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私家地理》:成都,第三城

2015-11-09 私家地理

安静了多年后,成都驶上了一条闪闪发亮、看似有无限可能的高速轨道。


文/钱成熙、图/庄方

在西晋人左思言辞壮丽的《三都赋》里,成都是那个被极尽铺陈的“第三城”:亚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重,罗肆巨千。贿货山积,纤丽星繁。都人士女,袨服靓妆……蜀人重商擅贾,早在西汉时便是一座富庶的大都市,之后两千多年,成都没有改过名字,只是大多数时候都在中原的刀光剑影或繁华喧闹间,我行我素,安安静静。


直到前几年,成都依然是这样,留给全国的谈资始终是麻将和川菜,后来又多了锦里和宽窄巷子,如此而已。作为半个川人,我觉得这样的恬淡和自成一体没什么不好。


只是似乎在一夕之间,成都变得热闹起来。新的酒店、商业地产、品牌旗舰店、餐馆,在充斥着成都的大街小巷的同时,也充斥着各大媒体的版面和手机上的自媒体页面。IFC两栋高大的双子楼俯瞰太古里那一片黑压压的仿古屋檐——那里有你能想得起来的所有奢侈品商店,有爱马仕的亚洲最大店,有全世界最大的无印良品旗舰店,甚至有一家来自英国的高档干洗店,应有尽有,物质和精神商品满得快要溢出。全成都,也许是全四川最时尚最富有的青年男女都在这里出没。每一天,太古里中心广场的喷泉随音乐开始喷发而周围的人随之雀跃拍照时,都仿佛这个城市的心脏在跳动。保利中心的那几栋大楼,则是没有招牌的隐秘夜生活天堂。沿着不断扩张的环线前往高新区,那儿又有好几处新兴的时髦区域。几年前我来成都时,几乎找不到一家西餐厅,而现在,尽管川菜依然在这里占绝对的统治地位,但今天的成都人也不介意隔三差五劈点洋情操。总而言之,在饕餮的天堂之外,它又成了一个消费天堂,摩登、光鲜,唯一的困扰是盆地的雾霾。


它的发展快得让人咋舌,有人说是因为地震,资金流入,死里逃生的人们也更愿意及时行乐。也有人说是因为成都人本身就有这样的特质,只是到了一个爆发点。无论如何,许多成都人在谈起自己故乡的时候,已经有意无意地略过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和深圳,而直接将成都与上海做比。有人说,成都已成为北京、上海以外的第三城。这自然不全是自夸。左思如果在世,一定也觉得眼前的成都似曾相识。


这里正在发生什么,撩动人的心弦。我正为此而来。



成都以它的当代艺术圈子而知名,只是长久以来,我不觉得这和成都人有什么关系,尽管这些艺术家都喜欢住在成都,尽管白夜、小酒馆是尽人皆知的文化沙龙所在地,在城市生态上,这似乎是一个与本地市井文化割裂的小圈子。离开艺术家工作室和文艺沙龙,你很难在成都人的日常生活和消费中发现这是中国的当代艺术重镇。


“成都的当代艺术家虽然多,但本地的艺术收藏群体并不成熟。”A4当代艺术中心的策展人孙莉对我说。她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公共介入的缺失,因此在成都街头很难见到画廊或艺术机构。多年前A4当代艺术中心成立时,便希望自己能以非盈利性艺术机构的身份,从城市化的角度看待艺术生态。何况成都本土发展的当代艺术形式比较单一,以绘画、摄影为多,孙莉认为A4能够拓展这个”小圈子“。A4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便致力培养、推广做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当代艺术家,“成都艺术家的展反而做得很少,”孙莉说。



A4坐落在高新区,距离市区相当远,打车前往花了我一百多元,和去机场差不多。它是地产开发商鹭湖国际的项目,所在的建筑原本差点成了餐厅。


我去的那日A4正在举办一个伦敦影像展,在一个小小的放映厅里播放,参展的影像作品非常先锋。但是,让人惊异的是,尽管如此之远,尽管展览内容如此小众,放映厅居然坐满了。显然,你无法低估这个城市新一代年轻人对艺术世界的好奇和热情。


