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所有人,丰都县第六届“十大孝善人物”网络投票开始啦

丰都发布 2023-03-17

丰都县第六届“十大孝善人物”

网络投票方案


一、投票时间

网络投票时间为2022年12月17日20:00至12月21日23:00(共5天)。

二、投票方式

通过“丰都发布”微信公众号进行网络投票,每个IP限投1次,投票须同时选择10名候选人。


丰都县第六届“十大孝善人物”评审委员会

2022年12月17日


丰都县第六届“十大孝善人物”26名候选人名单

(排序不分先后)


01

钟玉梅

钟玉梅,女,48岁,中共党员,包鸾镇新溪村4组。


自结婚以来,钟玉梅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十年如一日尽心尽力地照顾。一年前,婆婆突发疾病去世了,只剩下公公一人,生活起居全由她一个人照顾,对公公依旧孝顺有加。即使是在上班,中午休息时间也要赶回家给公公做饭,不论天晴下雨,从未停过。她不但对公婆好,对村里的老人也非常好,工作之余她为村里高龄老人上门服务,嘘寒问暖,帮助他们带药、带吃的以及各种生活用品,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在公公眼里,她是女儿一样的好儿媳;在孩子的眼里,她是了不起的好妈妈;在邻居的眼里,她是值得翘大拇指的好媳妇;在村民的眼里,她是孝心献给长辈的好模范。


02

丁小芳

丁小芳,女,52岁,群众,董家镇中和场村13组。


丁小芳的丈夫因意外死亡,不幸的是婆婆又检查出了大面积脑梗塞,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育有两个女儿,一家人的重担就落到了她身上。婆婆非但不能自理,胃口也不好,只能吃烂糊糊,严重时只能吃流食,她就挤出各种蔬菜的汁液或煮烂蔬菜滤出汤,给婆婆做粥喝。她尽量满足婆婆的所有要求,除了饮食要求,身体瘦削的她还要为婆婆做护理,常常一套操作下来她早已累得满头大汗。丁小芳本身血压较高,每天吃药照样护理婆婆,毫无怨言。每当亲戚邻里来看望婆婆时,婆婆都会流着激动的泪水向他们诉说:“我虽然身体不好,但我命好,有这样孝顺的好媳妇。”丁小芳把尊老敬老当作一种责任,十年如一日伺候瘫痪在床的婆婆。同事们提起丁小芳都竖起大拇指,左邻右舍的媳妇在生活中也受到影响,都争着伺候和孝敬老人。


03

张锦权

张锦权,男,58岁,群众,董家镇彭家坝村5组。


张锦权年轻时在工地上出现意外,导致身体残疾,行动不便,一生未娶,国家和政府了解情况后,将他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户。他的父亲患癌早早过世,靠母亲一人拉扯大他们三兄妹。成年后大姐外嫁,二哥的生活也是拮据。2019年12月,母亲突然浑身抽搐倒地不起,送往医院后经过诊断,母亲患了脑血栓,伴随高血压等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有了好转,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至此张锦权悉心照料母亲的生活起居,给予母亲生活和精神上的最大支持。日复一日,他每天坚持为老人全身按摩两小时,定期到医院给老人检查身体,在他精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他敬老孝母的感人事迹,在彭家坝村无人不知。


04

王宗玺

王宗玺,男,59岁,群众,都督乡都督社区老街。


王宗玺的父亲在60岁时双目失明,他就充当父亲的眼睛,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事,美丽的风景,他就耐心说给父亲听。他平时很忙,但还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邻里乡亲见了,都要夸上一句:“王宗玺真孝顺,他们一家子有福气啊!”在他的带动下,兄弟姐妹团结和睦,整个大家庭长尊有序,形成了老人关心孩子、孩子孝顺老人的良好家庭氛围。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王宗玺在家照顾父亲一照顾就是30多年,在家乡开了个豆腐店勉强维持生活,但一家子也是其乐融融。他父亲此时已是90岁高龄,父亲突如其来的重病压垮了这个家庭,为了多点收入支持家庭开支,王宗玺不得不前往重庆务工,家里的豆腐店也只能拜托亲人帮忙照看。不幸的是,他离开家乡去重庆务工的第二年,父亲的病情突然加重,卧床不起。他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辞去了在重庆收入较好的工作,又回到家里照顾父亲。他是父亲的第二双眼,是父亲最温暖的衣。


