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我们都是一群被流量牵着走的人罢了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478篇文章
很好听,推荐。
头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一)
“为什么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
这样一个问题对于美国民众而言,与其说是提问,不如说是一种堂而皇之的恭维。
而如果提问者本身就是个美国人的话,那这个问题的性质,显然就变成了某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陶醉。
这个问题出现在美剧《新闻编辑室》第一季的第一集。
超超是新闻系毕业,马马虎虎地做过几年记者,勉强算是枚半吊子的传媒人。就我个人的品味而言,我非常喜欢《新闻编辑室》这部剧,而在这部剧中,第一集中这一幕无疑是最抓人的。
Jeff Daniels说为了写好第一集中最精彩的这个开篇,Aaron Sorkin这么牛逼的好莱坞金牌编剧,竟也要六易其稿。
如果你没看过《新闻编辑室》这部剧的话,那我建议你抽出4分钟的时间,至少看一下第一集开头这段措辞激烈的diss:
美国牛逼吗?当然牛,实际上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美国牛逼。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事情,美国人自己没理由不知道。
所以实际上无论在7年前《新闻编辑室》刚刚播出之时,还是现在,美国国内都有一大群人沉醉在“美国牛逼,我是美国人我自豪”的民族主义狂欢中。
难以计数的美国人从心底里觉得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牛逼、最完美的国家,觉得美国在经济、军事、文化、人权、民主和自由度维度,都是地球上最棒的那个存在……
因此影片男主角威尔的当众否定才显得震撼人心。
但对于新闻人而言,对于极度渴望流量的传媒工作者而言,威尔的否定似乎是不明智的——这一点在剧集的后面已经展示了太多。
男主角威尔的身份,是一家电视台黄金档新闻节目的王牌主持人。
相对于台上的其他两位,他显然更能够深刻理解“流量”二字的威力和价值,在接下来的几集,威尔就遭遇了多次“流量危机”,收视率指标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他这个王牌主持人的肩膀上,令人无法顺畅呼吸。
他比谁都更渴望流量。
(二)
“为什么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
面对这个问题,台上的一位嘉宾给出了“多元性和无限可能”的答案,另一位嘉宾则给出了“自由,自由,永远保持自由”的答案。
乏善可陈,说到底,都是一些“政治正确”的标准答案罢了,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在这样一个充满着自我标榜和吹捧的问题下面,大家期望的也不过是个这样的对话:
“你说我牛逼不牛逼?”
“OMG!你当然牛逼了,你就是最牛逼的存在啊!”
对于电视台主持人威尔来说,只要顺坡下驴,继续“政治正确”下去,满足民众们本身就高亢的民族自尊心,顺势收割一波流量和收视率、观众和广告商的喜爱,难道不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吗?
但威尔没有那么做,他在剧中的人设,是一位真正具有新闻理想和新闻追求的人。
但回到现实里,也许台上的“威尔”并不敢悖逆满场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并不敢逆流量而行,说出那一大段言辞激烈的话。
那名提问题的女大学生,其实是民众的“代表”。她就是你,是我,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下,真实的思维写照:
我们的深度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逐渐蜕化,唯一膨胀和增长的只有愈加难以触动的情绪阈值和愉悦阈值。
于是,在满街煽动情绪的文章和视频中,在铺天盖地讨好你,刺激你,让你嗨的文字和视频中,我们逐渐适应、脱敏,因而呼唤更强烈的情绪煽动,更短暂更浓烈更持久的兴奋刺激。
以至于,连曾经最严肃的新闻机构,也开始不顾吃相地卷入流量争夺战之中,用不亚于他们批判的自媒体式标题和情绪煽动,报道本该被严肃对待的新闻事实。
至此,我不由地想起阿兰·德波顿的那段话:
它不露痕迹地将“新奇”与“真实”混淆,对观点中的假设避而不谈,这不仅对理解世界没有帮助,也在不知不觉中摧毁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
过去的几天里,周杰伦和蔡徐坤的超话榜单之争如火如荼。
最终的结果以杰迷分分钟教“IKUN军团”如何做人告终,蔡徐坤的粉丝宣布退出微博数据打榜。
天下苦流量小生久矣,胜败一分,很多路人也感到高兴。
但很少有人去问,这鸟榜单到底有什么鸟用?