不止A4,如今,大大小小的文艺空间正在成都所有角落蓬勃生长。那座登上“全球最美书店”榜单的方所书店自不必提,洞穴般的设计、丰富的图书量以及售卖服装、文具和饮料的店中店都让它成为全国文艺青年必来的朝圣地。说来也有意思,在成都能见到的这些新近冒出来的文艺场所,都有和方所类似的特质。它们既是咖啡店、酒吧、餐厅,同时也贩卖文化和情怀,仿佛缺了其中一样,它的身份便不完整。比如从英国回成都、把网店开成实体店、拥有一家漂亮独立杂志书店的Rosy,也开始在店里提供她的合作伙伴亲手制作的小点心,以及周末brunch。



前几年在许多城市都生根开花的创意园区也在成都站稳了脚跟,而且一开就是好几处。显然,这呼应了成都越来越多的创意青年们。这其中,声音最响亮的,当属在魁星楼街的“明堂创意工作区”。它侧身于1980年代建成的成都社会大学校址,2013年9月刚刚完成,现在已经热闹得“供不应求”。站在两栋楼房前,你能见到四层楼的楼面上,每一层都挤满了陶瓷工作室、画廊、花店、餐厅的招牌。在这些招牌背后,有300多个文化创意团队聚集在此。


入口的NU Café是明堂的“客厅”,有舒适的沙发位,也有带电源插座的大长桌。最妙的是,我一进店堂,便被硕大的告示牌吸引:美式咖啡20元全天免费续杯,咖啡月票100元。定位简单直接,不能更明确,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年轻的创意人在这里工作、会客。同明堂的发起人、CEO于侃聊天的时候,我提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咖啡馆,于侃颇有些得意,这来源于他和他的团队的创意,他将这个咖啡馆称为“孵化器”,“自由、自主、自助”是它的价值观。不止如此,他们尽力把整个明堂做得与国内其他创意园区有所区别,不在物理空间的布局,而在于如何”接地气“,文化创意如何与普通街区产生联系,“介入公众,或让公众介入”。


2014年10月的第一届NUART艺术节都吸引了10万人来参观这里的艺术展和市集,其中许多都是本区居民。这让于侃非常自豪,对今年的艺术节也更加期待。除此以外,常态化的讲座、展览也时常举行,免费对公众开放。他将自己所做的事情看作对普通人群文化观念的培养,并乐观地估计,等85后成为社会主流,艺术家与大众之间,便可以有效沟通,让彼此听懂自己的语言。至于现在嘛,“双方都处于初级阶段,但这正给了我们去推动这件事的意义。”



虽然明堂是我心目中成都做得最成熟和完善的创意园区,但其他创意园区也有特点,U37创意仓库的UID咖啡是各路文艺青年心目中的心头好,在这里的Momoko美树花园里可以吃到五粮液蛋糕。不过最吸引人眼球和最让人期待的,应该是刚刚建成的西村大院。


西村大院的设计者是刘家琨,这引起了我实地探访一番的兴趣。对于我这样的出访者来说,西村大院的规模便让人大吃一惊。在房地产业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一座城市的市政府愿意将靠近市中心的一块巨大地块用来做一个近乎理想化的创意园区。


之所以说它理想化,是因为西村大院是一个真正的大院,刘家琨希望它是“能这样以一种亲切的姿态去承载日常与记忆的公共建筑与空间”,这样的空间,在当代城市已经日渐稀少。C型建筑体合围起一个院子。在这个院子中央,有已经颇见规模的竹林,有三个足球场,还有在空中纵横交错的跑道。是的,西村大院是一座立体大院。眼前的西村还很空旷,但已经有足够的说服力,让人期待它未来能以自己的生长,去支撑创意人以及社区居民的生长。


在铁像寺的轻安素食,我见到了杜兵。这间素食餐厅正是高新区一个新的文化据点,不定时会举办文化沙龙、读书会以及演出,进门后,客人要经过一排排书架,才能到达用餐区域。因此乍一进去,仿佛到了一间图书馆。出于兴趣,我查看了一遍书目,可称是相当用心的选择。


“当然,为我选书的是洁尘嘛。” 谈及这个问题时,杜兵回答道。


对于这个迅猛变化中的成都,杜兵不仅仅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多年来,他经营着数家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都极熟悉的餐厅,比如默克尔曾用餐的成都映象。但杜兵不是你寻常能见到的商人,他是个在拉萨长大的成都人,曾经梦想做个画家。他的产业或多或少都与文化相关,不过他并不认为自己刻意为之,“就像下雨要打伞,”这是人们水到渠成的自然需求。他至今坚持供养着一个川剧戏班子,希望能为成都映象的食客们提供更完整的川剧演出,而非已经被符号化、碎片化的“变脸”。