05

万林洪

万林洪,男,69岁,中共党员,高家镇建国村13组。


万林洪是建国村河田党支部书记、13组组长,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从事基层工作多年。他常说道:“我是一名党员,任何情况下都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一直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待邻里,他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用自己的热忱守护邻里和谐;对待家庭,他孝亲敬老,呵护家人,用自己的爱心凝聚整个家庭。每当有新的宣传政策,他总是第一时间挨家挨户去宣传、去做工作,将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到百姓家中,常常因为工作而废寝忘食。周围邻居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万林洪总是第一时间去帮助。比如该组陈珍发85岁,因脚骨折,生活不便,万林洪经常去看望,并和他聊家常,开导他的思想,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母亲晚年多病,为照顾好母亲,他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苦,常年为老母亲端屎端尿、洗床铺,是村里公认的孝顺儿子。


06

陈小蓉

陈小蓉,女,54岁,群众,虎威镇鸣羊村5组。


婆婆瘫痪期间,陈小蓉每天给婆婆擦拭身体,换洗尿布,从未嫌弃过婆婆脏和臭,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婆婆今年已91岁,牙齿掉光了只能吃下烂糊糊,陈小蓉在空余时间都会为婆婆做可口的饭菜。每天不论多累都会推婆婆出去晒晒太阳。丈夫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陈小蓉不仅悉心照顾婆婆,还特别重视儿女的学习,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面对别人们的称赞,陈小蓉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陈小蓉用自己切实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弘扬着“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07

黄安红

黄安红,男,47岁,群众,暨龙镇乌羊村1组。


2013年冬天,黄安红的父亲突发脑中风,听到这个消息时他与妻子正在浙江杭州务工。他急忙跑去向老板请假,但老板不允许,他与妻子干脆辞职,宁可不要工资,连夜往回赶。在近半个月的住院期间,他与妻子悉心照料,父亲的病情很快好转出院。为了不让父亲留下后遗症,妻子常去镇上买鱼肉给父亲补身体,两人扶着父亲练习走路,很快恢复了正常生活。为了照顾家庭,从那以后他俩不再外出打工。后来风力发电项目入驻乌羊村,他俩为了弥补家庭经济不足,黄安红就去风力发电项目务工,妻子就为风力发项目工作人员煮饭,这样一来,家庭经济勉强能维持。2020年母亲突发心脏病,两人再次辞掉工作全心全意照顾起母亲,更是入不敷出。他不仅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尽孝道,对叔叔同样如此。他的叔叔一直单身,常年生重病,作为侄儿,他胜似儿子照顾叔叔。当叔叔生病时,他总是第一时间承担起端茶送饭的重担,让叔叔感受到了温暖。叔叔在村里常常竖起大拇指说:“我很幸运,有一个好侄儿,他胜于其他家庭的亲儿子,无微不至照料我,让我永生难忘!”


08

范莉

范莉,女,36岁,群众,江池镇大安村2组。


范莉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女儿,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儿媳妇,是孩子心中的天使,是大安村老年人的精神支柱。她为老人排解忧愁,分担愁苦,是老人们心中的挚友。她曾在浙江务工,长期在外,经常会与村委会沟通了解老人们的情况,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言行中感染着老人,从困境中扶持着老人。每年春节,范莉无偿向大安村孤寡老人进行物质慰问,2014年为大安村孤寡老人每人赠送一床棉被,2015年为大安村10名孤寡老人赠送食用油两桶,2016年至2022年每年都以10名老人每人200元现金进行帮扶。她用善良的身心,无私的行动,坚持的信念做好了老人们的帮扶慰问工作,从平凡中体现真实,从细节中倾注关爱。


09

雷小明

雷小明,男,44岁,群众,栗子乡双石磙村5组。


雷小明2017年务工返乡,回家照顾年老的母亲和半瘫痪的岳父,他的孝心感染了周边很多人。母亲年老多病,雷小明多次要求母亲一起生活,母亲以没有共同语言为由拒绝,但雷小明还是没有放弃,仍然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母亲家房子漏雨,家里姊妹4个,他主动拿出前几年在外打工的全部积蓄,带头拆除重建,跑前跑后,办理手续,让老人家晚年过得舒适。雷小明对半瘫痪的岳父更是悉心照顾,洗澡擦身,端茶送水,从没有一点怨言。在岳父瘫痪住院的日子里 ,雷小明既要照顾母亲又要照顾岳父,医院、家里两头跑,从不抱怨。雷小明家庭和睦,家人们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家里有什么事情都互相商量,共同解决,有着十分良好的家风。


