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越有资格影响中国社会吗?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409篇文章
很好听,单曲循环系列。
头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让我们站定,用双脚插入意见,偏见,流言,欺骗和幻想的淤泥烂浆,插入覆盖地表的这些冲击物,直到触及坚硬的石块底层。对此,我们称之为现实。
——卡夫卡
(一)
在知名媒体《中国新闻周刊》的年终特刊上,杨超越被评选为“影响中国2018 年度人物”。
消息传来,最初一度人们竟以为,它应该是某位粉丝PS的恶搞之作。
随着官方消息的正式刊出,人们看到,在《中国新闻周刊》的封面上,杨超越与单霁翔、刘国梁、文牧野、朱民这些各领域中“成绩卓越”的大人物站在一起,并列成为“2018年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人”。
几乎可以想象,在《中国新闻周刊》的编辑部里,杨超越这个名字在评选之初就引发过何等激烈的讨论、质疑和担忧。
给杨超越的颁奖词是:
“这个年轻女孩身上折射出一个时代普通人的奇迹与梦想。反应出了这个出生农民家庭的孩子,能达到如今的地步,是一种奇迹的诞生。”
即便如此,质疑和嘲讽的声音仍然是铺天盖地的,人们普遍的问题是:她凭什么,她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和成绩?她有什么资格影响中国社会?
的确,即便是在娱乐维度,杨超越的成绩单也显得足够苍白:
她既没有过人的艺术天赋和才艺水平,更拿不出什么值得称道的艺术作品,甚至,绝大多数人根本不清楚她到底有没有能称得上“作品”的作品?
杨超越有什么资格影响中国社会?
我无意对这个问题做任何价值观层面的判定,本文只是希望站在大众心态和社会情绪等细微剖面——
试着解读《中国新闻周刊》这座奖杯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二)
“试着了解杨超越,你会发现她真的很单纯、很善良,善良的像前两天刚下的大雪,不忍心踩疼她”。
一位网友这样评价杨超越。实际上,“善良、单纯、清纯、没心机、三观正、很努力”这些词汇,反复出现在杨超越粉丝对她的评价中。
与此同时,相对应的负面评价,几乎可以完全浓缩成一句话:
仅仅拥有这些,杨超越就配的上她获得的这一切吗?
镜头之外,数不清的比杨超越更努力、更漂亮、更有才华、更能吃苦的女孩子,却在娱乐圈的大染缸中挣扎来挣扎去,只落得个“泯然众人矣”的平淡结局。
如此一看,命运似乎是不公平的。
命运当然是不公平的。
diss杨超越的人,恐怕不会去想,对于那些pick杨超越的人而言,他们一早就已经认识到了命运的不公平。
如果没有那场巨大的娱乐狂欢,只有初中文化(实际上初二就辍学了),曾经的社会身份只是纺织工和服务员的杨超越,如今恐怕依然徘徊在上海的城乡结合部,亦或者某个三线城市的商场里,打着一份再普通不过的工。
那个璀璨的舞台上,原本不该有杨超越,以及和杨超越一样的女孩们的位置。
舞台的C位,本该站着的是这样的女孩——她们出身于精英家庭,父母甚至就是某位知名的艺术家,她们从小与绘画、钢琴、小提琴和芭蕾舞为伴,她们有天赋,有背景,有资源,也肯努力,够坚韧,乃至足够听话和识大体。
杨超越女孩们在这样的女孩面前,无疑是自卑的,是苍白且毫无竞争优势的。
别说钢琴和芭蕾舞了,在没有进女团之前,她们恐怕连乐谱都不认识,更不用谈什么舞蹈基础。
你怎么能指望一个农村出身,初二辍学做服务员的女孩子,生活轨迹里和钢琴芭蕾舞产生交集呢?
(三)
许知远曾写过一段话:
“既然公众对于真正的成就缺乏兴趣,不去赞叹那些卓绝的道德勇气,不去准备接纳真正的思想,他们就只能在这个烂泥塘中继续打转,相互抱怨、相互麻痹。”
我把许知远这段话摘抄在这里,并非同意这句话的立场和判断,只是借他的文字,让你们感受下:
在传统精英话语权的语境中,大众,亦或者说庸众们的审美、趣味和追求,是不值一提,是被奚落和嘲讽的。
也因此,是需要类似许知远这样的知识分子,去引领、启智和去愚昧的。
但当大众突然有了自我发声和表达的渠道,精英话语权就不可避免地面临解构和消弭。
“你说你妈呢?老子喜欢谁,pick谁,用得着你指手画脚吗?”类似这样的心理共鸣,就势必成为新潮流的标志。
在曾经的价值体系下,无论是个人成功还是娱乐圈的C位出道,都需要满足某种“政治正确”:
你必须足够努力,足够有天赋,足够勤奋,足够坚韧,经历过足够多的苦难,才能收获人们的鲜花和掌声。
而所谓偶像,当然是寄托了公众心底的某种潜在情绪和欲望。
热衷于pick杨超越的粉丝,恐怕在内心深处,无一不觉得自己同样拥有“真实、善良、美好、没心机、三观正”这些优秀的素质禀赋。
甚至很可能,他们和杨超越一样,同样出生于底层,同样没有优渥的家庭条件,没有常春藤名校的教育背景,没有一鸣惊人的艺术天赋……
但这不妨碍他们自己心中同样有个“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遥远梦想,而在杨超越身上,他们一步步地,亲眼见证乃至参与了这个原本平凡无奇的女孩子“C位出道”的全过程。
这又怎么不会让人心潮澎湃,为之向往呢?
(四)
杨超越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在我看来,根本不是她身上展示出来的那种单纯、美好和善良,更不是三观正和所谓的锦鲤教主。
杨超越展示了在中国阶层鸿沟里,不同阶层的年轻人,内心隐秘处共同的一种情绪:
你不必过分努力,不需要有艺术天赋,十年寒窗苦读或者痛苦难堪的台下十年功,你甚至不必乖巧听话,想哭就哭,想耍脾气就耍脾气,你只需要保持着单纯、真实、善良、三观正这样的“简单特质”,自有一股巨大的浪潮将你推到舞台和世界的中心——你瞧,那个叫杨超越的女孩,不就在一夜之间,戴上了公主的桂冠吗?
Pick杨超越,几乎就是在diss和蔑视传统价值观下主流的“政治正确”——没实力,没背景,没天赋,甚至没成绩,也一样能够站在舞台的中央,成为世界的焦点。
在传统价值体系下,这当然显得荒谬和愚蠢,甚至显得有些危险。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这样“政治不正确”的个体心态,正在某些群体中悄然茁壮。
杨超越凭什么,她有什么资格影响中国?
这已是一个“罗生门”式的问题。
无论有多少质疑,无论有多少嘲讽、奚落乃至辱骂,我想我们都必须正视的一点是:
无论你把它看成是精英话语权的消弭,还是庸众浅薄价值观的肆虐,乃至当代底层小人物逆袭的正能量典范——在某一个维度上,杨超越,这个98年的现象级女孩,的确“影响”了中国社会。
无论你觉得激动也好,荒谬也罢,无论你觉得理智还是讽刺——我再强调一次,我无意对杨超越,和她获得的这份荣誉做价值观层面的评判。
我只是提醒所有人一句:
无论你抱着什么样的态度看待这件事,都该认识到,有一种思潮和价值观,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当下的社会。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作者简介】
慧超,接客很贵的公关男一枚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