而促使我对他产生好奇心的,是他去年主持完成的一处老宅改造项目:崇德里。


崇德里建于1920年代,原本是一处商人住宅。成都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大拆大建,崇德里所在的片区也没有例外。“位置在核心区,居民楼本身又是危房。”杜兵说,本来这块地规划要拆光做花园、停车场,不过机缘巧合,杜兵拿到这块地的开发权,


崇德里应该感谢杜兵,以及设计师王亥。因为他们,这片历史建筑才免除了像大多数它们同类那样的命运——落架维修,也就是拆后重建一片新的“历史建筑”,比如宽窄巷子。


在见到杜兵前我曾在崇德里溜达过一圈。它由三部分构成:茶馆、餐厅以及一间小小的精品酒店,都坐落在原来的约60米的巷子以及两旁的旧院落中。设计师王亥尽量保留了院子原本的结构,梁、柱、椽、枋都使用原来的木构件,破损处尽量修补。柱子上剥落的漆色和被虫蛀出的洞眼,全部保留。而酒店本身,就是原来的职工宿舍楼。在维持旧模样的同时,王亥以玻璃和钢结构,赋予整个院落简洁利落的现代感。


“把断掉的东西尽量修修补补。”杜兵说,他并不仅仅指崇德里。



高宅是他新的项目,位于太古里。9月底正值它开张的前夜,围墙上镶着大块明净的玻璃,仿如一个画框,引得路人好奇向内张望。走进大门是一处庭院,四白落地,空旷简明,唯独有一棵枝繁叶茂的皂角树。果然,这里依然是王亥的风格,既传统又现代。


高宅的故事被王亥转述时,有了几丝黑色幽默的味道。早年成都市政府想开发太古里这一带,将大慈寺周边的老街区几乎全部推到重建,只留下广东会馆寥寥一两栋建筑。新建的仿古建筑群,便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太古里最初的模样。太古里接手这个街区后,杜兵和王亥拿到了这处房子。王亥一看之下,啼笑皆非。


“所有的柱子和横梁、墙壁都是歪的。”


他说得兴起,带我们去看了一遍屋内所有歪歪斜斜的柱子和墙壁。没错,设计高宅时,他原样保留了它们。这显然是一个不应该被忘记的故事,属于城市自己的脉络。


高宅本身的概念,在全国大概也是独此一家。简单说来,它是一间川菜餐厅——然而你想过坐在麦金托什椅上吃饭么?因为高宅真正的主角,是顶尖设计品牌的家具。


“都是我最喜欢大师,从麦金托什到柯布西耶。”王亥说。他认为自己更是一名商人,除了设计空间,更热衷于设计商业模式。高宅所有家具、器皿,都是可出售的。“我要把餐馆的主题彻底抹掉。”


他要在成都的地标中心区域,做一个“与成都一刀两断”的作品。高宅属于太古里和全国,本地成都人的客群完全不在王亥的考虑之中。他的目光相当国际化,高宅开张之后,也会引用Guest Chef模式,第一个受邀的团队,是连续几年被评为世界最佳餐厅的Noma。二楼威士忌吧的镇店之酒“高宅”,不夸张地说,是我喝过的最美味的威士忌鸡尾酒。




说到鸡尾酒,Nadia是我这次成都之旅遇见的唯一一位非本地人。她是2013中国国际调酒大师杯冠军,从成都丽思卡尔顿的Flair酒吧辞职后,她留在成都,开设了一间鸡尾酒吧Whisper。


Whisper的位置在保利中心,那里是成都新的夜生活中心,高楼中藏着无数酒吧。不过Whisper在沿街商铺,定位也与那些以聚会为主的酒吧不同,Nadia希望这是一个能让成都人喝到好鸡尾酒的地方。


成都的酒吧文化发展很早,但当地人很少真正为了酒本身而去酒吧,在成都,酒吧的社交功能占据绝对主导。不过Nadia看见了变化。“成都人非常愿意尝试新的东西。”她说。同样的话,杜兵、于侃也都说过。在成都的光速发展中,这大概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太古酒店集团House Collection旗下的第三间酒店博舍(Temple House)是一个相当令人愉悦的去处。大门后为人津津乐道的两栋建筑据称是清朝官衙,如今分别是一间图书馆和千高原艺术空间的分馆。两栋建筑围成的庭院中,生长着两颗梧桐树。穿过庭院中心的青石小径,才能抵达大堂,大堂后又是庭院、草坡……我怀疑牛仔裤是博舍员工不言自明的dresscode——没错,就像苹果一样。上到总经理,下到大堂行李员,都穿着牛仔裤。没了制服的紧裹,人也似乎更有活力和灵气。