100

李新荣

李新荣,女,51岁,群众,龙孔镇大坝村5组。


李新荣的婆婆今年87岁,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经常手脚颤抖,站立不稳,李新荣已经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长达十余年。丈夫长期在外打工,为了照顾年迈的婆婆,李新荣不得不留在家中照看。十几年间无微不至的照顾婆婆的生活,从没说过一句重话,一句气话。从未嫌弃过年迈的婆婆,让在外务工的丈夫不对家里担忧。现在,婆婆的年纪更大了,生活自理能力也更差,照顾老人的责任完全就落到了李新荣的身上,李新荣也毫无怨言。李新荣作为一个母亲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11

冉应欢

冉应欢,女,23岁,中共党员,南天湖镇高庄坪村1组。


冉应欢在1岁多的时候右手掌被火炉烧坏,落下终身残疾。8岁的时候母亲出去后便再也没有回来,靠父亲一人打零工供三姊妹读书,家庭虽然不富裕但很温馨。2019年,父亲因拉钢材从大货车上摔下来当场去世。在父亲离去的这三年里,冉应欢就担起了家里的所有家务。在大学期间,做着力所能及的兼职,不断往家里寄去挣来的辛苦钱。后来因妹妹身体疾病,回到家乡照顾她们。冉应欢总觉得妈妈迟早会回来的,便放弃了去派出所报失踪人口获得补助。父亲意外身亡的赔偿金她也没动过,她说那笔钱是弟弟妹妹上学的钱,她不能动。十分忙碌的生活中,冉应欢总能将各方面兼顾得很好,曾经多次拿到学校的优秀奖学金,励志的经历总能让人肃然起敬。
12

黄亚辉

黄亚辉,男,42岁,中共党员,青龙乡太平场社区1组。


父亲残疾,母亲中风,年迈的爷爷奶奶体弱多病,不幸的家庭却努力地幸福着。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黄亚辉常年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之间,除了照顾父母双亲,还要照顾爷爷奶奶。随着2019年双亲去世,他毅然辞去外企的工作,回家照顾爷爷奶奶。爷爷的房子陈旧了,他马上新修房屋,就是为了让老人住得舒心;奶奶的背驼不能走路了,他全程接送,爷爷想去赶集却体力不支了,他马上添置电动轮椅;爷爷奶奶生病了,他不离不弃照顾,他默默无闻的付出,赢得了远乡近邻的赞扬,他的孝心感染着周围的村民......作为一名有20年党龄的中共党员,该同志积极参与社区的相关活动。疫情刚发生时,他主动请缨,第一时间深入社区排查走访,第一个为疫情捐款1000元,为疫情防控无私奉献;在平日里,他会从各方面为集体着想,积极参与支持各项工作;私底下,他经常自掏腰包看望弱势群体和贫困党员,真正起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连续几年获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3

代祥剑

代祥剑,男,39岁,群众,仁沙镇陶家坪村2组。


代祥剑的妻子詹丽患有精神残疾二级,一直依靠药物控制病情,原本孩子的到来给这个小家庭带去了一丝希望。不幸的是孩子两岁时被诊断为言语残疾一级,詹丽精神受到严重打击,精神疾病再次复发,给这个不幸的家庭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面对命运接二连三的打击,代祥剑没有向命运低头,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干农活,以一己之力挑起生活的重担。农闲时期,代祥剑又时常带着妻子寻医问药,耐心地开导妻子,照顾妻子的饮食起居。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主心骨,他一如既往地爱护自己的妻儿,不离不弃,扛起了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与责任!他不仅是一位慈爱的父亲、有担当的丈夫,还是一位孝顺的儿子。代祥剑父亲代吉田今年64岁,肢体二级残疾,平常生活半自理。他在照顾妻儿的同时,也时常与老父亲沟通交流,开导父亲。他始终保持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定的信念,他孝老爱亲的行为受到了当地乡邻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14

