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传统村落丨移民迁徙定居形成的村落

丰都发布
2024-08-30

丰都县董家镇西南部的彭家坝村,村庄四周低山丘陵众多,整体海拔东高西低,植被茂盛,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渠溪河,从上岔河至双岔河,主要支流有上岔河、赵家河、双岔河等,正是这一条条河流造就了独特的三仙湖景观,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明末清初,四川接连发生几次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减少,因此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北)广(东)两省人口最多,迁徙途中,一部分人在此定居,因此形成了现在的彭家坝村。目前,村落内主要民族为汉族,共计500多户1790余人,有杜、黄、董等姓,其中以杜姓为主。”董家镇党委宣传委员许华国说。





杜宜清庄园独具建筑特色




杜宜清庄园位于彭家坝村五组,由当地开明绅士杜宜清修建于1942年至1946年。该庄园坐南朝北,主体为四合院,四合院平面布局为前堂、中堂、后堂及左右厢房,旁边有两座青石结构碉楼,有凉洞和校场等。占地面积3160平方米,建筑面积2784平方米。


记者看到,庄园建筑所用立柱大部分采用雕花石柱和木柱,用材考究,布局合理,木质和木柱全部采用桐油处理,起到保护作用。四合院建筑均为穿斗木结构,房屋坡顶盖有小青瓦,中轴对称,通高15米,气势宏大,高高的庄园围墙保护着整个四合院。



走出庄园,外面有一块石坝,称为外坝校场,面积469平方米。外坝11级石台阶直达四合院大门,阶梯长3.5米、宽0.35米。大门为石门,门口上方雕刻有“寶田永裕”四个大字。进入四合院中庭,前面左右两旁是石刻雕花鱼池,中间是17级石阶梯。走完石阶梯便到了内庭,庭内有两条长5.2米、宽0.38米的石凳。再前行几步是后厅天井,左右各有一大小相等的水池,水池既是养鱼池也是消防池。中间是石坝步道,仅有三步石阶梯就到了四合院大厅,大厅也是会客厅。


建筑中碉楼别具一格。四合院东西两侧各建有一个石碉楼,外墙由条石砌筑,均为5层。每层外墙四周分布有大小不一的瞭望孔和射击孔,碉楼一前一后俯视着庄园周边。记者站在后花园的碉楼上远眺,只见群山起伏,连绵不断,溪流蜿蜒,田园风光美如画。



从庄园后门向西边走出,约50米外的岩坎下,一排整齐条石砌成的基石中,有长方形石门。从石门进入,室内面积14平方米,上方呈拱弧型。“此处被称为凉洞,是夏天乘凉的地方。当时正是抗战时期,也可作为躲避敌机轰炸之用,凉洞上面修建的水塘,主要目的就是起到隐蔽和保护凉洞的作用。因此,学校老师曾经在这里办公。”杜氏后人杜明辉说。


据介绍,杜宜清庄园是渝东地区非常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也是中国乡土建筑文化中具有地域特色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其建筑风格反映了渝东地区的风土人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对研究该地区建筑艺术及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12月,杜宜清庄园被纳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华国说。



杜宜清对丰都教育的贡献




杜宜清,学名杜光甫,祖籍忠县官坝镇。新中国成立前,他创办茂森小学和光育中学,1946年修建杜氏庄园,对丰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丰都北岸有着很大的社会影响。


杜宜清父亲幼时家里贫穷,长大后在丰都县政府衙门当差,靠替人写状子而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大地主,在董家镇广置房地。杜宜清大约于1900年出生,在兄弟中排行老五,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受中共党员张元甫等人的影响,在家中开设中药铺免费为穷人治病。



“杜宜清为人正直,心地善良,思想开明,对子女教育非常严格,当地百姓都很敬重他。”采访中,当地年老的村民如是评价说。


抗战时期,上海、武汉相继失守,重庆也遭到日机轰炸,局势很紧张。在重庆读书的杜家子女相继回家,几兄弟商议将祖上遗产用来创办一所学校,并以父亲的字“茂森”命名。杜宜清还将自己在彭家坝的庄园献作校舍。


1941年3月,彭家坝茂森小学校正式成立并开学,成为丰都北岸第二所新文化学校。杜宜清任学校董事长,杜家其他子女也各有任用。



第二年,茂森学校得到县教育科的承认,准予备案。随后几年,在杜宜清和杜家其他子女的苦心经营下,私立茂森小学越办越兴旺,升学率很高。到1947年,已有8个班。此时,杜宜清决定筹办初中班。于是在1949年下半年,光育中学诞生了。


“光育中学当年招收了1个班,有学生50人,大部分是茂森小学的毕业生,少数是其他学校的优等生。杜宜清去世后,光育中学停办。”许华国说。



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美




彭家坝村党支部书记孙国辉介绍,以前该村交通条件落后,村内不通公路,现在全村每个组都修建了公路,去年还对境内的产业道路进行了扩宽和硬化,村民出行更加方便。


记者走在村组公路上,只见沿路花台和景观树扮靓了村落,家家户户修建了卫生厕所,畜禽养殖规范,院坝干净整洁,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颜。一幅河水绕村流,树木葱茏鸟儿飞,白墙灰瓦的农家小院掩映其间,生态绿色的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



“近年来,村‘两委’以杜氏庄园为载体,围绕飞龙流域,按照政府引导、村组实施、村民参与的人居环境治理模式,通过大力实施村庄公共环境卫生整治、人居环境整治、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畜禽规范饲养、院落美化等,使院落整洁有序,人居环境赏心悦目,绘出‘一线一院’人居旅游新环线,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孙国辉说。


依山而建的彭家坝村,还通过修生态、筑屏障,坚持植绿增绿并举、山上山下并进、治山理水并重,持续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大力实施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生态经济林工程建设,全面开展造林育林护林行动,有效地筑牢了全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接下来,该村将以获评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为契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古村落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村落游,推动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推 荐 阅 读




【央媒市媒看丰都】“一棵香葱”带富312个村村民笑“麻”了!这项技术让丰都花椒增产丰收

@丰都人,新增4趟!15日起,丰都站经停列车有新变化


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达元

编辑:徐宏伟  林雪琴

编审:段 敏 

值班副总编:张建华
总编辑:周雄兵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请标明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打击新闻敲诈假新闻专项行动举报电话:70606920。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丰都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