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丰都】凤凰于飞
2022年8月
龙孔镇凤凰村江边
因为水位消落
常年淹没在江水之下的清代石刻“凤凰滩”
时隔20多年再现江岸
在龙孔镇凤凰村,自古以来就有凤凰滩、凤凰庙、凤凰嘴等多个与凤凰相关的地名,2001年,在凤凰村还发掘了一个凤凰踊遗址,出土了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
凤凰村古老的凤凰传说
在丰都南岸边陲有一个迄今三百多年历史的小镇,秀美俊朗的山川,生生不息的繁衍,造就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惊艳华美的动人风景,这里就是龙孔镇。
在龙孔镇,有一个临江而居,依山而聚的村子,名为凤凰村,这里风景秀丽,更有古老的凤凰传说流传于此。凤凰村党支部书记何国华说:“如果航拍下来,在龙凤庙山庄右边的嘴,就是凤凰嘴,凤凰的翅膀就是楠竹村,凤凰的腰身,就是我们现在的龙孔镇的大面场村,尾巴就在金台。”
凤凰村名字的由来,是这里特殊的地形造就的,凤凰村位于凤凰形象的嘴部,在古时也被称为凤凰嘴,后改名为凤凰村。在凤凰村里,有很多跟凤凰有关的地名,比如凤凰嘴,凤凰滩,凤凰庙等。
凤凰村里的凤凰滩
凤凰滩位于凤凰村长江沿岸,以前,这里河水湍急,非常险要,在岸边的岩壁之上,有一幅刻于清代的题刻“凤凰滩”。
2022年8月,在高温天气影响下,常年淹没在江水之下的清代石刻“凤凰嘴”题刻,时隔20多年再现江岸,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凤凰滩的历史痕迹,为这里的凤凰传说增添了佐证。
“凤凰滩”题刻凿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其凿刻于长约12米,高约6米的岩壁之上,楷书阴刻“凤凰滩”三字。左边刻有题跋为“郡举人何荣樾书”。右题跋为“光绪元年孟春月上浣”。
1987年10月,“凤凰滩”题刻被丰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个题刻也间接佐证了凤凰村在清朝光绪年间,凤凰名称由来已久。
凤凰村里的凤凰踊遗址
距离凤凰滩不远处的长江沿岸,还有一处遗址名为凤凰踊遗址,在这里,出土了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发掘,为我们展开了历史长河中,凤凰村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的画卷。丰都县文物管理所文博馆员曾启华说:“凤凰踊遗址主要是在我县龙孔镇的凤凰村,分布面积9万平方米,文化层大概有1米深。2001年宜昌博物馆三峡考古队在凤凰踊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勘探面积55000平方米,发掘面积1025平方米。”
凤凰踊遗址东起同马溪,西至凤凰嘴石刻,北到长江,南抵观音庙,巨大的墓葬下面,埋葬着不同朝代的历史文明。据了解,这么大的墓葬群,发现于1992年,复查确认的时间是1993年到1994年,四川省考古研究所对三峡库区的文物进行调查时发现的。
在考古工作队的发掘下,不同时期,不同价值的文物相继出土,其中最有价值的有四件文物,战国时期的陶鼎、巴氏柳叶剑、陶罐和铜镜。我们一般看到的鼎都是青铜铸造的,但凤凰踊遗址出土的这个鼎为陶鼎,陶质主要为火候不均的灰陶。
陶鼎,新石器时期出现的炊器,用于煮食物,一般为夹砂陶。器形大多为圆形,深腹,圜底或平底,有圆柱形或扁片形三足。有的有双耳,带盖。商周青铜鼎成为礼制重器,陶鼎地位随之提高,也有礼制意义。战国至汉代出现铅釉陶鼎和彩绘陶鼎,多作随葬明器。汉代以后消失。
巴氏柳叶剑,是一种战国时期巴蜀地区人们所使用的一种兵器,剑身短小细长,就像一片柳叶的形状,剑身上刻有花纹,剑主人地位越高,剑身花纹越复杂精美。古时巴人注重的是近身的刺杀。
柳叶剑的式样,也非常符合以崇山峻岭地形为主的峡江地区。凤凰踊遗址出土的巴氏柳叶剑,流经千年岁月,但剑身上的花纹依然清晰可见,一面刻有手掌纹,一面刻有白虎纹,刀刃依然泛着点点寒光。手柄处有圆孔,古时用于悬挂装饰吊坠。
凤凰踊还出土有战国时期的铜镜,铜镜背面刻有弦纹钮,菱形连弧纹,弦纹钮是战国铜镜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连弧纹为战国晚期铜镜的主要纹饰之一。铜镜直径14.4厘米,为典型的战国晚期楚氏铜镜。
铜镜在战国时期,至少在统治阶级中已经普遍使用了,古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战国人使用铜镜的记载,如《韩非子·现行篇》说“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当时楚地制作的铜镜轻薄、精美,图案多作双层处理,规范化的形制、精美的装饰纹饰。标志着当时铜镜的制作工艺已经从早期的质朴走向成熟。
三种文物,一段历史
它们连接着凤凰村的古往今来
在这片土地上
先民们在这里创造和延续着
独特的巴蜀文明
对于凤凰踊遗址的故事
还要继续挖掘
而这也是我们对于历史的敬畏和保护
推 荐 阅 读
垫丰武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渝东北和渝东南直连通道+1丰都:着力打造50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