独创了烹煮黄辣丁的工艺,其子余官镜时逢改革开放时代,继承发杨光大其父手艺,三十年来以此为主业,经营餐饮业发家致富,现传承于其女余春花——仁沙饭庄。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尝试,如今远近闻名。2021年11月,仁沙黄辣丁传统烹饪技艺被列入丰都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丰都人

必定吃过当地的麻辣鸡块

胡辣壳抄手等名特食品

那么

你是否吃过仁沙镇的黄辣丁

这道美食呢?


出锅的黄辣丁



“仁沙黄辣丁汤鲜肉嫩,入口即化,汤色奶白,配上蔬菜格外鲜美,营养丰富,不失为绿色环保美食。”仁沙镇文化站负责人陶世权说,仁沙黄辣丁以其独特烹煮工艺,成为仁沙镇独树一帜的名菜,它凝聚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丰富了我县饮食文化内涵。



堂兄妹同为传承人


黄辣丁,又叫黄颡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其体延长,稍粗壮,吻端向背鳍上斜,后部侧扁。成年黄辣丁主食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也吞食植物碎屑。



“我家紧靠的渠溪河,就生长有很多黄辣丁。”仁沙镇石盘滩社区六组余小平告诉记者。上世纪六十年代物资匮乏,特别是当时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生活条件很差,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余小平的爷爷余永武,便经常抽空余时间去渠溪河里捕捞黄辣丁,弄回家中清水洗净泥沙,然后宰杀烹饪,做成一道美味可口的膳食,用以改善一家老少的生活。


经过20多年的摸索,余永武独创了一套烹煮黄辣丁的工艺。



上世纪八十年代迎来改革开放,国家允许个体经营搞活市场经济,余永武就把这一手艺分别传授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余官政和余官镜,让他们在仁沙场镇上开起了餐馆,以黄辣丁为主打菜招揽生意。


“我生于1971年,余官政是我的父亲。为了子承父业,父亲就把烹饪黄辣丁的技艺传授给了我。”余小平说,1999年6月,他在仁沙镇创办起“沙滩饭庄”,一门心思从事餐饮行业。


而另一头,余官镜也继承发扬其父余永武的手艺,利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仁沙场镇上靠经营餐饮业发家致富。后来,余官镜又把烹饪黄辣丁的技艺传授给自己的女儿余春花。


今年已42岁的余春花,于1997年—2010年参加厨师烹饪学习,随后在仁沙场镇上创办“春花饭馆”。她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创造了仁沙黄辣丁这道老百姓心中的名菜。




如今,“沙滩饭庄”“春花饭馆”经营得风生水起,成为当地餐饮业的一面旗帜。


“经常有外地朋友来仁沙玩,问我镇上谁家的黄辣丁正宗,我便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沙滩饭庄’和‘春花饭馆’都正宗,各家各味,因为两家的主人余小平和余春花属于堂兄妹,他俩烹饪黄辣丁的技艺,均从爷爷那辈人传承而来,目前都是仁沙黄辣丁非遗传承人。”陶世权说。


自创独特烹饪技艺

“仁沙黄辣丁具有其独特的烹饪技艺,主要在于原材料的选择,首先主料必须选择肤色偏黄、比较活跃的黄辣丁,体重在50~150克之间为佳,而且产自渠溪河流域。”余小平说。其次要准备好老咸菜、一年以上陈猪油、葱、泡姜、大蒜、料酒、泡椒、胡椒等辅料。



余小平介绍,因为经常要用到辅料,为了方便起见,他自制了部分辅料,如老咸菜、泡姜、泡椒等,事先均用泡菜坛子储备起来,还有陈猪油,须用猪板油存放一年以上。烹饪前,把黄辣丁宰杀后进行腌制,注意搅拌均匀,时间不超过15分钟,应以新鲜为主,腌制时还应加入少量料酒。接下来便是下锅和起锅两个步骤,尤其是下锅要掌握好火候。


“将部分辅料爆炒1分钟,再加入自制泡椒一起炒至颜色微黄,在熬汤过程中加入适量精盐、鸡精、大葱段、胡椒粉,待汤沸腾2~3 分钟,先放大点的黄辣丁,接着依次放入,大火煮至五分钟,再小火煮五分钟即可。”余小平说,此时,及时熄灭灶火起锅。把煮好的黄辣丁盛入盆中,撒上葱花即可上桌。



盆内热气腾腾的黄辣丁

色香味俱全

立马勾起人的食欲



吃的时候最好是先舀两勺热汤喝

待打开味蕾后再吃肉

这样更能够品尝出黄辣丁的美味

食之后口舌留香


需求增大资源稀少

“仁沙黄辣丁是我们仁沙镇餐饮业中首屈一指的招牌菜,不仅在当地家喻户晓,外地食客也纷纷慕名前来消费。但我们都一视同仁,恪守诚信经营之道,从来不偷工减料,保证货真价实,量足质优,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餐馆的生意也一直红红火火。”余小平说。


余小平介绍,他还参加了2013年重庆(丰都)第二届“中国肉牛之都”牛肉美食节名宴、名菜、名小吃烹饪大赛,其现场烹饪的仁沙黄辣丁经专家品尝后荣获名菜二等奖;同年,在重庆(丰都)春季购物美食消费节大赛上,由他的仁沙“沙滩饭庄”参赛的仁沙黄辣丁,一举斩获“丰都名菜”称号。因为这道名菜,人们记住了余小平和堂妹余春花的名字。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仁沙黄辣丁的消费需求骤增,而渠溪河里自然繁殖生长的黄辣丁产出却越来越少。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保护生态,渠溪河禁止捕捞黄辣丁。当地村民就通过科学技术人工养殖黄辣丁,这样既保住了口福也保护了生态。


“我和堂妹饭庄推出的仁沙黄辣丁,也由渠溪河野生黄辣丁改为人工养殖的黄辣丁,虽然原材料略有不同,但仍然遵循传统烹饪技艺,在自己手下,味道是相同的。”余小平说。




陶世权认为,仁沙黄辣丁对于丰都人来说,是一种味蕾上的享受,也是一份难忘的记忆。如今,仁沙黄辣丁传统烹饪技艺被列入丰都县第五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是对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仁沙的本土百姓和过往的食客留下永久念想。


推 荐 阅 读




袁家军胡衡华在丰都石柱调研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让老百姓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天冷了,丰都雷竹盖“棉被” ,收益翻倍

丰都红心柚“走出去”,群众的腰包更鼓了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达元
编辑:李玉婷   陶 涛 
责编:段  敏
审核:李永生  张建华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请标明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打击新闻敲诈假新闻专项行动举报电话:706069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