意大利餐厅Tivano的主厨Domenico Cicchetti来自罗马北部,你在他设计的菜单里,能发现一道兔肉。这不是他针对本地口味改良的意大利菜,而是来自他家乡的风味。显然,成都人一定会很满意这样的巧合。


在酒店茶馆谧寻的院子中,我度过了我的成都之行中最美妙的下午之一。这里曾种有桑树,因此桑葚口味的茶是特色,其他茶的品种也丰富,包括四川当地产的蒙顶绿茶。而且价格丝毫没有因为环境和服务而水涨船高——只需花个二三十元,便可以就着一壶好茶坐一下午,这在溢价严重的“一线城市”,几乎难以想象。


但这似乎是成都的可爱特性,在崇德里那间漂亮通透的茶室里,茶也只要25元一壶。


这是否与成都的茶文化有关?成都的茶馆曾是成都的名片。杜兵曾说,茶馆在成都是一个信息平台。它曾是成都市民生活灵魂的一部分。不过,成都的老茶馆,已经几乎消失殆尽。我与当地朋友闲聊,他们已经几乎完全想不起来,现在还有哪里能有一处老茶馆,让大家坐在树荫下摇着扇子,摆着龙门阵,喝一下午茶。



对于老成都的逝去,用照片记录了成都城市变迁的摄影师齐鸿感触极深。2013年,他拍了城市三部曲,城市,城界,城巷。他觉得该以此,给他从1990年代就开始创作的成都城市系列,画一个句号了。


齐鸿在三个四合院连在一起的院子里长大,成都老城区的一砖一瓦,都与他成长的记忆相关。“这些地方突然不在了,有亲人去世的强烈感觉,它走了,再也无法回来了。找不到它,真情实感无法寄托。”


他成了一个城市的记录者。他曾出过一本摄影集,里面的照片主要是1994-1999年成都的老街区,那时还有不少成片的房子。他翻动那本集子,时不时指着一张陌生的照片告诉我,它是今天的哪处热闹商业中心,令人唏嘘。摄影集的最后附了一张地图,是他当年走街串巷时,揣在兜里的,地图上有许多划线和标注。


“那你现在还会走走么?”


“不会了。现在的成都没有意思,已经和其他城市差不多。而原来的成都,它已在我的脑海里定格、封存。”

在现代,尤其在现代中国,成长为大都市的过程总是非常痛苦,也很难摆脱乏味无趣的诅咒。我们所熟悉所爱的那个爱茶馆、爱火锅、慢悠悠的成都是会变得更有趣,还是在繁华和膨胀中失去自我,没有人能够说清。不过,既然在我短暂的停留中,已经遇见太多聪明勤奋的成都人,既珍视个性,又眼界长远,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多存一份乐观的希望?愿她不跟随面目模糊的“一线城市”的无趣系列,愿她始终是那座鲜明可爱、独一无二的“第三城”。

愿她好。



指南

下榻


博舍

锦江区笔帖式街81号; 028-66369999; www.thetemplehousehotel.com;¥2,300起


崇德里“驻下”

锦江区镋钯街崇德里1号; 028-86647726; ¥900


青城山六善酒店

都江堰青城山镇东软大道2号; 028-87289871; cn.sixsenses.com; ¥1,415起


酒吧


Whisper Bar

领事馆路9号附35号


高宅

锦江区中纱帽街8号成都远洋太古里L1-1247; 028-86647726


驻足


龙王庙正街

还留有一些较成规模的老街区


明堂创意工作区

奎星楼街55号


A4当代艺术中心

双流麓山大道2段18号麓镇; 028-85761265; www.a4art.cn


无早书店

锦江区青莲上街5号附1号


西村大院

青羊区贝森北路1-5号


U37

锦江区水碾河南三街37号



官方网站 www.travelplus.cn

新浪微博 @私家地理杂志

苹果App版 https://itunes.apple.com/us/app/si-jia-de-li/id732817656?mt=8


《私家地理》微信二维码


《私家地理》iPad版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