刘新琼

刘新琼,女,54岁,群众,三合街道金龙社区景典龙都小区。


刘新琼把老人特意从乡下接到自己家里照顾,对家里老人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在2000年10月底的一天,刘新琼突然发现母亲的手抖得厉害,急忙送母亲到医院检查,结果是腰椎脊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所导致,由于母亲岁数已大,不能手术治疗,医生告知这样发展下去最终结果就是瘫痪。没想到,才几个月时间母亲就只能靠拐杖行走,接着2001年母亲就瘫痪在床了。恰逢粮食部门体制改革,刘新琼面临下岗分流,真是上有老下有小,前所未有的压力差点压垮了她。单位下岗、小孩上学、瘫痪的母亲……就靠刘新琼丈夫一人的工资来养活。母亲的抵抗力差,每个月都要去医院住院输液,刘新琼经常在夜里背着母亲偷偷流泪,第二天醒来仍要积极面对。由于母亲是瘫痪在床,肠胃蠕动功能差,有时几天才解一次大便。她根据母亲排便时间规律,自己在家给母亲实施灌肠术,这样母亲就可以顺畅排便,就这样过了2年。刘新琼也是社区的志愿者,每次都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出现她的身影。


15

刘平波

刘平波,男,60岁,中共党员,三合街道宏声花园小区。


刘平波曾任名山街道鹿鸣寺社区党支部书记,女儿留学在国外任教,全家人生活无忧,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几年前,他岳父因患重病,导致全身瘫痪,出入行动只有依靠轮椅,刘平波主动担负起照顾岳父的职责。在繁忙的工作之后,日复一日地照顾岳父,寻医问药、洗脸洗脚等。经过刘平波悉心照料,他岳父如今精神饱满。刘平波这种默默操劳、尽孝尽爱、无怨无悔的美德孝行,在社区中广为流传,获得大家的好评。


16

敖燕

敖燕,女,39岁,群众,三建乡鱼泉子村2组。


敖燕的公公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日不如一日,以往还能自己缓慢地行走,今年却躺在了病床上,生活起居都要有人照顾。她丈夫平时需要去附近打小工维持家庭生活,基本上家里的一切都由她一人去打理。在生活中,她经常去集市上给公公买他需要吃的东西,增添衣物,只要公公需要的东西她都会尽力满足,每日做好公公喜欢吃的饭菜,并端到病床前一口一口地喂给他吃。同时,还要照顾自己3岁的儿子,去地里干农活,不管再忙都不忘照顾公公,从没有怨言。在她的熏陶下,她儿子也十分孝顺爷爷,主动给爷爷拿东西吃。她以一个典型东方女性的心态,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情,把“孝”字深深地刻写在自己的字典里,消除了老人的晚年之忧,发扬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百善孝为先”。


17

余琼

余琼,女,50岁,群众,三元镇麻柳村1组。


余琼身患癫痫,家庭重担基本落在丈夫刘善红身上,但丈夫在2016年因肝癌不幸去世,本就困苦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这些年,余琼至今未改嫁,也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外出务工,她毅然决然选择留在家中,因为家里有88岁生活无法自理的婆婆需要照顾。婆婆总说:“自从儿媳妇进了家门之后,把整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夏天,隔三差五地给老人洗头洗澡,总是把老人弄得干干净净;冬天,她买好电热毯就给老人床上铺,房间里生上炉子,生怕老人冻着。只要是婆婆想吃的,下顿餐桌上准少不了......她始终坚持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乡亲们都说余琼一家人关系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余琼与婆婆相处比亲母女还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余琼孝顺婆婆的事迹被传为佳话,会一直流传下去。


18

舒仁秀

舒仁秀,女,50岁,群众,社坛镇德盛村4组。


2008年,舒仁秀的丈夫何银昌同乡亲一起到福建务工,不慎被一根挑梁落下砸中下半身,导致下半身完全瘫痪,六口之家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舒仁秀肩上。为了两个还在读书的孩子和年事已高需要照顾的公婆,舒仁秀不得不变得坚强起来。丈夫瘫痪在床不能顺利排便,舒仁秀便每天为他翻身、更换衣服、擦洗身子,有时还要用手给他抠大便,十几年如一日,从没有怨言。同时还经常陪他聊天,让他了解外面的世界,分享快乐。舒仁秀除了要精心照顾丈夫外,还要照顾80多岁的公婆。婆婆担心因为儿子瘫痪,舒仁秀会离开这个苦命的家,没想到舒仁秀不但没有离开,还主动挑起家庭重担。舒仁秀还经常开导公婆要开心些,只要有她在,这个家就不会散。舒仁秀担心公婆因为家境情况不舍得吃,她就不时给他们煮鸡蛋、煮肉吃,让他们有个好身体。闲暇时,舒仁秀会陪同公婆、丈夫一起看电视,总是有说有笑地与家人一起分享国家的好政策和快乐的生活。村里村外的人听到舒仁秀的故事都赞不绝口,舒仁秀的感人事迹成为了周围群众学习的好榜样。


