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族女生杨莹:为我的家乡九寨沟“疗伤”

第一次地震来临的时候,她还是个孩子。第二次地震来临的时候,她已经成为了一名医学生,带着她满腔的热情和专业知识,参与到了灾后救援和疾病防控中。

两次经历大地震,两个不同的故事。你看,黑暗生命中的亮色,总让人维以不永伤。

杨莹

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专业2019级学生

2017年8月上旬,九寨沟终于迎来了一年中的旅游旺季。

每日几近3万人的游客参观量,使得这个小县城热闹无比。那本是个平常的夜晚,高原山区的秋天来得格外早,习习秋风也吹得游人醉。

夜里9点19分,随着一阵剧烈的晃动和随之而来的瞬时黑暗,整个城市都陷入了极度的惶恐。小区内的居民们纷纷从楼房中跑出来,惊慌失措的向彼此倾诉着刚刚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曾经对于地震的可怕记忆,交织着断电和手机信号消失造成的恐惧,一刹那,全都笼罩在我的心头之上。

到达灾区现场

此次地震震级高达7.0级,震中就在游客聚集的九寨沟景区。预料到此次灾害会十分严重之后,我在安顿好家人后便立刻赶往了医院

我到达医院时约是夜晚10点,此时医院已有多辆救护车派往九寨沟漳扎镇(震中地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已经全副武装,做好了急救的准备。

我穿上了志愿者服装,协同医生和武警官兵转移病人。至凌晨2时,县医院已经接纳了十余名危重患者,患者多患有骨折、脑外伤等开放性创伤。我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协助医生、护士在各科室进行患者首诊。

直到第二日清晨,危重患者不断送来。几乎每一个科室,每一点空间,都挤满了病人;医院门口搭满了帐篷;医院狭小的广场中停满了各地纷至沓来的救护车;在紧急通道两侧,志愿者们就像新鲜的血液,不断穿梭在各科室,搬运食物、分发食品、协助病人检查、监测生命体征……

这一夜,我一夜未眠,汗流浃背,却未曾停歇。我守在医院大厅里,陪伴在没有家属的病人病床旁,监测患者输液情况、协助患者大小便。

至9日中午11点左右,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华西医院等三甲医院的专家已经到达县医院各科室。直至9日下午,上级单位派来的直升机、救护车陆续接送走了病情危重的患者。留在医院中的处处是累瘫的医生、护士、武警战士、消防战士和志愿者们。

10日傍晚,得知重症病人转移后志愿者数量减少,我选择留守在在夜晚和骨外科的医生们值夜班。这一夜,喧嚣两日的医院,终于安静了下来。

他们的故事

在我照顾的病人中有右上肢离断伤的16岁女孩,青春的美好戛然而止;有8岁的懂事男孩,强忍上肢脱位的伤痛在照顾危重的妈妈;还有无微不至照顾着多处脏器破裂的早孕妻子的温情丈夫;也有在坍塌的危房中抢救婆婆的好儿媳

更让我钦佩和感动的,是这些超负荷工作而一夜未合眼的医生和护士们。震后两日,余震不断,医院几次震感强烈,但是每一位医生,每一位护士都坚守岗位,不顾个人安危,尽职尽责、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一位命悬一线的病人,安抚着每一位几近崩溃的家属。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未曾回家看望自己家人……

灾后疾病防控

作为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我知道灾后疾病防控也十分重要。

结束医院的志愿工作后,我便前往了九寨沟县疾病控制中心。在临时建立的灾后医疗卫生指挥部的领导下,灾后疾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着。

夏日炎炎,我们应急医疗队顶着烈日在基层乡镇、各单位和各个安置点进行灾后健康教育和信息统计工作;在中国疾控、省、州、县疾控的老师带领下,我前往了3个乡镇和18个村进行水源样本采样和水源监测。

距离灾难发生已经快一月,每每想起那段记忆,我依旧热泪盈眶。我曾在实习的医院中听到过新生婴儿充满希望的啼哭声,也见到过脏器衰竭的老年人乘风而去,却不曾在这般交织着众多病人呻吟声、家属的哭喊声、医务人员紧张的沟通的环境中,见识人间的生死和大爱

我很庆幸和感动能为我的家乡“疗伤”!这段刻骨铭心的亲身经历,不仅让我了解到了灾后应急救援的重要性和紧急性,也让我更坚定了继续医学学习的信念。

我时刻铭记,五年前进入医学院时自己许下的誓言:“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

树叶在大地的伤口上旋转,赞美这残缺的世界,和一只画眉掉下的灰色羽毛,和那游离的,消失又重返的柔光。”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曾这样轻轻的吟诵并赞美着这个残缺的世界,而对我来说,我的家乡四季景色变幻无穷,一草一木皆天然形成,是自然赐予的一方神奇净土,被世人称为“人间仙境”。

我相信大自然一定会有“神奇的柔光”,让这块瑰宝美丽如初。如今九寨沟瑶池碧水依在,翠海叠瀑归来,欢迎大家到我家做客!扎西德勒

◆ ◆ ◆


▲向上滑动


昆山杜克大学

杜克教育 中美经历 国际视野


dukekunshan




昆山杜克大学

Duke_Kunshan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