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校 | 美食美课,为你消“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山东大学 Author 山大新媒体中心
7月20日—25日,由文学生活馆与饮食管理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暑期学校“美食美课”开课了。每天上午在中心校区信息楼,文学生活馆聘请的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分别主讲《美食与文学》《美食与科学》《美食与文化》《美食与营养》《美食与风俗》等美食文化理论专题,下午在中心校区齐园餐厅三层宴会厅,饮食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中西餐主副食及西点经典美食的厨艺实践课教学。
当“舌尖上的山大”遇见“文学生活馆”,当美食遇上文学,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来自不同院系的20名同学,连续五天,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体验了亲自烹饪制作的劳动之美,享受了一场文学与美食的夏日盛宴。
这门独具创意的暑期学校课程溯源于2012年饮食管理服务中心收到的一封美国来信,当时在美留学的山大学生写信说,身居海外,美国的食物不合口味,“最怀念的还是母校的味道”。一句“最怀念的还是母校的味道”,一份想吃却不会做的眷恋,成为“爱自己,就选择‘美食美课’”的感召语。
正是基于学生需求,饮食服务中心联合文学生活馆,精心设计了“美食美课”这门课程。一个是后勤部门,一个是教学单位,怎样联手打造学生需要的创新课程?“联学共建,共谋发展”,饮食服务中心和文学生活馆确立了以联合党建推动联合教学的“三全育人”新思路,通过“舌尖上的山大”与“文学生活馆”品牌联动,将美食文化的体验性与人文知识的生活化结合起来,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创新了人文素养和动手能力双向提升的“美食美课”。
美食,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追求。从筹备食材、厨房设备、服装以及餐具、用具,到调配优秀的骨干厨师作为授课老师,再到多次论证和反复试验的实操课方案,“美食美课”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美食的文化内涵,并在实践中品尝到经典鲁菜的老味道,体验了把每一道菜变成为艺术品的满足感。
文学院本科生杨越悦在制作中式面点麻汁饼和水饺时,突发奇想,“如果把麻酱换成番茄酱、沙拉酱等,是不是可以创制出更多新式面点?”制作西餐时,她从亲手制作鸡肉卷、搅拌沙拉到画盘、摆盘,颇有感慨:“当带有个人独特风格、印记与创意的菜肴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会有一种不可置信的感觉——一个厨房小白竟然也有机会变身为灵魂主厨。”
管理学院本科生龚英杰在他的山大日记中写道,中国烹饪大师、孔府菜传承人、中国兰儒孔膳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兴兰老师亲自授课,从食材的准备、切法的选择,调料的用量、烤制的时间到摆盘的艺术、内在的精神,都十分精致而讲究,一丝一毫也不肯放松。“第一天的菜品是酱牛肉和黄金玉白菜,虽然手忙脚乱有些狼狈,不过也算成功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从传承经典到一解乡愁,从儒风食礼到西餐甜品,“美食美课”通过“文学生活馆”与“舌尖上的山大”品牌叠加,实现了人文厚度和品牌鲜度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生活技能,在体验中传承饮食文化。
经济学院本科生陈久凯参加这次“美食美课”很是激动,他在家的时候会经常帮妈妈做菜、做饭,“但如此专业的老师,如此细致的传授,如此完备的厨房,对于我来说,真的是第一次。”陈久凯很期待有一天能吃到自己和妈妈一起做的麻汁饼。
细致、用心、感恩,不仅仅是做一道菜,更是一种对求学、科研的态度。美食、文学、精致,传达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更是一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