19

秦香莲

秦香莲,女,37岁,群众,十直镇高家坝村3组。


秦香莲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2010年与张飞结婚,育有俩子女。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夫妻俩结婚后依旧外出务工。直到2016年婆婆患帕金森病后,她就毅然放弃在外挣钱的机会回到家照顾双目失明的外婆及行动不便的公婆。外婆双目失明28年,即使外婆有三个女儿,但外婆却一直在公婆家里居住生活,公婆照顾失明的外婆时间长达22年。公婆是秦香莲的学习榜样,在得知公婆生病后,秦香莲毅然决定接过公婆的接力棒,辞职回家照顾行动不便的公婆及双目失明的外婆。丈夫和公公一直在外务工,家里的一切事务全靠秦香莲支撑,她任劳任怨服侍老人6年,在这个小家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争吵的情形。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已经从生活不能自理渐渐转变为能够慢慢地行走。外婆也在她的照顾下,屋子里没有一丝异味,衣服被褥常年都是干净整洁的。周围的村民谈到秦香莲,都对她赞赏有加,说她是远近闻明的好儿媳、好孙媳。秦香莲平时也尽心尽力照顾周围的邻居。由于秦香莲善良、好客,在高家坝村委会还没有修建完成时,开院坝会经常选择在她家的石坝进行,她常常会先准备好凳子及茶水,无一例外。


20

江兴顺

江兴顺,男,64岁,群众,树人镇大楼脚村1组。


江兴顺的妻子杨素怀家中排行老三,大姐远嫁河南,二姐嫁到名山街道朗溪村,虽然离家不远,但是二姐夫去世后家庭重担二姐一人承担,分身乏术。因此江兴顺跟妻子结婚后,就把岳母接到家中一起生活。随着岳母年岁增长,一次重病使老人家瘫痪在床,自此,江兴顺每天在外干农活回到家,都会为岳母洗脸洗脚,洗衣喂饭。有时岳母因身体缺陷而脾气暴躁、胡言乱语。江兴顺依旧是轻言细语地说:“妈,我知道你是怕拖累我们,但是你是我们的妈,只要有我们一口吃的,就有你一碗饭,我们绝不会不管你的,你就放心养病吧。”就这样,江兴顺用实际行动推翻了“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俗语,践行了一个女婿孝子的奉献理念。


21

隆应蓉

隆应蓉,女,60岁,中共党员,双龙镇双龙社区7组。


隆应蓉丈夫的养父李世文今年90岁,一直在丰都城里与养女一起生活。2017年1月,养父患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养女由于要到重庆照顾孙子,于是将养父先后送到几家养老院,但由于其生活不能自理且半夜胡言乱语会影响其他人休息等原因,他便成了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此时的隆应蓉得知消息后,作为儿媳妇的她和丈夫毅然决定放弃在重庆主城的工作,同时也把2岁多的孙子送到私立幼儿园读全托,回到老家双龙镇双龙社区照顾瘫痪在床、生活不便的养父。特别是在2020年5月,养父生病住院,她总是彻夜未眠地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儿嫌弃,也从不说半句怨言。在她的长期精心照料下,老人家的心情特别好,身体康复情况一天比一天好。隆应蓉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打动着乡亲们,成为村里村外学习的榜样!