答案是,鸟用没有。
数以千万的人拿起手机,瞪着猩红的眼睛,浪费了几十万度电,共同争取了一个鸟用没有的榜单冠军。
我怀疑周杰伦本人自始至终都未曾关心过这场战役的胜负,一个连微博都不开的人,你跟我说什么超话榜单?
可叹这一次,人们竟以为自己取得了某种压倒性的胜利,殊不知,我们只不过是再一次用“流量”打败了“流量”而已。
至少在我个人看来,这种参与刷流量做榜本身就是无意义的,借用许知远的话说,不过是一场“庸众的胜利”罢了。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我们都成了一群被流量牵着鼻子走的蠢驴罢了。
这就是我个人对这场全民狂欢的看法,没鸟意思,新浪微博笑而不语。当所有人都在被“流量”牵着鼻子遛的时候,只有后厂村新浪大楼里的微博员工看着飙升的数据指标鼓掌欢庆:
两天就完成了全年数据的KPI呢!
最终,我们不过是用一种错误的逻辑,很努力地证明了另一种逻辑的错误。
(四)
回到《新闻编辑室》的那段视频,立足于剧中威尔的人设和价值观而言:
“为什么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是一个极度愚蠢、短视,充满着自我膨胀和欺骗的“错误问题”。
而更让威尔生气的,是一个知名大学的“精英学生”,对此全然相信,心底里没有任何怀疑和思考,且天真地认为,全世界的人都应该这样看。
长此以往,这样的情绪和短视会令美国陷入巨大的危机中,且不自知。
每看一次这段视频,我就会想起,在去年之初,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其实也上演过类似的荒谬片段。
不知你是否还有印象,去年有那么一段时间,无论是媒体还是民间,到处都是一片“厉害了我的国”的论调,什么“新四大发明”,什么“全面赶超,领域领先”的措辞到处飞,简直要把我的国吹到月亮上去了。
要不是《科技日报》总编刘亚东站出来,公开警醒和驳斥类似论调,这股自我吹捧的闹剧不知道还要搞到什么时候。
对“全面赶超”这样的论调,刘亚东毫不留情地讽刺道:“明明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了房子,非说自己有完全且永久的产权”。
我们该庆幸国内仍有刘亚东这样的媒体人,但在另一面,也必须遗憾地承认:
这一波几近疯狂的自我吹捧,民众自嗨也就罢了,一大群专业媒体也跟着唱高调,忙不迭地讨好民意,回想起来真让人遗憾。
“流量思维”难辞其咎。
你会发现,拥有和掌控巨大流量的那些人,利用流量发大财的那些人,几乎都在刻意地回避深刻的洞察和更立体、更多维的思考,当然,每当谈及于此,他们都有着大致相似的理由:
民众们不需要什么深刻、洞察、思想性的东西,民众渴望的是“奶头乐”,他们只想爽,他们要的只是发泄而已。
也许,这个理由并不完全是错误的。
无论你是冷眼旁观,还是斗志昂扬,无论你是冷静理性地与这场全民狂欢刻意地保持距离,还是稀里糊涂抑或甘之如饴地举起宣告胜利的“快乐水”,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游戏规则正在被流量改写。
它是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看待世界,乃至思考事物的方式,无论你是否对此保持警惕,很遗憾:
我们其实都在被流量牵着鼻子走,并愈加习惯于此。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你还可以读】
【作者简介】
慧超,前媒体人、资深品牌公关顾问
已出版《这个世界不欠你》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