22

王方琴

王方琴,女,54岁,群众,太平坝乡卫生院。


王方琴医生来自重庆市北碚区,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8年9月,作为支医人员来到太平坝乡卫生院,一待就是十余年。起初太平坝乡无硬化道路,距县城车程4.5小时,每年大雪封山长达3个月,基础设施和人员不足导致乡医疗卫生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王医生来到太平坝乡后非常重视技术措施的改进与落实,常常手把手地帮助其他人员改进医疗技术,带领他们严格执行技术规范,理念的更新和技术的改进带来了成效。王医生始终坚持在卫生医疗工作第一线,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以熟练的技术、扎实的作风,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称赞。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王医生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实干者”,曾连续两个月在乡卫生院值班,对疫情进行排查和管控。从上午八点工作到晚上十二点,半夜加班成常态化,有时甚至忙得连简单的工作餐都不能按时吃上。为了落实好防控职责,她无暇顾及家庭,不能时时陪伴在家人身边,她能做的就是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在公与私的天平上,她真正做到顾大家、舍小家!


23

罗治芬

罗治芬,女,44岁,群众,武平镇瓦泥坪村4组。


罗治芬是一个勤劳俭朴、热情善良的女性。她17年如一日操持家务,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谭龙生,一个人抚养三个孩子长大,受到亲戚和邻里的一致称赞。她勤奋敬业,她尊老爱幼、她团结邻里,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务时,夫妻能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商量决定,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她勤俭持家,从不铺张浪费。自今年初开始她就是公益性岗位的一员,虽然家里种了不少庄稼,但她对自己的工作从来是一点都不疏忽,尽职尽责,成为了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奉献者。


24

周先国

周先国,男,48岁,群众,湛普镇世坪村3组。


周先国的父亲2014年因干农活不小心伤了左腿,导致左腿功能完全丧失无法行动。他为了让父亲能够像以前一样可以到外面看一看,他坚持每天早饭后将父亲背到田间地头、村民聚集的地方。周先国的母亲是一位视力残疾人,基本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照顾父母的重担全压在了周先国的肩上。周先国与妻子秦小燕2006年结婚,婚后相敬如宾地生活15年。2018年4月妻子突患脑溢血,经医治后,长期瘫痪在床,给本来就贫困家庭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周先国从不向命运低头,在一如继往照顾好残疾父母的同时,仍认真地照顾着妻子。在照顾家人的同时,他也不忘帮助乡亲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周先国用自己的孝心、爱心、责任心构筑了和谐的家庭、和睦的邻里。


25

何婷婷

何婷婷,女,17岁,共青团员,县实验中学高2021级9班。


她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在她出生时家庭和睦幸福。但在她1岁多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也改嫁了,联系甚少,所以从小便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里的经济来源就是爷爷外出打零工。然而在2019年的时候,爷爷得了脑血栓,家里的经济来源没了,她在学校开始节约自己的生活费,一天只吃两顿,尽可能多地减轻家中的负担。她一边照顾生病的爷爷,一边努力学习。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村里,人人都夸她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孙女。暑期来临,她主动扛起秋收的家务,扛不动就背,背不了就拖,始终不喊一声苦。当被问到会不会抱怨人生不公,埋怨现在的艰苦生活时,她表示,现在遇到的困难都不能将她打倒,只会让她变得更加坚强和优秀。在今后的日子里,她将更加地孝敬她的家人,因为是他们养育她长大,所以她会陪他们一直变老。


26

谭小波

谭小波,男,39岁,群众,兴义镇水天坪社区8组。


2005年,一次意外车祸差点让谭小波失去生命,但是好心人的帮助不但让他重塑了人生的希望,更让他萌生了感恩社会的念想。五年来,作为会长的他,谭小波带领县志愿者协会坚持开展微信“每日一捐”,从几十元钱到几百元钱不等,点点爱心汇集成了人间大爱,变成了一次次助人为乐的凡人善举。他不怕苦不怕累,带领志愿者开展入户调查,获取困难家庭一手资料,从而开展有针对性地捐赠帮扶活动,累计慰问帮扶福利院老人、清洁工、大病户等2000余人,捐款捐物价值55.19万元。他曾被评为“重庆好人”“重庆市最美志愿者”,所在的县志愿者协会曾被评为“重庆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26名候选人已介绍完毕现在请大家投票吧!
注意:投票须同时选择10名候选人

推 荐 阅 读




【一把手访谈】名山街道:兴产业强实体 惠民生增福祉“阳过”何时可以上班?一份“阳康”返岗指南请收好

【一把手访谈】县生态环境局:让丰都蓝天常有碧水长流青山常在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丰都县第六届“十大孝善人物”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编辑:段 敏
责编:段 敏
审核:李永生  张建华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请标明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打击新闻敲诈假新闻专项行动举报电话:706069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